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lingyang wrote:
目前量子科技由中國和(恕刪)
在有中國參與的場合,論文和專利數量多,並不代表與其現實技術水平成比例。
中國批量生產專利、以及學術造假
問題向來都極端嚴重,像華為一般被重點栽培的假民企情況會比較好,但都擺脫不了這兩大迴圈。
又舉個我舉到爛的經典例子,早年媒體還是會用華為在個別投資額最多項目(如POLAR代碼)的專利申請佔比、來與其他巨頭的5G標準必要專利佔比來比較,然後就得出中國佔有全球超過一半5G專利的結論,根本兩者的基數都不同、又如何比較?
近一年多中美的5G戰、中國完全處於下風,華為的專利一直都無法用來打美國、美國卻可光憑自己的深厚基礎技術打到華為落花流水。
華為自稱領先全球2-5年、美國沒有5G技術、又想壟斷市場和5G話語權才打壓華為。結果是美國利用歐洲和韓國盟友的5G設備、硬是比中國早超過一季開通5G民用,而且人家的是中低頻Sub-6G和毫米波都齊備的「真正5G」網絡,而不是中國謊稱的美國主導毫米波比中國華為主導的Sub-6G網上落後、事實上中國亦只有中頻Sub-6G 5G網絡。
華為亦反而要多次向美國高通支付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專利授權費。中媒自稱俄羅斯用華為技術部署5G毫米波網絡,但明明全球媒體都說是美國高通助俄建設5G毫米波網絡,而中國的5G 毫米波技術落伍、所以要對毫米波技術極盡抵毀之能是以製造假輿論、拖延ISP部署mmWave設備的進度到華為有能力量產毫米波關鍵部件已經是肯定的。同類事件在Mate 20 pro綠屏門事件已經上演過一次,明明自己設計犯錯(後來才低調承認)、順道動用大量資源踩低相對資深的LG、抬高當時剛開始造OLED的京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