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執迷~ wrote:我覺得要看政府的治理能力,像日本人口密度遠高於中國還是能解決住房 就業 環境 資源等問題,中國的土地是國有制度比新加坡更容易實施公有組屋制度,由中國政府用成本價蓋房子再提供給普通百姓,老百姓只要從年收入中提撥2成給政府,繳個二、三十年中國政府就保證老百姓居者有其屋,成本價蓋房遠比商品房便宜50到60萬就可蓋成,且國有土地免費,但政府得開罪財團跟建商資本家,至於就業問題由於人口增加導致消費增加進而帶動就業也增加,中國一窮二白從5億人口成長到14億當中產生的住房就業問題不是一樣被中國政府解決了,現在中國有錢了沒理由18億就解決不了,且人口成長市場需求增加進而就業人力需求也會跟著增加,當然財政收入也會增加此乃魚幫水水幫魚的結果,難道五億人口的中國就沒有饑荒跟就業問題嗎?之前增加的9億人口所產生的問題不是都被解決掉了嗎,問題永遠都在只看政府有沒有好的治理跟解決能力,至於資源及石油問題只要中國擁有兩倍老美的軍費建出最強大的海軍誰有能力來斷我們的航道,就算國內資源不足擁有這麼強大的軍力還怕搶輸其它的列強嗎
我只能說想得太天真...(恕刪)
而且還會四分五裂 ... 狗改不了吃... 人也一樣...
台灣就是個血淋淋例子.... 只差沒發動內戰..
國民兩黨水深火熱 說實在雙方都想置對方於死地...但是受限台灣地形 人口 思想等等因素...
不會有內戰..就只能在政治上 選舉上 去消滅對方 糟殃的還是老百姓
民主的台灣從過去發展至今 ... 曾經是亞洲四小龍 現在什麼都不是....
現今是綠的在主政...後面不說了..
但如果是在大陸 那就更慘了 各色彩顏色黨派分分成立..久了水火不容..黨政軍紛紛成立
共黨還摻一腳... 美國大叔跟戰鬥民族 也紛紛來湊熱鬧....
到最後還是天下大亂....
LEO QOO wrote:
我覺得要看政府的治理...(恕刪)
LEO QOO wrote:
我覺得要看政府的治理...(恕刪)
為愛執迷~ wrote:我考量到的是中國在世界上的人口比例及經濟力量比例問題,如果中國人口能永久保持在世界的百分之17到18以上,以2100年世界人口110億來講,18億人口的華人聰明財智要達到世界經濟平均發展水平的兩倍是很容易達成的,以佔百分之17的人口來算乘以兩倍,中國經濟實力將達到世界的百分之34將長期保持第一大國地位而不怕印度及美國趕超,如果2100年時中國人口剩10億那中國在世界經濟力量比例將跌破兩成,將有被其他強國如印度反超的危險(不要小看印度要提防著它)但如果中國人口能保持第一大人口國的地位,將長期居於世界首強,以人口相當的情況下印度很難趕超中國,因為華人勤分且聰明(就像菲律賓跟越南就算人口跟日本相當也很難超過日本,除非有2到3倍日本的人口),中國人均不一定非得趕超歐美,只要發展到歐美人均7到8成的水準,以數倍於歐美的人口量來算國力造樣完爆它們,因經濟規模世界第一進而研發投入的經費也是第一,自然而然科技產出也會是第一,在強大科技的支撐下到達歐美7-8成的人均水平是可行的,當然人才也很重要但人口數量亦重要,兩者偏一不可,且18億人口的人才數量也遠多與14億人口的人才數量 希望大家能多以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力量比例來看問題,就算老美今天軍力科技天下第一,一但失去經濟首強的地位它還能長久維持嗎(強如漢朝羅馬大英帝國也有走下坡的一天),中國只要保持經濟首強的地位跟老美比氣長即可
你所說的這些根本沒...(恕刪)
LEO QOO wrote:
我考量到的是中國在世...(恕刪)
LEO QOO wrote:
雖然常言說「歷史不能...(恕刪)
很多人對於毛和共產黨有非常大的意見,認為,如果在歷史上沒有毛共就好了,那麼中國人民幸甚,中國幸甚。當然,歷史不可以假設沒有發生,發生了,就無法回避,只是,人類有一個能力是可以進行頭腦假設,也就是“如果什麼沒有發生,那麼會是如何?”
那好吧,我們也來進行這樣的一個假設,就是,如果共產黨沒有最後上臺,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繼續在中國掌權,那麼中國在過了60年之後,會是什麼樣子,是否會比現在好很多,無論是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人權,人民生活水平等等,是否會比現在好很多。當然,這都是假設而已,如果而已。
如果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在抗戰勝利後繼續執掌中國,共產黨沒有,或共產黨那個時候真的進入了聯合政府,成為一個小黨,共產黨的軍隊也成了國防軍,成為了政府軍,進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其實在抗戰的時候,共產黨的軍隊本來就是國民革命軍的一部分,毛也進入政府,也許與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一樣,當一個國民政府中央的宣傳部長。那麼,後來的中國會如何呢?
當然,沒有了毛的土改,也沒有大量地主被殺,也沒有了大躍進,也沒有了文革,大概也不會有朝鮮戰爭,也不會有對蘇戰爭,對印度戰爭,對越南戰爭。這樣一看,好像有很多的優點,尤其是對於知識分子,不會有反右,知識分子在蔣介石手下,一般會很幸福,因為蔣非常尊重知識分子,留學回來的,可以去大學當教授,進入軍隊服務的,立即升為少將,比毛新宇升少將都要快速。
這是一方面,好像是好的方面,但另一方面呢?我們看,就國際形勢而言,蔣介石在抗戰的時候,是倒向美國的,只是,抗戰之後,蔣介石還能倒向美國嗎?可能蔣的內心還是想倒向美國,但問題是,美國非常的遙遠,而蘇聯近在咫尺,蘇聯與中國有地緣關係,因此,在美國的西方集團與蘇聯的東方集團裏面選擇的話,蔣介石到底會站在哪一邊呢?筆者認為,從理想層面考量,蔣會站在美國方面多一些,但從現實層面考量,蔣也不敢得罪蘇聯,因為蘇聯就在中國旁邊,與中國領土有幾千公里的接壤,而美國遠在萬裏之外。我們從當年蔣與斯大林簽署的那個《中蘇友好條約》就可以看出來,蔣不惜以失去外蒙古為代價,來換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可見,蔣也是非常怕蘇聯的。因此,在美國和蘇聯之間,蔣一定也不敢太偏心美國。
這樣的結果就是,蔣會夾在美蘇之間,想多靠美國一些但又不敢,因為蔣介石不能確定,如果蘇聯進攻中國的話,美國是否會直接出兵。因為中國和朝鮮不同,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國家,一般人是背不動的,也援助不起的,太重了。從朝鮮戰爭的歷史來看,美蘇都避免他們之間直接相撞,因此中蘇打起來,美國不會直接出兵。那麼,結果就是蔣介石的政府會兩頭不靠,也不敢靠。但毛就敢單靠蘇聯,與美國對抗,因為蘇聯與中國有地緣關係。只是,美國當年直接出兵朝鮮半島,也不是直接面對蘇聯,而是直接面對朝鮮和中國。這是不同的。
這樣的一個大的格局,對中國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因為老蔣不敢單靠美國而得罪蘇聯,那麼就是美國和蘇聯都不會真心的援助中國,那麼中國的工業化如何完成呢?基本就是遙遙無期了。從戰後,投靠美國的東南亞國家來看,能夠完成工業化的,建立獨立工業體系的國家基本沒有,也可以反證美國是不會真心幫助這些國家進行工業化的,何況中國是巨大的國家,與那些小國不同,何況老蔣還不敢一邊倒向美國。日本是在戰前就已經完成工業化的國家,是不同的。
再從老蔣的政府代表什麼人的角度看。蔣介石政府代表的是蔣宋孔陳四大權貴家族的利益,代表的是官僚資本,買辦資本,地主和資本家的利益,與現在中國的利益集團差不多,因此,老蔣是不可能土改的。老蔣小蔣在台灣進行土改是因為他們吸取了在中國大陸失敗的教訓,而且台灣對於老蔣和小蔣來說,是一個“異地”,所以崽賣爺田心不痛哦。但在中國大陸,老蔣很難進行土改,因為鄉紳地主不同意。那麼中國的土地制度,就不會變化。有人說,不變更好,還是地主鄉紳管理不是很好嘛。那麼,中國在農業方面,就與清朝,民國時代沒有什麼不同,也就是不可能靠壓榨農民來進行積累,積累工業化所需要的資本了。
在民國時代,中國的城市化率僅僅是10%,也就是90%的人在農村,也就是幾乎90%的人是文盲,那麼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在國民黨的領導下,會變成一個完全掃除文盲的國家嗎?不可能,估計還會有一半的人是文盲。因為國民黨集團不是代表廣大人民,尤其不是代表農民利益的黨。而中國的城市化率會達到現在的50% 嗎?也不會,大概能到30%就不錯了。原因是一個沒有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如何可以高度城市化呢?
那麼,國民黨會實現工業化嗎?估計不會。國民黨在1927-1937年的黃金十年中,發展最快的是輕工業,而不是重工業,軍事工業幾乎沒有發展。國民黨在抗戰時期,只能自己生產少量的漢陽造步槍和少量的中正式步槍,還有一部分的子彈和砲彈,其他機槍大砲汽車坦克飛機都不能生產,原因就是中國那個時候還沒有工業體系和軍事工業體系。而日本因為早已經完成了工業化,所以什麼都可以自己生產,航母坦克飛機軍艦都可以自己生產。那麼,為什麼老蔣的國民政府就不可能完成工業化呢?原因也是在外援和資本有問題。老蔣要完成工業化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外面的技術援助,一個是資金。
前面我們說了,因為老蔣在大的戰略上不敢專一投向蘇聯或美國,因此老蔣的中國就夾在兩大勢力中間,所以就不可能得到兩方面的真心的技術轉讓和援助,給些過時的東西是可以的,但不可能真心的幫助你建立龐大的工業體系。毛後來之所以可以完成中國的工業化,也是靠兩個,一個是蘇聯的真心的技術援助,一個是靠利用中國的農民來搞資金。而蘇聯之所以能真心的援助中國,有一個條件,就是斯大林要非常信任毛,因此,毛給了蘇聯和斯大林的投名狀就是打朝鮮戰爭。沒有朝鮮戰爭,斯大林不會那麼信任毛,也不會那麼真心的幫助中國進行工業化,蘇聯後來是連剛剛搞成功的核武器的技術,都準備給中國的,可見朝鮮戰爭後,斯大林和蘇聯對毛的信任。而在資金方面,毛靠土改,再靠搞公社,土地集體化,搞城鄉兩元,城鄉戶口限制,來完成對農民的利用,搞來了搞工業化的資金。
我們反觀這兩條,老蔣的政府都不行,技術援助得不到,資金也搞不到。所以,中國在老蔣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下,很難完成中國的工業化和軍事工業化的進程。軍事工業方面,包括原子彈,氫彈,衛星,導彈,核潛艇等等,老蔣都不會有。看看現在的台灣就知道了,台灣什麼都沒有,只是在購買美國現成的武器而已,與抗戰前,老蔣拼命買德國的武器一樣,以及抗戰後期拼命買和要美國的武器一樣。可是,靠買來的武器打勝仗,很難。
還有一個是西藏,在老蔣的統治下,西藏應該還是獨立的,中國對西藏的主權是非常鬆散的,也許西藏就會真正獨立,連清朝那種對西藏的管轄都沒有了。因此,西藏可能分出中國的版圖。
中國還是一個自然災害非常嚴重的國家,每年都有幾個省或十幾個省受災,而國民黨由於組織渙散,沒有好的組織全民的辦法,因此一般來說,救災經常不利,也因此在大的災害面前,幾乎就是束手無策,眼看一些災民悲慘的死去而無所作為。全國性的水利工程也沒有。
也就是說,在老蔣和國民黨的統治下,中國不可能在短短的20幾年的時間內,完成中國的工業化和軍事工業化,也不可能進行土改,也不可能掃除中國的文盲,普及基礎教育,也不可能加快城市化進程。當然,老蔣可以避免土改殺地主,可以避免大躍進和文革,也可以不打朝鮮戰爭,老蔣也不敢與蘇聯對抗,打什麼珍寶島戰爭,因為西藏獨立了,所以也不可能有對印度的戰爭。
那麼,在老蔣和國民黨的領導下,中國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很可能就是一個軟弱的,沒有太強的工業基礎的,有一些的輕工業和外貿,農業還是主要的,有30% 的人是城裏人,大部分的人還是農民,地主鄉紳控制農村,城裏由資本家,官僚和買辦資本家和權貴資本控制著,貧富兩極分化嚴重,還有一半人還不識字的,國家抗災能力還不太強的,對外開放的一個拉美化的國家,或東南亞那樣的國家。一個對美國和西方都點頭哈腰的,對蘇聯和俄羅斯也點頭哈腰的國家。有點像印度,也可能連印度都不如。可能在所謂民主自由方面,比大陸現在會強一些。
在意識形態和法制上,是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經濟上還有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只是孫的建國方略都是一些的幻想,難以實現。知識分子地位很高,過的很好,教育水平很高,但全國的中學與大學的數量仍然有限。
有人說,那台灣呢?國民黨不是將台灣搞得很好嗎?只是,台灣的經濟起飛靠幾個條件,一個就是台灣很小,這個很重要;一個是老蔣帶走了大量的原屬大陸的黃金;一個是老蔣帶走的人,大多是中國的精英;一個是爆發了朝鮮戰爭,台灣一下子重要了,因此才有美國的援助;還有一個是台灣進行了土改;還有一個是台灣在日劇時代的底子。所有這些條件,在大陸都沒有,所以我們沒法指望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可以搞出台灣現在那個樣子。
國民黨在抗戰後,在到達日本佔領的中國的各個地區後,迅速的腐敗了,不能有效的組織民眾,這是國民黨敗於共產黨的最大原因。在台灣,國民黨是痛定思痛,才痛改前非,開始了振作。沒有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與教訓,也不會有後來台灣的振興。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