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中時寫解放軍105毫米穿甲彈可以擊穿M1A2?


RK2K0602 wrote:
X國坦克專家臧克茂...(恕刪)

老美M1的裝甲厚度,就是用複合裝甲換算
出均質鋼板的厚度。

Daniel Wen wrote:
講穿甲彈攻擊或防禦...(恕刪)

自己去查一下北約標準靶的結構。

lordkon wrote:
所以土共常把破甲彈...(恕刪)

現在還有人用破甲彈嗎?

Daniel Wen wrote:
你活在你自己的世界...(恕刪)

對岸外銷的穿甲彈,穿透標準都依
照北約標準。

Daniel Wen wrote:
你活在你自己的世界...(恕刪)

自己看吧!
NATO裝甲標靶
以其他語言閱讀
監視此頁面
編輯
了解更多
此條目需要擴充。
NATO裝甲標靶是一系列NATO規定的用於測試武器穿甲能力的裝甲標靶,其中三層重型標靶是用於模擬彈丸穿透蘇聯坦克的裙板、路輪或車體的難度。[1]

標靶的定義如下:

標靶型號傾斜
角度第一塊
裝甲厚度第一塊
裝甲硬度第一間隙
寬度第二塊
裝甲厚度第二塊
裝甲硬度第二間隙
寬度第三塊
裝甲厚度第三塊
裝甲硬度
單層中型60°130毫米
單層重型60°160毫米260-300 kp/mm2
雙層中型60°40毫米150毫米90毫米
雙層重型60°40毫米308-353 kp/mm2150毫米110毫米260-300 kp/mm2
三層中型65°10毫米330毫米25毫米330毫米60毫米
三層重型65°10毫米412-438 kp/mm2

TW Energy wrote:
說明中國垃圾資訊一...(恕刪)

M1用的查伯漢裝甲


現在是2019年,不是1939年,還有人
有用一塊1000mm的鋼板直接裝上坦克
嗎?如果有,那破甲彈就要重出江
湖了。
轉貼王孟源先生寫的
【陆军】现代坦克装甲原理简介
2017/11/06 06:53:24
瀏覽:3288迴響:3推薦:11


分享到LINE
二战期间的坦克炮塔装甲,材质很简单,就是钢。针对大批量生產方便而设计的美苏坦克,如Sherman和T-34,采用最容易的铸造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形成复杂的形状,利用倾斜面產生侧向切力(又稱剪應力)来弹飞入射的炮弹,缺点是强度较低。德国则使用平面的焊接钢板,所以可以进行各式强化处理,这种热轧强化的钢板,叫做Rolled Homogeneous Armor(RHA,硬度大约是300+BHN,Brinell Hardness Number,高于铸造钢的200+BHN),后来成为一切坦克装甲强度的测量标杆。
二战后,苏联继续使用铸造炮塔,北约阵营则较早接纳了德国的焊接式装甲炮塔。但是不论铸造或焊接,全钢结构有其极限,平均厚度增加到了200毫米以上,重量就已開始不胜负荷(当然炮塔正面会更厚些,例如早期型的T-72,炮塔正面的铸造钢装甲厚度为350毫米)。于是在1960年代末期,英国和德国分别开发了两种独立的新技术,都在1969年定型投產,前者一般叫做Chobham Armor,后者则是反应装甲(Reactive Armor)。
这是应用在Chieftain(酋长式)坦克炮塔的第一代Chobham Armor,可以看出它的主要特徵是一系列倾斜排列的Spaced Armor Plates(間隙装甲板),其防护力来自多层大角度倾斜面,对入射弹丸(APFSDS,穿甲弹)或高温射流(HEAT,破甲弹)多次施加侧向切力。每个装甲板并不是单纯的钢,而是由几层不同的材料形成的夹板,所以Chobham Armor被宣传是一种复合装甲,其实这些非钢材质只是次要的改进,主要的防护性能来自它的几何结构。除了热轧钢之外,最早版本的空隙装甲板还包括了玻璃纤维板来增靭减重和铝板来抑制破片(Spalling)。后来的版本才用上了陶瓷材料(Ceramics),或甚至贫铀(Depleted Uranium)。最早的反应装甲是爆炸式(Explosive Reactive Armor,ERA),图中显示它的作用原理,也就是用两片热轧钢包着钝性炸药,当穿甲弹或破甲弹穿入装甲时,炸药爆炸,将前後两片钢板向外推出,对入射弹丸或高温射流施以极强的侧向切力,藉以扭曲或切断入射物。它的缺点是只能在装甲的最外层使用一次。
冷战期间,北约诸国的军工部门有很紧密的技术合作,所以英德两国彼此交换了心得之后,德国人将两者融会贯通,开发出又一型新式的设计,就是非爆炸式反应装甲(Non-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NERA)。其原理是在Chobham Armor的空隙装甲板之间,填入橡胶类的弹性材质。当入射弹击中装甲板的时候,装甲板(和受熱膨脹的橡胶)先压缩后面的橡胶层,然后反弹回来,產生更大的侧向切力。NERA的侧向力不如ERA,但是强于空隙装甲,而且可以多层布置,适合装甲的内层。
这是巴基斯坦军方泄露的Al Khalid改進型坦克(即VT-1A)炮塔装甲结构,代表着中国坦克工业在90年代后期的第一代复合装甲设计,应该和96A式的装甲设计基本一致。共军在80年代,通过外交通道引进了两辆Leopard II坦克,因而获得了德系NERA和ERA技术。同时也通过非正式通道引进了几辆苏制的T-72坦克,获得了苏联的玻璃纤维装甲(即图中的STEF)技术。HHS是High Hardness Steel,高硬度钢,硬度可能在600BHN左右。最新的99A式和15式坦克,则应该已经应用了陶瓷材料。这是美国M1坦克的炮盾装甲解析图。空隙装甲板之间的小块支撑物可能有弹性设计,但是也可能只是简单的支撑架。美军的装甲改进,主要依赖新材料,如前面提过的陶瓷和贫铀,和德系的动力性设计哲学不同。
https://wmyblog.github.io/html/img/a1b8dee13ace66bc94817c5cb88548a3.jpg

奧林匹斯之劍ρρσ wrote:
首先他不是官媒,其...(恕刪)


自己去看,央視辦的,邀請各家媒體
還是你認為隨便一家媒體就能讓PLA搞這一場
jfkcity wrote:
自己看吧!NATO...(恕刪)


說那麼多,你搞清楚我說甚麼嗎?
會找這些資料出來卻不會看看自己的測試核不合標準
關起門測試的都說符合北約標準,秀出來的卻是這副模樣
你自己去比對一下你們這個測試的測試鋼板,擺放方式有沒有符合北約標準
有,你再來長篇大論不遲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