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美國商務部長: 美國最精密晶片七成台灣製,軍事用太不安全

cougar2015 wrote:
我住台灣,怎不知道曾經公投要加入聯合國,,,
造謠


是有這回事沒錯,藍綠都推過

「在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與聯合國有關的公民投票共兩項:一案是由民主進步黨提案的「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俗稱「入聯公投」;另一案是由中國國民黨提案的「推動我國以務實、有彈性的策略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其它國際組織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俗稱「返聯公投」。但兩項公投案均因投票率未達50%而宣告失敗。」
俄羅斯前幾年找台灣某廠商
去幫建立晶圓廠
可見台灣廠商在垂直整合的技術實力還是有的

不知道給了啥
讓台灣政府放行
願意讓廠商幫俄羅斯建廠
lordkon wrote:
俄羅斯前幾年找台灣某(恕刪)


當年聯電曹興誠的和艦跑第一個。還有張汝京梁孟松那票。

那些高唱西進的蠢貨,在李登輝執政末期都去幫口國蓋晶圓廠。

馬桶英九在2016年卸任之前也讓12吋登陸了。還有什麼不能蓋的。

當年為了那票人,國民黨在立法院擋住了科技保護法,讓台灣科技和農產品不斷的外流到口國去。

掏空台灣技術資金,養隻狗來咬自己。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天衣神水 wrote:
事實是這樣嗎?發文前自己都不先查一下?網路發達,很多東西都查得到的...


我說的是 重要企業, 重要企業, 重要企業.

網路可以查到甚麼重要資訊?

去年這個時候, 還跟一票俄羅斯人討論未來的合作計畫.

這票俄羅斯人喜歡吃台灣的水果.
天衣神水

重要企業?佔比多少?一張嘴?

2022-06-03 16:25
天衣神水

本人在外商工作幾十年,認識的俄羅斯同事不少,這些行銷人員說得並非如此 [口哨]

2022-06-04 19:12
天衣神水 wrote:
是有這回事沒錯,藍綠(恕刪)

當年最好笑的是,國民黨提案公投後,居然公開呼籲支持者反對他們自己的提案,甚至要支持者在投票當天不要領公投票,簡直就是拿香跟拜的鬧劇。投票當天我在憑身份證跟投票通知單領取選票時,從名冊上就可以看到誰是支持公投提案了。
天衣神水

其實以2008年的情況,藍營搞這套有點多餘

2022-06-03 22:55
那到底哪些安全
美國的問題根本就無解
只想要國際化的果實,汙染與工業放在別人家,拿別人的廉價勞力與環保代價
買最便宜的產品

以前日本是懼怕美國驚人的工業生產能力
現在自廢武功了
狗幹這些有屁用

產業回美國去設廠,成本不是用成,而是用倍計算
然後呢?到時你軍方買不買單
不買單又是另一種說法,另一種狗幹

你在美國設先進程度一模一樣,規模大n倍的廠都沒用
因為說實在美國人沒台灣人的奴性
有高學歷任勞任怨耐操,還謝主榮恩的碩博士
台灣制度照搬到美國
早就被告到翻
fujinla_001 wrote:
美國的問題根本就無解(恕刪)

別亂說。美國什麼時候沒有晶圓廠。如果把半導體設計、晶圓廠數量、生產技術,三項分數分成三流,美國就是最頂尖一流的,還超過台灣。

台積電的製程能力,這幾年也才堪堪到打敗Intel。Intel 、TI、Freescale也就是當年的Moto、Global foundry是當年的AMD晶圓廠,這些通通在美國。

是台灣把半導體產業裡面的晶圓生產拆分開來,成就了fabless也即是半導體設計公司。

至於生產則跑到晶圓代工,這些設計公司不再去養晶圓廠,更專注在設計。

上個世紀美國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是半導體設計加上生產。是在2000年以後這些fabless半導體設計公司強大了,才讓晶片生產跑了一堆到台灣。

美國的Qualcomm,Broadcom,Nvidia這些都是先進的fabless IC design,加上整個台灣的半導體幾乎都是設計公司,又佔了全球20%左右。

晶圓廠污染?這又是什麼老黃曆?台灣政府以前沒有污水處理概念,更沒有毒物處理廠,才會導致污水亂排放。現在還有嗎。

別說美國,連專門做代工的聯電,格羅方德,先進製程研發都放棄了,可見先進製程要砸多少錢和人力進去,會發展成今天這樣也不是偶然。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TW Energy wrote:
馬桶英九在2016年卸任之前也讓12吋登陸了。



12吋不是重點  幾奈米才是重點
像南京廠的是28奈米  這就沒關係

28奈米的東西 多的是人會做
  
LIKE-SEIKO wrote:
12吋不是重點  幾(恕刪)


那我問一下為什麼現在還做不到18吋晶圓?

先不提馬政府讓企業流出資金問題,口國和台灣敵對問題。

12吋廠的晶圓產能就比8吋廠高2.3倍,一片晶圓面積是八吋廠的2.3倍。

當年晶圓產業可是把這些事情當作競爭能力。

尺寸到微米級奈米級的時候,什麼東西都是問題。

你放大晶圓面積,精確度不會要求更高?聚焦距離,水平精準度,垂直精準度,蝕刻精度是問題,溫度控制是問題,分子材料堆積是問題。

全都是問題。怎麼不會是關鍵?

你去讀那些論文,看看晶圓面積的中心和晶圓邊緣為何在製造良率上會有差異性。當一個高精度奈米製程導入的時候,為何晶圓邊緣的線寬總是有微短路微開路的問題。

事實証明,晶圓產業是需要不斷研發的產業,和人力成本沒什麼關係,反而和資金密集,人力素質相關。

當年想把晶圓廠西進的那些人,說法莫衷一是都是想降低人力成本。

結果呢?曹興誠後悔了,張忠謀抽手了,最後誰得利清楚不過。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凡之夢田

尺寸? 微米奈米? 你現在講晶圓大小還是製程大小? 不過設備是關鍵

2022-06-21 13:17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