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報價3900億的F-16所凸顯的事實 ,裁軍的轉淚點又到了

Eglin wrote:
前陣子冒出的空軍打...(恕刪)


你講的東西就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台灣有人在扯後腿,加上國防部那些高官一半是爛的沒有國家忠誠。如果我是老美我也不會賣你好東西。

沒有國家忠誠,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當年馬英九反軍購,一上來所有研發全部停止,雄風增程,雲峰,自製太空火箭到現在整個team都找不回來了。

經濟搞爛,產業搞爛,國防搞爛,民心搞爛,連民主自由都可以搞爛。

國防是建立在金錢,外交,政治上面。國家的根爛了,上面的果實怎麼會好?這根本緣木求魚。

今天你做的再好,一個營養午餐案不照樣讓你垮臺,在野黨靠張嘴巴是最好用的,把你鬥臭鬥爛很快。看看媒體現在在操作3900億,殺人不用刀。

Eglin wrote:
小國自力研發,是死胡同,尤其又沒有外銷的資格,唉..(恕刪)


大家等著看吧,不是台灣自製的太爛就是變成弊案。2300萬張軍盲嘴,一人一口唾就淹死你。大家只看到F-CK-1好像不錯,但是不知道它的價錢有多恐佈。

老美賣F-16都貴成那樣,台灣根本就沒數量,到時候兩倍的價格都不誇張,台灣人能接受?政客一張嘴就直接變弊案了。
Eglin wrote:
你們沒看過飛機實際...(恕刪)

[....精.小.強]?
根本就只有[小]是能確定!真有[精]與[強]?
少子化還要堅持募兵制!結果是當兵的人越來越少.軍隊當然越來越小! 但政客又沒勇氣承認政策錯誤.就隨便硬坳能以質勝量....
但多數民眾真敢相信?這種說法真能禁得起進一步探究?
看看國際專業機構.對各國軍力所做的分析評估及排名
台灣隨著軍隊員額逐年減少(也就是變小).軍力排名也是跟著逐年下滑
當然兩岸軍力失衡問題也跟著逐年惡化

主觀幻想軍隊數量多寡沒意義?或相信志願役一人真能抵義務役數人?
不願相信部隊人力減少會衝擊戰力.甚至還幻想能更強?
反正言論自由下話都隨人說.自己人能在那裡爭辯不休
但旁觀者清.人家立場客觀不必存有私心
國外的分析評估.早就直接打臉這種這種幻想了
不然真的非要等到戰爭爆發時.才願意面對殘酷現實?
屆時也來不及了

隨著國軍越來越小.對岸更積極武統威脅就不用提了
去年連越南也開始叫囂.不排除以武力奪取太平島! 接下來就有媒體指出.根據國際專業機構所做的軍力排名.台灣名次已掉到越南後面了!就難怪越南會如此了

還是面對現實
軍力其實就是來自人力與財力啦
不願實實在在付出.想要心存僥倖?或盼望奇蹟?
能騙自己也騙不了敵人



Eglin wrote:
你們沒看過飛機實際...(恕刪)


對於你的一些看法我基本是同意的,所謂"基本"是指"現狀描述"的部份我同意,但是面對現狀"對策"部份我是持保留的態度,更精確的說,要真正解決你所描述的"現狀"是屬於管理、督導、主事者態度層面的問題,而不是戰略目標、兵力結構這種策略層面的問題,二者如果混在一起思考,其結果就會如"頂新案"一樣,盲目近利、不擇手段 cost down 最後弄出假油、劣油禍害全台灣。國防的cost down更是應該謹慎,國防的cost down應該建立在達到戰略目標(策略層面)為基礎之上,精打細算每分錢的花用(管理、督導、主事者態度層面)。如果思考的邏輯是建立在"我的錢就那麼多,所以我只能縮小規模以求質的精進",那何來戰略目標?沒有戰略目標又如何推估出所需的戰術與裝備?沒有戰術與裝備想定,又那來兵力結構規劃?
國軍現在有無戰略目標?顯然是有,不然那來"重層嚇阻"的說法。國軍現在有無戰術與裝備想定與兵力結構的估算?顯然也是有,不然那來"大海軍中空軍小陸軍"的兵棋辯證與決定。憑心而論,這屆政府比上屆政府在國防觀念上是進步了許多,國防部應該再做一件事,明確告知大眾為了達到戰略目標,所需的國防總預算是多少?也應該發揮軍人的專業素養,不輕易妥協退讓,說服社會大眾,這些錢就是"維持現狀(目前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所需付出的必要成本。同時,國防部也要嚴格檢討內部管理、督導機制。

台灣現在國防預算佔GDP不到3%,其他部份挪一挪、不浪費還是可以支應所需的國防總預算的。

當然,台灣要整體發揮國力,還有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教育體制..等問題需要更深層的探討與規劃,二黨的政客們不要辜負老百姓的期待..

Eglin wrote:
.你當F-16V戰力很強? AESA功能很好? 先說說146架戰機每架可以配到2顆AIM-120嗎?
再強的AESA,沒飛彈是有甚麼用?.(恕刪)


記得國軍採購飛彈已改變先前一次買足但整批過期的方式了。
Eglin wrote:
前陣子冒出的空軍打...(恕刪)


其實有件事我一直搞不懂,海軍到底是在搞什麼飛機。

如果今天真的是在過去老蔣小蔣,你要亂搞自己去亂,明明知道今天員額不夠還來亂國,一直重複投資,我完全看不到這種意義在哪裡。

光六30艘*17乘員+沱江12艘*41乘員+自製派里?15艘*250+自製小神盾15艘*250乘員+自製潛艦及劍龍10艘*65乘員,還沒有算其他的特殊艦,海鋒大隊。人員就已經高達9150人。這是海上戰鬥人員。不知道台灣後勤比率是多少。應該不會低。

5500/7000噸的自製艦操作人數我引用國外小神盾系統,或有落差,但是我對國內的自動化是否能更精簡表示存疑。

光六和沱江其實是重複投資,然後15艘下一代派里?5500噸(我也不知它要定位在哪裡,反潛?還是什麼?)竟然高達15艘,似乎又和7000噸級小神盾又重複投資。在國外小神盾系統其實是整合反潛功能,所以我不知道海軍在搞什麼。

現在所有目光都對焦在沱江,當初光六的功能完全沒有人討論。說它出不了遠海也沒冤枉它,載彈又不夠又和沱江重疊,說它要打近岸,那不就是海鋒的功能??

再來竟然搞了一個5500噸的。我完全看不懂。是故意來鬧的嗎?
TW Energy wrote:
其實有件事我一直搞不...(恕刪)


應該只有15艘飛彈巡防艦取代濟陽級與成功級,取代基隆級的軀逐艦尚未排入時程。

至與你認為光六與沱江是重複投資,就是你不太了解整個海軍策略轉變的全部故事。
TW Energy wrote:
沒有國家忠誠,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當年馬英九反軍購...(恕刪)


媒體是這樣洗腦報導的沒錯啦 ~~

不過事實上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 軍購金額高達202億美金 , 相較阿扁時期的84億
美金 差距非常大哩 !

不過現在蔡英文政府上任兩三年以來 , 對美軍購僅17.5億美元 .... 所以未來有可
能打破阿扁紀錄就是了 ~~
TW Energy wrote:
你講的東西就都不是...(恕刪)

別什麼事都造謠怪到老馬頭上.

雲峰:是因美方嚴重關切,只好被迫停止,蔡上台至今也沒見她重啟.

雄三:計劃順利已在2015年服役.

傳聞的雄二巡弋飛彈:若老馬有阻止,怎可能現在傳出早已隱密量產多年.


----
自製太空火箭,你連名稱都搞錯.

實際上是程級較低的"探空火箭",原計劃在2004-2018發射10枚火箭,進度
在2014已提早達成...計劃提早完成,難道是壞事?

國家太空中心:
1991年定案的第一期15年太空發展計劃:發展探空火箭,為眾多項目之一.
第二期15年太空發展計劃:2004-2018發射10枚探空火箭.

國家太空中心2015~2018該提出後續探空火箭計劃.若至今沒有後續實驗項目,
該被追究責任的是"國家太空中心,或者蔡總統及相關官員"

怎會被你扭曲全是老馬的責任!
錢不夠用舊的F16C/D抽換大樑照樣可以用4000小時20年,到時就要換飛機了,整個飛機價格可以掉不少。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