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幻象最佳替代方案

除了幻象退休,接下來馬上要退休的還有經國號機隊。
接替經國號一百多架機群的空缺還是得有一個另外型號的戰機才行。
真有機會是 F-18 系列的? 例如 沉默大黃蜂? 有影還無影?

OSR7613 wrote:
其實幻象替代方案已經採購,等待交機中
MBUSA wrote:
除了幻象退休...馬上要退休的還有經國號機隊...
真有機會是 F-18 系列的?...(恕刪)

感謝回覆

IDF F-CK-1 C/D 機隊不至於馬上要退休
翔展計畫一號二號全案於 2017 年 12 月完成
至少可以再服役 15 年以上到 2032 - 2035 年

個人首先要提出保守但務實的假設 :
至少 2035 年後,台灣空軍才有可能開始取得 F-35
傾家蕩產,不惜血本
台灣空軍可能只購買一個中隊作戰隊 22 架,
最多也不會取得超過一個聯隊 66 架
現況是 2030 年前,美國軍方與北約各國、日本、南韓......( 族繁不及備載 )
F-35 訂單已經塞滿了洛馬的產能
基於以上假設,台灣空軍是需要一種取得 F-35 前的過渡機型機隊

A 方案 : 自研自製 ADF
成本與風險極高
優點: 台灣自主研發天劍飛彈系列、萬劍彈將有依靠運作的新一代戰機載台
缺點: 成本與風險極高,高到漢翔寧可要推初教機案的軟柿子,
也不願意啃這塊超硬骨頭

漢翔、中科院與台灣空軍已經落後南韓研發 KF-21 一大段了
在蔣經國總統之後,台灣還有哪一位政治領袖有足夠的政治實力,
願意下此政治決心,力推 ADF 案 ???

B-1 方案 : 重新複刻製造 IDF F-CK-1 C/D Block2 66 架
成本與研發風險低,在一定可預估範圍
優點: 台灣自主研發天劍飛彈系列、萬劍彈未來仍然有依靠運作的戰機載台
缺點: IDF F-CK-1 C/D 裝備性能已開始落後其他機型

建議引進外商技術,研發加裝升級 AESA 雷達、 IRST 光電系統與電戰系統,
也可以重新考慮加裝適形油箱 CFT
這幾年例行陪中共軍機捉迷藏,
台灣空軍多少應該有點後悔在翔展案取消適形油箱 CFT

B-2 方案 : T-BE5A 勇鷹機削減生產至 50 架,
改成重新複刻製造 IDF F-CK-1 C/D Block2 22 架,編成部訓機中隊
成本與研發風險低,在一定可預估範圍
完成後,台灣空軍可視需要,繼續 B-1 方案,追加 44-66 架
優缺點: 同上

C 方案 : 追加第二批 66 架 F-16C/D Block70 (F-16V)
成本與研發風險低
優點: 搭配美軍現役飛彈與裝備
加大機隊經濟規模,全壽期操作成本最低
缺點: 無法支持搭配台灣自主研發天劍飛彈系列、萬劍彈

D 方案 : 採購 EA-18G 12 -16 架與 F/A-18E/F Block3 66 架
如果美國願意出售 EA-18G 電戰機,才搭配採購 F/A-18E/F Block3
成本高與研發風險低
優點: 搭配美軍現役飛彈與裝備
可短距滑跳台起飛
可支援空中加油
缺點: 無法支持搭配台灣自主研發天劍飛彈系列、萬劍彈
如果沒有新訂單,波音計畫將於 2025 年結束生產線

如果採取 D 方案,基本以美國海軍 F/A-18E/F Block3 現役規格採購
可以搭配適形油箱 CFT 與 A/A42R-1 Aerial Refueling Store pod 伙伴空中加油莢艙
但可以考慮從現役規格 F414-GE-400 (後燃推力 22000 lbf )
升級到 F414-EPE (後燃推力 26400 lbf )

個人不建議採購 F/A-18XT 或 F/A-18I 沉默大黃蜂
如同當年的 F-16V ,波音要生產沉默大黃蜂前
台灣空軍應該還要多付研發費用,完成後續研發

EA-18G & F/A-18E/F 系列的 D 方案可以連帶滿足目前台灣空軍缺少的不同需求
如空中加油、短距滑跳台起飛、專業電戰機
台灣空軍不是非要買 F/A-18E/F
只要美國同意,台灣空軍單純買 EA-18G 也可以
如果F18都能擊落空戰王者F22老實也沒必要要求F15,更何況F18戰時還能停在美軍航母上。
六月牛車

演習中擊敗F22的是EA-F18G 電戰機,所以不是任何F/A-18E/F都有機會擊敗F-22。

2023-06-15 8:25
OSR7613 wrote:
如果採取 D 方案,基本以美國海軍 F/A-18E/F Block3 現役規格採購
可以搭配適形油箱 CFT 與 A/A42R-1 Aerial Refueling Store pod 伙伴空中加油莢艙
但可以考慮從現役規格 F414-GE-400 (後燃推力 22000 lbf )
升級到 F414-EPE (後燃推力 26400 lbf )


採D案我們的一些飛彈自研案就再見了
老美能開放介面嗎?
而且我們拿甚麼籌碼嗆說沒電戰機就不買?
為了飛機值不值得...

反正這是博弈
最後沒有籌碼
或是完全沒有獲利可能
那就是兩種
1.全盤投降,老美規劃啥我們全收.當然一些自研發項目就準備收工吧
老美:都跟我買就好了,國際軍火兩倍價就好,便宜吧
2.老二捏著自己幹到底.
OSR7613 wrote:
感謝回覆IDF F-CK...(恕刪)


A、C可考慮,B-1、B-2不用想,因為IDF的架構已無多餘的能量、空間搭載未來戰場所需的感知系統,要大改的話不如發展ADF。

至於D方案,那是最糟糕的選項,原因如下。

F/A-18E/F在研發時因為趕時間,省卻了部份測試,試飛時發現機翼下傾問題,成因是較外部份翼面會在某些情況下突然失去升力,會造成左右升力不一而翻滾,為了快速解決問題,採納試飛員的建議,在摺翼位附近加些孔隙,此舉會增加機翼的氣動阻力,但也能控制機翼下傾問題在可接受程度,也使「超級大黃蜂」變成大笨牛。在空中的加速性、爬升率大大不如F-16,在1萬英尺高度開盡後燃也不能達到音速。

加上「超級大黃蜂」超大的翼前緣延伸版會產生強大的渦流,測試中曾出現了投射的武器偏轉彈道的情況,為了修正此一現象,工程師把翼下掛架全都向外偏轉了3度,此舉又讓原本機動性不佳的問題雪上加霜。

這種飛機不能取代幻象2000、IDF做為攔截機隊的主力,只能當成武器載台,如果派F/A-18E/F去攔截殲11、殲16等空優戰機,絕對是被狂虐,所以真的要買的話,F-18I才是要考慮的對象,F/A-18E/F就算了。


派龍外偏3度的「超級大黃蜂」

貼錯版.............................................
台灣空軍對小型輕戰機情有獨鍾,不如將F5系列升級改成F20勉強飛!?
fujinla_001 wrote:
...我們拿甚麼籌碼嗆說沒電戰機就不買?...(恕刪)

籌碼是美方與波音送上來
#1 如果沒有新訂單,波音計畫將於 2025-2027 年結束 F/A-18E/F & EA-18G 生產線
#2 11/2024 美國大選,除了美國總統改選
波音密蘇里州聖路易廠所在選區的共和黨參議員與民主黨眾議員也要改選
#3 美國 2024 年經濟前景預期可能衰退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1&SerialNo=172063
"中科院為IDF戰機電戰系統的主合約商,雖國防部編列40億餘元以「玄戟專案」研發IDF戰機外掛式電戰莢艙今年即將結案,外傳研發不順利"
電磁戰 / 電子戰一直是台灣空軍與中科院實力較弱的領域
嘗試爭取 EA-18G ,試探美方反應,對台灣空軍有益無害
台灣空軍不是非要買 F/A-18E/F
只要美國同意,台灣空軍單純買 EA-18G 也可以
OSR7613 wrote:
籌碼是美方與波音送上...(恕刪)


可以試一下,但是機率相當的偏低
如果可以賣
很多參眾議員都很願意賣我們這我相信

但是以經濟利益來說
老共那塊肉更大塊,我們算肉末而已
老美是標準資本主義
惦量惦量哪邊利益大是他們標準做法
參眾議員麥我們軍火可以討好選民
搞出口去對岸同樣也可以討好啊
這不是絕對的
人家的籌碼搞不好比我們還吸引這些民代
(暗盤:政治獻金我們可能就不能比,整疊鈔票甩那些議員耳光!)

還有就是咆嘯者的電戰科技含量
你說的沒錯
電戰我們這方面可能較弱
那老美永遠賣,比你現在能研發出來的"先進"那麼一點點
你短期做不出來,但是也不是最先進的設備
對他才是長久的賺錢之道也不會太過刺激老共
這可是他現役第一線的電戰機啊

還有一種可能啦:電戰閹割版!機體給你
但電戰能力一樣弱化到只比我們能做出的強那麼一滴滴
就看我們要不要囉!

那就試試看吧
看我們能喬到怎樣等級的產品
OSR7613 wrote:
感謝回覆IDF F-CK...(恕刪)


A、D方案同時進行是最好開局

自製下一代戰機取代可能再飛5~10年的IDF是不得不走的路
自研很多國產飛彈武器需要自研戰機掛載
最重要的發動機與雷達航電技術老美是否協助是關鍵
國產能做到4.5代半跟韓國KF-21相當又有短場起降已經100分。

取得F18系列好處能在5年內取得
引進50~60架順勢汰換幻象2000高飛行成本與低妥善率
加上F18使用F414發動機,F414發動機能套用在新ADF戰機能縮短很多研發時間
韓國KF-21也用這顆,讓老美賺保護費台灣能凹到一些新東西雙贏。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