fque wrote:
我只看到潛射被閹割了(恕刪)
原型艦潛射先不做也還好, 畢竟台灣首次製造潛艦...
當年做IDF之前, 都還有先組裝 F-5E 跟研發AT-3 打基礎. 這次潛艦國造是從零開始,
一口氣就研製全新設計的主流規格潛艦. 門檻之高, 世界上應該還很少看到...
之前要推動IDS的初期, 外界各種(合理的)懷疑跟質疑,
甚至於覺得搞不好連仿造劍龍級都辦不到,
目前已公開的技術諸元, 包含X尾舵, 電子潛望鏡, 側列聲納,
都已經超越劍龍級一個世代, 跟上世界主流標準.
當然, 也可以抱怨說沒有消音瓦, 沒有AIP,
但, 在完完全全沒有製造潛艦經驗的前提下, 這樣的現有成果,
應該還是值得嘉獎吧....
而且也有透漏, 後面一但原型艦試驗成功, 接下來第二批次上面,
消音瓦, 鋰電池, 還有潛射飛彈能力, 都會加上去...
這樣逐步穩健的腳步, 也值得支持吧.....
比消音瓦更先進設備都拿得到了,買到消音瓦應該不難
另首艘原型艦也沒裝消音瓦,有預量(預備這項裝備的重量),但是第一艘,所以沒有做,而且第一艘的靜音,比劍龍級潛艦還低,所以先不要裝上去,消音瓦會增加重量。知情人士指出,這是我國第一次自製潛艦,第一艘船不要把他當成超級戰艦。
Ace Aceman wrote:
原型艦潛射先不做也還...(恕刪)
潛射不是先不做也還好! 是目前根本不需要考慮!
劍龍升級的射控是洛馬的! 也稍修改用在海昌計畫!
如果是潛射魚叉! 那只是要不要裝而已!
如果是潛射巡弋飛彈或彈道飛彈!
柴電潛艦除了韓國KSS-3世上又有幾型有裝?
潛艦無法探知敵方機動目標!
得仰賴友軍偵蒐後通知通信不易的潛艦!
那不如裝在戰艦或是陸基機動載具!
除非是為了打目前打不倒的目標(譬如北京...)而要出動潛艦去長程奔襲
但這不如把開發潛射鉅額研發費用用在陸基增程上
我甚至認為X舵都不應在第一艘先期使用!
常看到討論X舵的好處-舵面在不超過艦體中段輪廓的前提下獲得最大的翼面積
一直想不透這是啥意思!
現代潛艦並非二戰的水面航海型! 基本上剖面是圓形或類圓形!
這樣舵擺十字跟X不都一樣的面積嗎?
雖然有淺海航行 坐底 靠泊 一對舵面失效....的好處
但是得用電腦控制操舵!
萬一緊急情況需要人工操舵則難以直觀控制!
也看到說第2艘要用鋰電池!
說的好像很簡單一樣
鋰電池車爆炸起火無法撲滅....歷歷在目
潛艦用鋰電池有敵方炸彈 魚雷在近距爆炸的衝擊
有海水滲漏的短路火災...種種風險
日本有世界知名電池大廠 湯淺跟 GS
研發了超過十年才在SS 511上使用
如果沒有日本或國外的技術合作真的不要為了有而裝....
我認為8艘應該分為兩批次
第一批4艘在首艦測試OK後
2-4就立刻不大改只改善問題下
一年開工一艘趕工生產 (建造原型艦用了快3年)
讓海軍能加速擁有潛艦戰力並淘汰美制的二戰潛艇
而後批次的4艘再把要應用的新技術加上去以標準速度生產
第3批的4艘淘汰劍龍級並維持12艘潛艦艦隊
這樣可以向日本以一淘汰一的方式
能讓研發 設計 製造的能量不流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