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999 wrote:
學生參與救護及生產製造
沒錯,現代戰爭本來就是後勤人員數量遠大於戰鬥人員
以前看資料一名戰士至少要10名以上後勤人員供給
六月牛車 wrote:
誰說16歲不能受軍訓?
之前高中都有安排軍訓課,也有安排打靶等國防訓練。
以前軍方還有招考國中畢業就讀各軍種常士班的,這些常士班學生也只有16~18歲,士校畢業後都成為部隊的骨幹!
所以安排這些幼年兵,搬搬糧食、彈藥,運送傷患,有什麼問題嗎?
現代人沒太多看過二戰歷史紀錄
光看一/二戰就很多婦女和少年從事軍火生產工作了
像1940 年到 1945 年間,美國大約有 500 萬名的婦女投入職場,她們很多於全國各地的國防和軍火工廠內工作,破天荒地從事以往由男性壟斷的職業,像是飛機工業類。到了 1943 年,超過 31 萬名女性在美國航空業工作,佔了該行業總勞動力的 65%(戰前僅有1%),一時放眼望去,在廠房內走動的大多數都是女性工人。
更不用說戰地護理人員了
那時正好中共射飛彈到基隆外海,
那時同班有一位家住基隆的女同學還說,
她有看到快砲之類的槍口護罩都拿下來了。
當時上課的老師說到,
如果現在發生戰爭,
除了現役兵外,第一個被徵招的是剛退役的,畢竟知道武器操作。
而第二徵招的就是年紀在18歲以上的學生。
這是20幾年前的事,
也就是說這種觀念或做法本來就存在的。
其他國家做法也差不多,
也許第二徵招的不是學生,但招人是一定會去做的。
是要你防衛自己的國家,不是叫你去攻打占領別國。
有什好吭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