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震海計畫飛彈巡防艦資訊更新

Henry_S wrote:
国际分法,超过40公...(恕刪)
essm仅仅是有速度换射程来达到海天线对都低速低机动能力目标的攻击能力,其真正能对战斗机/反舰导弹构成威胁的距离根本达不到那么远。这种仅仅是替换旋转发射箱模式海麻雀作为垂发舰的点防御跟新换代版本你自己问问有几个把它当区域防空弹甚至是专职防空舰的主力防空弹的?别说欧洲,就是欧洲只装essm的舰艇麻烦你查查他们任务是干什么?
还有就是32是如今各国海军都普遍使用的中近程点防空导弹搭载数量,欧洲那边5000-6000大护都宁愿只装一组单元也不装两组搞64发,就是因为essm在其射程和有效射程里面仅仅有两次左右的拦截机会,32对于舰只本身中近程防空反导足以,而专制防空如45,地平线这样的都是带标准系列或者紫苑30这样的正规区域防空弹,没哪个说法意地平线如果装个紫苑15低速远距版就足以称得上区域舰的
美國濱海戰鬥艦在面對中共都已退出第一線序列

噸位在3000噸上下??

海軍真的了解自己的需求??

這些工程師真的了解戰場的真正需要???

看起來路很長.....過去摸魚也摸夠久
----------------------------------------

若你戰機的質 數量 不夠
那你的海軍也跑不鳥太遠

你的艦隊不夠大....母港不夠規模
不小心一戰就損失泰半.....不樣老米有好幾支艦隊

這些工程師真的不行..........構築漂亮的泡泡夢
----------------------------------------
面對大艦隊的祖國

現階段大概只有籌建 防空艦 反淺艦 在東部海域 (150海里內) 運作 比較有價值

延伸胎灣陸地空房的範圍 把第一線往東太平洋拉伸

固守東部的基地

----------------------------------------
我覺得腳本大致就是
發現南方250海裡有祖國艦隊接近

空軍必須出發接戰.....一則對海 並注意來襲的敵方戰機

海軍也比須朝目標航行 觀察待命

視狀況再150海里左右開火.....然後在島內能支援的範圍由逸觀察

---------------------------------------

這腳本大概就會在200-150海里內爆發戰鬥

你要在獨立出海遠點....就有被斷後的危險

所以沒有戰機....就沒有海軍

-------------------------------------------
另外估算東部的港口容量......大概能造幾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攤開地圖 只要專心壓制新竹以北空房

然後部分壓制新竹以南對中南部的聯絡要道
減緩你往北的補給............你呆灣不反擊.......就粉不好看

濱海艦超過45節耶!......沱江好遜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牛奶伯 wrote:
重點你自己也說了. 當時台灣造艦技術不到位, 一下子要自搞5000噸的巡防艦設計, 出包機會非常非常大.
中國全力下餃子, 也就是維尼熊上台之後的事了. 往前推個二十年, 當時台灣空軍有超過三百架能射主動飛彈的戰機, 海軍有十四艘當時新造的巡防艦. 也算東亞一霸了. 當時國防壓力並沒有很大. 甚至因為空軍太強大, 導致總統陳水扁信心爆棚, 在兩岸政策上暴走, 而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 爾後很長一段時間, 美國都不願意賣給台灣先進武器.

陳水扁時代不是因為空軍太強政策暴走導致老美不願軍售給台灣,
是因為軍售案被當時在立法院席次居上風的中國國民黨和親民黨陣營擋了69次,
預算根本過不了關要如何能買先進武器?

牛奶伯 wrote:
台灣問題出在, 一餓就餓很久. 像是空軍F-104, 海軍的二戰驅逐艦, 潛水艇. 幾十年買不到沒得換. 一抓到機會就買一堆同時更換. 然後就又二, 三十年不換. 到時候又全部同時過期, 又要臨渴掘井. 像日, 韓人家慢慢造. 由小到大慢慢堆出自己的戰艦, 才是比較健康的作法.


oculata wrote:
這樣一搞, 起碼要二十年以上. 然而前任馬政府完全執政, 完全擺爛. 海軍建設幾乎是原地踏步走. 現在蔡政府想要急起直追, 恐怕也是時不我予了.

台灣也不願久久才猛吃一頓,
以台灣的國際處境,
人家願意賣東西給你都阿彌陀佛了,
可惜難得的軍售案卻因自己人內鬥扯後腿而流產,
日、韓那樣十年磨一劍苦練造艦能量必須政策有延續性的支持才行,
像過去被中國國民黨擋軍購8年、等它上臺了完全不作為又虛耗8年,
要如何磨劍?
dfxldm wrote:
essm仅仅是有速...(恕刪)


區域防空原先的定義是需要防衛整個艦隊,差別在於巡邏艦隊與航母艦隊的定義範圍,巡邏艦隊都是在3-5艘軍艦,所以40公里的防空飛彈足夠保衛這個小型巡邏艦隊,保護它們能面對飛機與反艦飛彈的威脅,這是當初定義區域防空的重點,這個範圍用在航母艦隊就遠遠不及,因為航母艦隊在過去要把敵機拒止的範圍只有120公里,也是因為早期敵機的反艦飛彈射程都在100公里以內,所以SM-2從70公里不斷延長射程到180公里,現在SM-6就有更長的射程,但是終究必須要靠E-2D導引那超過地平線的部分射程。否則距離再長也沒用。

而180公里射程的SM-2對150公里外10000英尺以下的敵機還是沒個鳥用,因為雷達看不見,所以你要強調的重點與我要強調的重點不同,這根本不是射程長短的定義,是任務屬性的定義!

一個非常實際的區域防空飛彈原先的定義就是保護同行的艦隊中的艦隻。她的最小範圍就是定在雷達可以看到的反艦飛彈距離內。這是非常實際的一個定義,超過這個距離不是不需要,有最好,但是現在許多飛機都可以在視距外發射反艦飛彈或是滑翔炸彈,最終這些飛彈炸彈鬥是會進入這個40公里的射程當中,端看艦上的雷達是否可以鎖住這些小型炸彈與飛彈,才能成功反制這些攻擊。
ncvt wrote:
陳水扁時代不是因為空軍太強政策暴走導致老美不願軍售給台灣,
是因為軍售案被當時在立法院席次居上風的中國國民黨和親民黨陣營擋了69次,
預算根本過不了關要如何能買先進武器?..(恕刪)


民進黨每次在搞這種軍購時,吃像之難看,同黨議員都覺得羞恥,國軍在建構一種武器有一定的程序,整個程序跑完,才會建造第一艘/架軍機軍艦,執行戰鬥測評,完全完成,就進入量產,當初的潛艦,編下超過2.5倍國際市場潛艦價格,那時為此還特別搞一個祕密的體制外的貿易公司準備購買各式軍武,承辦人員還是民進黨有名黑官,擺明是要幫陳水扁汙錢,事後爆出達震案,結果也抓到陳水扁汙錢證據,所以當年國民黨,擋預算是有道理的,民進黨真要把錢花在軍購上,就應該循海軍正確的程序,把作戰需求分析與戰略及戰術考量全部經過完整的內部評估,才能確保台灣取得真正可以用來防衛台灣的武器。這次潛艦的購案,正經歷非常完整而仔細的內部評估程序,定義作戰需求,因此需要話很長的時間,最後潛艦設計到生產出來都會在正確的程序之下完成,讓國軍能取得真正符合作戰需求的潛艦。
你沒有仔細去看看當年民進黨的國防部長在幹甚麼鳥事,說這些話並不公允。

現在的國防部長一樣為了要在民進黨總統4年內搞出一些國防結果,推出80艘小型飛彈快艇用同樣的方式想要強渡關山,所有預算一次編列,300多億連生產建造的費用全部都一次編列完畢,這件事是否有考慮海軍兵員與實際戰力問題,沒有,為的完全是選舉。所以海軍事實上完全反對這件事,反對的理由在於,這些錢如果拿去造沱江級還比較有意義,有戰力,但是時間來不及在四年內完成,無法被拿來說成總統政績,因此國防部與海軍就開始內部鬥爭,海軍最後以先造一艘做戰力評估而妥協,這擺明了就是不給總統面子! 海軍為何這麼堅持,因為過去已經有實際經驗海鷗快艇,這種60噸的船無法真正發揮足夠的戰力,所以後來的光華快艇倍提升到150噸,如果這批新60噸快艇服役後要浪費海軍每年的預算去操作她維護她,最後反而推擠可以用到的預算。所以海軍全面反對她!

這個構想推出的第一個禮拜,我就在另一篇文章中就清楚指出這批快艇不該建,錢應該用來建設路上發射車,現在海軍果真與我看法一致,反對此案進行。大家繼續看吧!
感謝S大說明.
國軍還是有秩序有原則讓人欣慰.
也讓人佩服目前還在致力於國防的各位對於信念與金錢誘惑仍有所把持.
感謝.

PS. 若今日屈服金錢誘惑, 如同隔日屈服於對岸誘惑.
200公里射程怎麼會沒用

逼使對方降低高度
他想投那些低成本的遠程滑翔炸彈
別想......這不是站在美軍艦隊的思維

而是支援本島的情況
我們的戰艦想獨力作戰

真的別想太多......先把陀江提速.....才見其決心

壓制敵方的高度
他得帶一些重八八的武裝
較差的運動性與速度
他在敵方的戰機空房邊緣被攔截的機會增加

你要面對的武器種類就減少
至少滑翔炸彈就少很多.....大多都會是但體較大的尋亦飛彈
--------------------------------

另外就協防本島空房漏洞也是很重要

敵方專心攻你北區
你北區不可能完全沒有不漏破洞的時刻

呆灣人還是戰機是戰機

戰艦是戰艦

毫無戰爭一體的概念.....

一堆只有40公里防空的戰艦
又無法獨力作戰
那是要如何在本島防禦做出貢獻???
有些人都沒意識

若戰艦的防空網與地面防空網能互向重疊
才能發會最大功效.....
尚能支援空軍......
就呆灣來看

不過40公里內是實質能作用範圍
但很難支援到空軍作戰

200公里是威嚇用的......約會有1半是空包彈

--------------------------------

真的懷念兩蔣
那個時代還可搞出蘇澳港.....德政啊德政啊
還要去蔣

翅膀未長成
就想先嗆聲

現在勉強推個東西,還要一堆人來吹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若你國家用兵能力不強

那有個方法

三軍互相用火力 cover
火網有重疊

至少是比較簡單妥當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微型突擊艇概念當初是由參謀總長李喜明所提出

之後立院審查國防預算時被兩黨立委認為應先完成設計
並進行原型艦籌建後再執行後續作業
最後做出決議 減列2億預算

Wetey夜 wrote:
微型突擊艇概念當初...(恕刪)

你沒提的最早總統要求行政院長檢討軍事投資的順序與四年內可以完成的項目,然後國防部長與參謀總長研討整個建軍計畫順序,海軍與空軍的順序裡面都沒有任何四年內可行方案,所以國機國造的教練機第一架要在三年多一點就先生產一架"樣機"出來,然後試飛三年再邊試邊改,想當初IDF有這樣是非的嗎? 結果海軍開會的結果是兩棲運輸艦一定要趕建出來,沱江級艦加速成軍,並提出三年內造出這個微型飛彈突擊挺,立委會不同意也是肇因於海軍反彈很大的緣故!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