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國買不起好東西,只好買阿共的便宜貨,付款條件寬鬆,還可以以物易物耐不耐用好不好用不重要,反正不用幾年就會摔光光或是飛不起來帳面性能漂亮就夠了,還有製造國官方五毛幫忙讚聲,比起買F-35還有面子這麼好的飛機,你不買?
白蓮教小弟子 wrote:你這邏輯就有問題,F22和J20一架都沒賣,所以不如賣了數百架的J7? 龜龜你又在喇滴賽了. F-22是因為美國國會立法禁止外銷, 當然沒有外銷實績. 沒有外銷禁令, 買家早就排到三條街外頭去了.大母牛那就甭提了.
評論梟龍,台灣人都太過情緒化,老實說,想一想台灣自製的idf,重要的部件如發動機(自製率不到百分之五十,且最重要的一二級渦輪增壓扇葉到目前還需要進口),飛控系統(包括所使用飛彈的重要零部件如陀螺儀)等等都需要從美國進口,名為自製,實為半自己引進生產,半引進組裝,這樣的方式,和梟龍又有多少差別呢?只是idf生得早一點,後者晚了二十多年,idf現在可以用的科技,梟龍也可以用,國際市場上也買得到,所以即便年代有差別,但基本沒有代差,本質都差不多。idf到現在腿短的現實也沒有改進過,主要還是當初機體設計時,美國人就把它當成是機場保衛戰機,能保護台灣領空就行了,在空時間四十分鐘(主油箱),必要時可增加到一小時多一點(兩個副油箱),怕台灣飛機跑太遠去炸大陸,製造麻煩。雖然腿短但不一定是缺點,夠用就好。你若嘲笑梟龍跑不遠,載不多,又是陽春款,其實同樣說法,用在idf身上完全適用。但這不是重點,一架飛機成不成功,要看他設計的目的。idf的目的就是機場保衛,海峽守得住就行了,飛彈射完立馬回機場加油再起飛,這沒什麼不好,又不是要去炸大陸的飛機場,油庫,雷達站,要跑那麼遠幹嘛?梟龍也是,他的目的就是保衛機場,當初蘇聯設計了一款只用單發AL-31發動機的陽春縮小版mig-29,原來打算作為外銷飛機,但是和mig--29的功能重複,沒必要再搞一個型號,但這個設計後來蘇聯解體後輾轉到了大陸手上,於是就搞出來作為外銷戰機,專瞄準亞非第三世界國家。台灣的idf是不能往外賣的,因為太多美國專利,不准賣!且買台灣戰機有中國因素在後面,別人未必敢買。但大陸梟龍打的這個算盤,也未必實現,第一,大量二手f-16甩賣,稍升級一下,也不比新的差到哪去,且一般國家不是進攻型空軍,f-16已經算是豪華配備了。價錢與性能都不比新的梟龍差,甚至更好,為何不買它?第二,軍售通常與政治綁在一起,一般都是具有盟友或准盟友關係,才會買他的戰機,否則會有很多國際政治上的顧慮,買美國飛機,政治上就要與他綁在一起,很難想像這些國家會選梟龍,除非關係改變(如委內瑞拉),或是一些兩邊(中美)都拉攏的國家,像印度,馬來西亞,印尼都是。第三,後勤保養體系,這個最重要,一個成熟的體系和剛上路的體系,你會更相信哪一種?第四,實戰經驗,升級和武器選擇,這個就是美國的巨大優勢了,梟龍肯定遠不如f-16,後者可以吸取全世界f-16的武器配備,不同的使用經驗,和升級經驗,前者只是剛起步,猶如小孩和壯漢的差別。梟龍其實蠻適合一些國土不大,資金不多,只需要能防衛領空就好的小國家,性能看來也過得去,價格便宜,後勤妥善率也可逐步完善,純就技術上來看都不是問題,他實在很倒霉碰上了f-16,用武之處不大。但你要說他不好,這實在有點不知所云,雖然沒有實戰,但從航空展的表現來看,應該說還是可以的。不能因為說沒有實戰,他就一定差,你怎麼知道呢?idf也沒有實戰,你敢說他一定差嗎?更何況沒有代差,真打起來,也不可能是壓倒性的一邊倒。台灣對大陸一切評價都有貶低嘲笑的傾向,許多”軍事專家“也是如此,大概只有一個話講得很囉唆的胖哥(忘了他名字)還算公允,這不知是無知還是怎的,也許是情緒掩蓋理智,即便你學老毛說“戰略上藐視”,但還有一句“戰術上重視”啊?另有些人就是一昧膜拜大陸的軍事能力,吹得神乎其神,他的工業化基礎也就幾十年,比得上兩百年以上的西方國家?這就好像說少棒打得過職棒一樣,差距是有的,並且不小,誰也否認不了,但又不是要當世界霸主,搞成美國那樣有必要嗎?夠用就行了,但要是想稱霸,那就頭腦不清了,只怕會跟德日蘇聯一樣下場。看不起敵人,是要付大代價的,二戰的日本之於中國,德國之於蘇聯,蘇聯之於芬蘭,戰後美國之於韓戰越戰,蘇聯之於阿富汗,都被對方磕得半死,何況實力遠不如中國的台灣?
forestkung wrote:評論梟龍,台灣人都太(恕刪) 你太小看梟龍了、梟龍的作戰半徑是IDF的2倍以上、還能掛載反艦導彈,據巴基斯坦飛行官的說法是低空的機動性不輸給F-16、只是爬升沒F-16快而已。梟龍block3換裝AESA雷達後,發現、跟蹤、鎖定都能短時間完成、你左翻右翻都擺脫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