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海軍輕型巡防艦長度將超過100公尺最快6月底與船廠敲定尺寸噸位

minhua0317 wrote:
所以我覺得這就是海軍...(恕刪)


人數問題
開玩笑地說海賊王海軍大將有三個位置
如果裁員剩一個
那就是互毆到哪一個活下來

同樣的
一個蘿蔔一個坑
缺少了
人才也沒那個心力願意奉獻
多少會有影響

能佔位的都是人才
但是不一定人才都有位置佔
怎麼留人?不讓這些人半路就走人
fujinla_001 wrote:
能佔位的都是人才
但是不一定人才都有位置佔
怎麼留人?不讓這些人半路就走人


其實我覺得這個層次就已經拉高到國防部的層級

我非常同意您說的
能佔位的都是人才
但是不一定人才都有位置佔
怎麼留人?

但,人才一定要在海軍才能發展?
以現在科技的發展,俄烏戰爭的啟示
其實資通電軍、無人機部隊、岸上機動反制飛彈軍等等
都是我們迫切需要但似乎還沒被重視的一塊
而且,這些軍種似乎更需要具三軍資歷的人共同建立與操作
而可以不限軍種斜槓人生的人才我相信並不在少數

唯一的包袱
就是來自於門派與軍種門第觀念
大家似乎都覺得脫離了原本傳統的海、陸、空三軍就是被拋棄的棄子
但實際上不應該是這樣的
不過這似乎也不好解
希望哪天可以大破大立改變這種陋規
minhua0317 wrote:
其實我覺得這個層次就...(恕刪)


跟你說自己當小兵的經驗

當兵84-86,當時好像剛好在推動精實案之前
我是師直屬營裡面一個連隊的戰車兵
當時部隊編裝超級不確實
別說各部隊都缺編
每個連隊的缺員也都極度不整齊
所以不知道哪個層級長官推了個梯次平衡的計劃

把各梯次的兵平均到各連隊
我就是其中一個
因此兩年兵大約一半在一連,一半在二連

兩個連的風氣還是有差的
還有你不是從新兵"在這裡"被操
人家始終把你當外人看
沒有老兵的榮耀感

我對兩個連隊都沒有歸屬感

說這些是跟你說連個小兵都有這種感覺
當你把從軍當職業
你就希望付出你該付出,然後得到你應得的

軍中階級分明
但是薪資福利也是階級分明
人家將官的尊崇就是那樣
帽子長草,有專車,進餐廳有專人開門
你砍了將官的缺
砍了一級艦
你要一個好不容易培養的頂級軍事人才沒有方向去他追求的目標
沒了該有的福利與尊崇(別說其他,薪資差距是最明顯的吧)
有些人就跑了啦

我不覺得這是陋規啊
給錢,給權,給位置,給福利,如此而已

講甚麼國家責任榮譽,都太抽象了
那叫幹話
不對稱作戰下的小型衝鋒艇受限天候影響而且在海上自持力時間短,還不如在陸上發展機動發射的反艦飛彈

如果朝著發展很容易變成不需要海軍的結論

還好老陸是阿呆,陸上海峰機動發射車仍歸屬海軍管

fujinla_001 wrote:
軍中階級分明
但是薪資福利也是階級分明
人家將官的尊崇就是那樣
帽子長草,有專車,進餐廳有專人開門
你砍了將官的缺
砍了一級艦
你要一個好不容易培養的頂級軍事人才沒有方向去他追求的目標
沒了該有的福利與尊崇(別說其他,薪資差距是最明顯的吧)
有些人就跑了啦


沒錯,你講的這些我都同意
我當年還是獨立連的二年義務役
你講得我也都體會過


砍了8艘一級艦
多了8艘潛水艇
人才留用會有問題?

砍了8個上校、4個少將
在擴編的資通軍、陸基反艦部隊、無人機部隊生不出8個上校、4個少將?

反而是編階流動到需要的缺
才會引導人才去改變追求的目標
然後改變整個國家的戰略需求到正軌

否則,海軍永遠都是一級艦、一級艦、一級艦
偏偏一級艦又幹不過共匪只白白變成雞肋砲灰
那海軍對台灣的整體防禦到底可以有什麼貢獻?

而台灣最需要的資通軍、無人機部隊、陸基部隊等在國防部將官總量管制下
得不到該有的編缺而淪為邊緣人吸引不到人才
這樣台灣的整體戰略永遠得不到進步

從恐攻、區域戰爭(阿富汗等)到俄烏戰爭的啟示
大空軍、大陸軍、大海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誰能整合科技、整合資源、有先進的眼光
做一些傳統教科書不會教的事
才可以在戰爭中取得優勢
minhua0317 wrote:
砍了8個上校、4個少將
在擴編的資通軍、陸基反艦部隊、無人機部隊生不出8個上校、4個少將?

反而是編階流動到需要的缺
才會引導人才去改變追求的目標
然後改變整個國家的戰略需求到正軌

否則,海軍永遠都是一級艦、一級艦、一級艦
偏偏一級艦又幹不過共匪只白白變成雞肋砲灰
那海軍對台灣的整體防禦到底可以有什麼貢獻?

而台灣最需要的資通軍、無人機部隊、陸基部隊等在國防部將官總量管制下
得不到該有的編缺而淪為邊緣人吸引不到人才
這樣台灣的整體戰略永遠得不到進步


哥講得很好但忽略到現實 台灣的軍事教育沒有強調創新 也缺乏動力改革

很多中級軍官的培養除了老一代的資訊 沒有新的思維 加上不鼓勵創新

管事的頭頭也是舊思維(那一位要造特種突擊艇的老大不是被處理掉了)

先講資通軍 要懂一點IT技術 但擁有那種檔次IT的軍人 誰還賴在軍中

趕緊到民間賺錢 民間專家也不喜歡軍中的那種氣息 外行管內行 怎麼辦

無人機部隊 台灣在無人機的思維 趕了一個早集 卻眼睜睜看著其他人超越

絕大多數台灣軍方還是把無人機(無人載具)當作是當年雷虎遙控飛機的思維

無人作戰是一個"理念" 載具其實是輔助 當然技術也是關鍵 當年被人追過去

沒有一個主官有感 現在用層峰之力橫柴入灶 沒有基層配合辦理也缺乏知識

未來在無人機部隊當官的也是很辛苦 哪一天操作出了問題 工作隨時不保

至於路基部隊 這我不了解無從說明 哈哈 講出來就準備被婉君給轟了

這裡在講新造巡防艦的尺寸 不能離題等一下又被檢舉 現在尺寸還不定??

3年後看到真的船 有點難 中信造船這些搞細部設計的應該很痛苦 尺寸未定

船模與水洞都要測試過後再進行細部設計 哎呀 又這樣趕真的很怕出錯
關於不對稱作戰的策略,重點在於創造局部優勢,怎麼局部優勢?就是要掌握戰場決定權,如果不能掌握戰場決定權,就要限制、拘束對方的動線,所以才要買佈雷車、快速佈雷艇,四艘快速布雷艇還不夠,連之後的沱江級都得來佈雷,為的就是創造有利的戰場位置和獵殺區,這樣子,手上的飛彈才能集中火力,不然的話,縱使有幾千顆飛彈,如果太分散,火力依然很薄。

這12艘輕型巡防艦的不對稱在於30節這個速度要求,對岸054、056都是柴油機,扭力較差加速慢,同時也跑不到30節這個航速,如果台灣有一種噸位不太低,但是速度很快的船,面對灰色衝突,054、056這種慢船只能被戲耍,對岸即使派出052、055出來繞台,機動性加上岸置反艦飛彈,仍然能佔到上風,這就是不對稱,所以,可以理解為何海軍會對於不太熟悉的RR MT30感到興趣,因為它可以讓輕型巡防艦跑得更快。


純陽掌 wrote:
如果朝著發展很容易變成不需要海軍的結論


不對,以台灣的大小、縱深來看,只需要海軍一個軍種就可以,艦艇、航空、海陸、偵蒐、飛彈、特戰...這些都可以納入海軍,一點也不違和。
天衣神水 wrote:
關於不對稱作戰的策略...(恕刪)


.追來追去不開火這當然是灰色衝突範疇裡的東西

不管是潛艇,輕巡或是搞微型衝鋒艇都是要預算要錢的,但三軍資源是固定的,陸軍沒啥想法這預算資源自然得被其他軍種匡走了

如同中國在自己領土陸地上發展的A2/AD 自然是不對稱戰,我的意思是想講,不對稱戰其實陸上的陸軍來發展最合適,只是台灣陸軍是阿呆並不這麼想
minhua0317 wrote:

砍了8艘一級艦
多了8艘潛水艇
人才留用會有問題?

砍了8個上校、4個少將
在擴編的資通軍、陸基反艦部隊、無人機部隊生不出8個上校、4個少將?

反而是編階流動到需要的缺
才會引導人才去改變追求的目標
然後改變整個國家的戰略需求到正軌

否則,海軍永遠都是一級艦、一級艦、一級艦
偏偏一級艦又幹不過共匪只白白變成雞肋砲灰
那海軍對台灣的整體防禦到底可以有什麼貢獻?

當過兵的都知道,台灣軍隊,沒那個腦袋,又想外行管內行,怎麼可能有這麼靈活的腦袋

以前在看美劇影集NCIS,覺得海軍部長是個商人轉軍隊管理,完全沒有軍事經驗的女人,一整個就很奇怪

現在想想,這麼做也不是壞事,反而有那個隨時能反轉思維的腦袋!

海軍這案子,說不定整個放手給造船廠去做船體與武器配置,反而能得到更好的設計與結果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哥講得很好但忽略到現...(恕刪)


這裡還輪不到小粉紅來撒野,更好笑的是小粉紅還會說人家是網軍???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