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field wrote:您應該對於台GG的193i浸潤式曝光不是很清楚跟在空氣飛沒有關係改變介質只有離開透鏡後進入sensor或wafer才會用到跟透鏡組與其匹配的 NA值無關原因是台GG用的是193nm波長再往下降低波長會進入玻璃的吸收光譜所以透鏡的介質與NA值也以空氣作為計算離開透鏡才會改介質...其實半導體製程的最小線寬如fin pitch根本不是靠曝光機的解析度達成因為早已經超過曝光機的性能與解析度了而是靠特殊方法....第一個想出來的人真是鬼才 台GG林本堅的鬼才正是以水填充在wafer前提升解析度多重曝光是在這後面的改進所以前面說飛機在空氣中飛沒辦法靠改變介質提升IR解析度
Panchrotal wrote:所以前面說飛機在空氣中飛沒辦法靠改變介質提升IR解析度 林本堅提出浸潤式曝光概念獲得中研院唯一的業界院士多重曝光不是每一種都可以忽略曝光機解析度你還是落入窠臼⋯⋯我們談的是IR sensor加入介質只是在sensor與透鏡組之間透鏡組之外還是空氣關飛機在天空飛有何關係?破壞性干涉是在sensor的像素前進行透鏡的修改光機系統的改進就被稱為K1K1也算是修正係數你還是落入窠臼⋯
Sinfield wrote:林本堅提出浸潤式曝光概念獲得中研院唯一的業界院士多重曝光不是每一種都可以忽略曝光機解析度你還是落入窠臼⋯⋯我們談的是IR sensor加入介質只是在sensor與透鏡組之間透鏡組之外還是空氣關飛機在天空飛有何關係?破壞性干涉是在sensor的像素前進行透鏡的修改光機系統的改進就被稱為K1K1也算是修正係數你還是落入窠臼⋯ 台GG林本堅的設計透鏡組之外也不是空氣光學路徑中任何一段都不能有空氣但是飛機是在空氣中飛飛機搭配IR鏡頭必須在空氣中操作這是不能用半導體曝光類比的地方
Panchrotal wrote:台GG林本堅的設計透鏡組之外也不是空氣光學路徑中任何一段都不能有空氣 你真的不懂透鏡組如果是真空那就是EUV曝光機EUV曝光機與193i設計是完全不同曝光機在EUV之前系統不用真空EUV真空環境用的是反射鏡而不是透鏡...看來你對半導體真是外行...不懂裝懂被打臉⋯⋯sensor前在透鏡後加介質沒甚麼了不起的...光機系統是要有封裝封裝之外要空氣要真空要介質都行...如果我是跟外行談那就沒甚麼好談的~利用破壞性干涉技術來提升解析度那就是對牛彈琴了...
軍版真是有趣自己提193i為例發現193i根本不符合後一邊就封鎖對方回應不就是弄錯而已嘛?要用EUV辯解的話請問EUV波長和IR波長三天兩頭有人拿半導體生產要類比其他事物這是台灣半導體出名的後遺症?PS:台GG林本堅的設計長這樣
google 美軍開發IR簡述(不討論應用熱成像、IR成像)2004與南亞國家演習,印度mig-21判定撃墜f15、su30k判定撃墜mirage 2000,使用以色列開發IR套件 EL/ L8222,前後雙頭式IR被動雷達。F14D AN/AAS-42 IR套件試改裝於F18外掛外銷版F15SG、F15K首次內建IR套件套件改裝成F15C外掛, 命名為IRST21鐵桶外形改為炸彈造型、整合IR狙撃手影像功能發展出IRST21, IRST-ES, Legion Pod英國開發類似系統名為Pirate法國開發類似系統名為OSF (Rafale)瑞典開發類似系統名為Skyward-G俄羅斯開發類似系統名為OLS-35 / 用於SU35sF15、F16用IRST驗證成功台灣的F16V採購包含Legion POD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318006206-260417?chdtvBAE系統公司已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簽訂了合約,為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俗稱「薩德系統」)設計和製造下一代的紅外線尋標器,使其更能有效的攔截彈道飛彈,保護美國及其盟國免受敵方攻擊。陸軍情報網(Army Recognition)報導,BAE系統公司薩德計畫主管葉頓(Barry Yeadon)表示:「 新尋標器是我們精確導引系統中的關鍵產品,以其成熟的攔截能力而得到認可。」薩德系統以極快高的飛行速度,飛行到離地表200公裡的高度,最末段的彈頭,以動能攔截敵對彈道飛彈,也就是它需要有大氣層外的導引與控制性能。BAE系統所負責的紅外線尋標器的部分,因為敵方的彈道飛彈會有高熱特徵,因此以追尋熱源是個不錯的方式。https://kknews.cc/zh-cn/military/emlz4n4.html2019-09-29 由 三體軍事 發表於軍事核心提示:薩德攔截彈採用了紅外探測制導模式,可在高空識別來襲導彈的紅外信號。對於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紅外特徵容易被地面熱源干擾,美軍卻把不善於對付巡航導彈的防空系統部署到沙特。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military/emlz4n4.html韓國薩德遠測1000公裡或能窺看中國部分領土發表時間: 08/10/2017 - 15:29薩德導彈防禦系統發射裝置薩德導彈防禦系統發射裝置 Photo : Us Missile Defence Agency作者:小山美國駐韓國軍隊發表在聯合國指揮部屬下的戰略文摘刊物上關於薩德佈防的文章,透露,在韓國部署的薩德,可以有1,000公裡遠的偵查涵蓋,這表明這個監測可以涵蓋部分中國領土。不過韓國與美國此前都指出只針對朝鮮導彈威脅,而且技術上薩德最佳監測防禦範圍約在600到800公裡。據台灣聯合網新聞報導,駐韓國美軍表示,部署在韓國西南部星洲郡的戰區高空防禦飛彈系統「薩德」(THAAD),最遠可偵測周圍1,000公裡內的導彈威脅,但通常「薩德」系統的最佳防禦範圍約在600到800公裡。韓聯社的報導指,駐韓美軍在聯合國指揮部聯合出版的題為「戰略文摘」的年度雜誌中表示,薩德系統的X波段地面雷達可在方圓1,000公裡的範圍內,偵測、分類和辨識襲來的導彈。從以上文章節錄可得知1薩德系統就是紅外線與雷達雙重導引2原始設計的紅外線偵測能力至少數十公里到百公里以外(請考慮薩德系統的防守區域與飛彈的射程,如果沒有這樣的偵測距離,有意義?)3 2019 年要對紅外線偵測功能進行強化,再次比對這篇文章,irst夾艙的技術與薩德系統使用的紅外線鎖定功能,並沒有衝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