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川普又要韓國交保護費了!

還真是義正言辭呢,說得很有道理呢,果然……
台灣向後退 wrote:
很好呀,本來就應該呀...(恕刪)

阿斯特怒伯爵ρσπ wrote:
購買力跟房地產有個...(恕刪)


工讀生怎麼會懂有什麼鳥關係?
昨天新聞聯播一條新聞就讓美國股市瞬間蒸發1.2萬億,打蛇就是打七寸,美國股市也是美國的經濟生命線,但卻不是大陸的,美國的虛高經濟就靠股市來支撐,你打我實體產業,我當然搞你股市
Morenae wrote:
工讀生怎麼會懂有什麼...(恕刪)

normanchou wrote:
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恕刪)


真的懶得理你這種意識形態明確,相關經濟知識又不夠的人

貿易的東西基本的是Heckscher–Ohlin四理論,裡面有相關的模型,有興趣自己看
看不懂是正常,本來就是專業的東西,不容易看懂

然後貿易戰實質上複雜,影響的層面也大,以我的專業可以寫個幾萬字報告,你看得懂?
對不同的東西會有不同影響

normanchou wrote:
如果沒有嚴格外匯管制,及其他人為的技術性限制,別說25%,現在10%就有一堆想逃,但逃不掉


貿易跟外匯管制不是那樣密切相關,然後每個國家都有外匯管制,程度上有差異而已
貿易戰主要影響的是製造出口,這跟匯率造成的資金移動關係你自己沒搞清楚

然後關稅不是決定生產的唯一要素,也不是成本的唯一要素,即使關稅再高,也不是轉移生產的唯一考慮
隨便舉例:台灣汽車關稅並沒有造成汽車在台灣生產在現在有成本優勢

然後說要逃,你是能逃到那邊去?
如果規模不到,對勞動力成本佔據比重較大的,早期還可以往越南,這幾年越南最大投資者是韓國,韓國企業這幾年有表現都特別好?日本也在整個東南亞佈局很久,尤其是馬來西亞、泰國、......,這幾年在越南投資也不小
但如同樓主說的,投資也造成勞動力成本上升,主要生產地區薪資也到2000了,並不比中國內陸低

normanchou wrote:
價格是需要轉移的


normanchou wrote:
如果你是說「關稅」轉嫁,這可分「關稅」由生產者或銷售者吸收承受或由最終購買者承受說明。
1.由生產者或銷售者吸收承受,代表生產者或銷售者利潤將大幅降低,25%的「關稅」已經足夠讓許多獲利能力較差的local企業倒閉,讓許多跨國企業出走(即便無法完全移出,至少對美輸出產品的產線也會移出)。
2.由最終購買者承受,代表購買者須支付更高價格購買。需求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與市場機制(market mechanism)最終會決定那些被替代性高的商品被移出,否則這些商品就賣不出去。


你這段寫得不錯阿,但你都寫需求彈性了,彈性低的消費者不買單嗎?
哪來那樣多替代品,幾千億美金的需求,有這麼簡單可以找到替代的?
生產轉移後面談一些些

此外價格變動會影響供需,這個你不說嗎?
更別說實際狀況更複雜,電子中以金額看,還不低的比例是原料美國出口到中國製造成品後相當比例賣回美國,雙重提高關稅,對個別製造、銷售、消費者影響呢?

normanchou wrote:
無法完全移出,至少對美輸出產品的產線也會移出


這個一定至少會部分離開分散企業風險
但大量沒有條件
轉移生產地點,尤其是規模大的沒那樣簡單
台灣說要回來3000億,甚至喊到5000億,有那個大案子已經蓋廠房、招人開始生產了,更別說真幾千億回來,電夠嗎?

高雄的五輕石化產業鏈除了關稅因素外,還被高雄趕,早就決定在東南亞,馬來西亞喊了很多年,沒蓋起來,印尼是這兩年有喊,一樣還沒開始蓋,生產的轉移有很簡單?

美國對中關稅的上升,理論上要造成鴻海加快、擴大在美國的生產,實際呢?

忙得很,沒空對有意識形態的回
我這次寫得結構鬆散,隨便寫一些就剛好想到的而已

我對有意識形態的對這件事給的最簡單論述是,絕對中國要垮了,壓點身家操作,這麼有把握,等著恭喜你準備賺大錢,光說而不敢操作,想說服人不覺得說服力很差嗎

得忙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阿斯特怒伯爵ρσπ wrote:
昨天新聞聯播一條新...(恕刪)


我確實不認為中美貿易戰中國會輸. 但是中國散戶就難講了...貶值救房市. 股匯就死了. 今年2月還在喊股市是經濟發動機呢...這跟2018年甘肅還在喊房地產會漲一模一樣劇本. 同年不到幾個月就喊打房一樣..

美國確實輸中國輸在制度. 他們領導人要選舉的. 問題就在此. 我上面幾行講的政府誠信. 有人要負責嗎? 還是我們認知差滿多的?
這就是美國衰弱的象征,紐約地鐵


Morenae wrote:
我確實不認為中美貿易...(恕刪)
最近一個例子,川普說要補貼200億讓通用把廠搬回美國,通用不幹,不要川普的200億補貼,人家要留在中國,因為通用汽車在中國的銷售量超過美國本土,人家要的不是補貼,是賺錢,是市場,搬回美國還要重新找地方建廠房,招工人,一堆配套的東西都需要,找不找得到地,招不招得到工不說,光這些搞下來沒有好幾年是不可能搞得定的,郭台銘要在威州蓋廠房都一堆人抗议,不同意在那个地方盖,你以為要轉移真那麼容易
normanchou wrote:
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恕刪)

阿斯特怒伯爵ρσπ wrote:
這就是美國衰弱的象...(恕刪)


房地產害的阿, 正確的說法是2008年問題沒有被解決,只是被貨幣政策延後而已. 你不是才剛說房地產跟消費沒鳥關係??

美國的居民跟民企槓桿都還沒中國高呢...還堅持沒鳥關係嗎?
阿斯特怒伯爵ρσπ wrote:
這就是美國衰弱的象征,紐約地鐵


還真是無知到笑死人了,紐約地鐵要看地區,你最好在曼哈頓能看到這樣空的

美國呀,收容太多像樓主這樣沒用的人了,太多像樓主這樣沒用的人了去那逐夢,結果呢,能力跟不上,只好過跟家鄉時一樣的生活,只是多了紐約地鐵當背景

阿斯特怒伯爵ρσπ wrote:
還真是義正言辭呢,說得很有道理呢


以前朝鮮、高麗每年向中國大陸朝廷當家進貢,現在換人進貢,難怪中國大陸五毛一堆廢物眼紅

2千多年以來到100多年前,番薯國朝貢的東西中國大陸朝廷不爽,那可是有人掉腦袋的,一邊是隨著國際通膨加價,一邊是看心情,看看誰比較野蠻

還好意思說人,樓主好生檢討自己吧,做人要是做到不知羞恥,那以後還真沒羞恥問題可以困擾你
關稅向來不是重點, 重點是解構中國的產業鏈
將傳產逼向東南亞, 資通的一般產品到印度, 高價品到台日韓, 甚至到美國本身亦是選項
產業鏈解構後, 可得躺下一二十年
~No Pain; No Gain~ ~No Cross; No Crown~ ~No Change; No Chance~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