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美商洛馬「技術成熟配合度高」軍方選定參與潛艦國造計畫(朱明)

暈~ 中國人自己愛吹噓武器全自製

結果被發現專業台灣網友抓包 根本是萬國牌拼裝貨打臉

中國人自己愛翻牆到鄰國吹牛被抓包打臉 這干我們啥事??


xinhuaitongyi wrote:
你也知道现在全球化情...(恕刪)


沒有當年蘇聯連工帶件+蘇聯技術人員駐廠把手交導+提供實體潛艦與藍圖,

中共能憑空搞得出Romeo柴潛??

更別提西方的打壓下, 中共依舊能從法國/義大利引進飛彈技術/直升機,

還有關鍵的德國柴油主機授權生產 成為中共新生代潛艇的動力來源, 來自德國的齒輪箱才讓TG新一代的國產戰車動起來~

1989蘇聯乾爹解體/烏克蘭大清倉, 讓TG有了大量採購外國技術的機會,買了Su-27SK的生產授權才有了J-11....

70年代~80年代那段時間 完全沒有外國技術援助下, 中共靠自己就是只能繼續改艱六/艱七, 八爺已經是中共全靠自己能搞出的最高技術水準了.....
面對大國強勢侵略時 小國不找其他大國支援開外掛 才是傻子....(望向北越/阿富汗)

連13億人的巨大中國 在跟蘇聯反目後,都能光明正大的背棄共黨黨規 改抱資本主義的美帝大腿 來尋求支持/援助了,何況小小島國台灣??

30年前 在中共瘋狂打壓下 台灣連魚雷都要偷偷摸摸買來路不明/沒有售後服務的水貨

現在美國直接光明正大出售現役的重型魚雷/提供有陸攻能力的潛射導彈 給台灣裝備潛艦

隨著中共對台灣武力侵略威脅提升,美國供售的防衛武器質量也在相對提升

現在連HRAM/JSOW/新銳的AH-64E 都能當作防衛武器供售台灣了 到底誰才是不切實際??

中共在繼續鬧事下去, 天曉得美國還要會再賣啥全新的行頭過來??

NeilChen2016 wrote:
我沒有無限膨脹對手
...(恕刪)
美國失去了在東北亞的安全保證信心之後,用什麽辦法避免在中南半島不出現第二次多米諾骨牌
(上一次是撤離越南,造成美國不得不失去了印支三國,最後勉強在泰國和馬來半島穩住陣腳,這還要靠英國人當年的德政幹掉馬共,而且如果不是中國人的地區擴張野心過早暴露激起了民族主義情緒極度高漲的越南高度戒心並引發了之後的中越戰爭,恐怕泰國都未必能確保),

臺灣對美國的軍事意義在不斷的降低(當然還沒有低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但是他的政治和地區安全意義並沒有改變,

它關係到美國在亞洲的一個根本利益美國主導的亞洲共同安全體系到底有多少保證,美國是否有資格以指導者和主要力量的角色繼續活動于東北亞乃至西太平洋,美國還能不能利用政軍實力繼續保持它在經濟上的關鍵影響力(或者大家相信你有這個能力)

而臺灣即使目標本事(至少通過臺灣這個有限目標可以體現美國的最終目標),又是實現目標的過程以及手段的一部分(可能僅僅是一小部分,不過這並不重要),簡單的說就是不管臺灣問題本質是什麽,美國的目標不過是借此證明不經過美國的許可甚至協助,中國就做不了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如果中國都做不到踢開美國的單邊自由行動,那麽全東亞的其他國家最好也同樣學會量力而行,如此則美國在東亞的秩序以及被這個政治秩序所維持保證的地區利益就可以得到確保,這是美國在東亞的現實最高目標。



中共入侵第一島鏈,或許對美軍在太平洋的防線 沒有毀滅性的影響,但是對仰賴海運的東亞諸國來說,卻是直接面對生死存亡的關鍵
日韓一旦在南面航道被 中共截斷後,就得做出選邊的抉擇~

中國人給下面這個東西開個價格吧,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排他性霸權和對環太平洋經濟圈在未來至少半個世紀内的決定性政經影響力~~

只要你覺得中國人付得起,我很樂於聼聼看你的交換籌碼(不要告訴我拿西亞/北韓去換,那裏不是中國能獨自控制的地方,簡單得說就是成事絕對不足敗事還能有餘而且自己還有關鍵性利益無法放棄的中國在這裡沒有籌碼),

如果你開不起價格,那就免開尊口要美國去別的地方找回利益,美國既不能更加不可能願意接受這樣的挫敗,中國想拿走美國用兩次世界大戰和無數次地區熱點衝突在亞洲建立的能力影響信心霸權?可以,你也準備打起碼一次世界大戰的話就不妨來試試看。其它都是YY

珍珠港/911事件 死了多少美國人?? 美國怕了嗎??
倒是蓋達跟日本帝國的下場,中國應該引以為鑑才是~
凡之夢田 wrote:
美國不來,韓國,菲律賓,日本就不會跟美國當朋友?...(恕刪)


還會是朋友,只是不會像現在那麼麻吉,日韓會發展核武以求自保,這區域就變成亞洲火藥庫了。
美國不來,俄羅斯也會來分杯羹,別忘了當初中俄反目時,俄羅斯可是轉而支持台灣,俄羅斯爭霸世界的野心可不輸美國,只是目前缺錢而已。

凡之夢田 wrote:
但肯定的是,若美國來,台海注定會死很多人...(恕刪)


美國不來肯定死更多人,中日為了釣魚台開戰也是很有可能,再者,縱使台灣若被中國解放也只是加速北京政權垮台而已,畢竟已經沒有可以轉移目標的焦點,中國全體民眾會把眼光全放在政府施政上,寶座不是取得天下就能安穩的坐,人民可以幫你取得天下,也可以推翻你,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自製防禦潛艦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自製防禦潛艦

自製防禦潛艦(簡稱 潛艦國造;英語: Indigenous Defence Submarine ,簡稱IDS),為中華民國海軍自行研發設計建造潛艦的國防政策,這項政策在2014年的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任內開始規劃,並於2016年的海軍司令黃曙光上將任內首度正項編列預算啟動。

自製防禦潛艦(潛艦國造)
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



(上圖)服役超過70年的現役海獅軍艦。
(下圖)服役30年的現役海龍軍艦。

概觀艦種柴電潛艦擁有國 中華民國前型劍龍級潛艦次型目前最新同型8艘(預計)結局2024年下水(預計)
2025年成軍(預計)技術數據排水量2,000噸∼[1]裝甲HSLA-80型鋼板

背景編輯

2001年美國共和黨籍總統布希宣布同意出售8艘柴油潛艦給臺灣方面,後者因為在野的國民黨杯葛三項軍購案,無法編列預算購買;2007年通過軍購案,但大幅刪減金額,潛艦預算也遭刪除。在民主黨總統歐巴馬任期中,臺灣重新向美國爭取採購柴電動力潛艦,美方未正面回應,在時任中華民國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任內就對外強烈表達「臺灣無法長期等待」,已經啟動「潛艦國造」程序,建造小而精、小而巧、小而強的制海武力[2]。

國造潛艦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負責規劃、研製與整合大約10到12類「戰鬥系統」裝備,而「光學潛望鏡」、「通信系統」和「聲納系統」等透過技術引進或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國造潛艦大約1200噸到3000噸之間。臺灣國際造船公司總經理陳豊霖表示,十二年前,德國專家就證明臺船有建造潛艦能力[3][4]。

中華民國國防部公告「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在2015年底前進行公開招標選商,預計最快在2024年建成臺灣第一艘國造潛艦。潛艦國造以3年時間在2016年到2019年進行,來完成潛艦構型設計,而首艘原型潛艦估計要用5年建造,因此從構型設計到首艦建成約10年時間,最快2024年首艘原型潛艦下水,再進行1年作戰測試後2025年正式成軍。

2016年度中華民國海軍首次編列5億餘元自製防禦潛艦預算案,為進行IDS的潛艦國造合約設計第一步,國防部海軍司令部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總經費約新台幣30億元[5][6]。

2016年5月27日,海軍司令李喜明上將出任國防部軍政副部長,海軍副司令黃曙光直升上將海軍司令,蔡英文總統打破慣例拔擢現役上將擔任軍政副部長,代表這兩位海軍上將是未來推動「潛艦國造」政策的真正的執行者[7]。

2016年6月20日,海軍受邀參與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的台北邀商說明會,並在會上公布規劃的12項造艦案規劃,當中包括「潛艦國造案」[8],另外國防部表示可能會與以色列合作[9]。

2016年8月1日,臺船將於2011年就成立的任務編組「潛艦小組」納入正式編制,提昇成立「臺船潛艦發展中心」(Submarine Development Center of CSBC,SDCC),臺船董事長擔任中心召集人、臺船總經理擔任中心副召集人,臺船副總經理擔任中心主任,以配合蔡英文政府力推「國艦國造、潛艦國造」政策[10][11]。

2017年3月21日,蔡英文總統南下高雄左營區,出席「海軍106年敦睦支隊啟航歡送暨潛艦國造設計啟動及和合作備忘簽署儀式」,見證國防部、中科院、台船等單位簽署潛艦國造備忘錄,開始「潛艦國造」計畫[12]。臺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表示,原型艦合約設計須四年時間,再花三、四年建造,如自2016年12月起算,預計八年內潛艦原型艦下水,十年內潛艦成軍[13]。

8月23日臺灣國造潛艦最難自製的「紅區裝備」(如光學潛望鏡、通信系統、動力系統、絕氣推進系統、聲納系統和船舶主機等)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將採用法國船舶建造局(英語:DCNS (company))(DCNS)與西班牙Navantia公司(IZAR)聯合研發製造的鮋魚級潛艦衍生型S-80型潛艦(英語:S-80-class submarine)紅區裝備,而「戰鬥系統裝備」採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自製防禦潛艦打造八艘,每艘四百億元臺幣(約13億美金)[14]。

2018年4月7日美國國務院公告「行銷核准證」(marketing license),協助台灣潛艦國造計畫「紅區裝備」。[15]



潛艦國造設計啟動及合作備忘錄簽署,國防部長馮世寬(右)簽核啟動命令,海軍司令黃曙光上將(左)和軍備局長梅家樹中將(後)在場見證



臺船董事長鄭文隆(右)以及時任中科院院長張冠群(左)簽署「合作備忘」

同型艦編輯

舷號艦名承造船廠開工日期下水日期交船日期成軍日期狀態台灣國際造船預計2024年預計2025年規劃中
不好意思弱弱問一下
洛馬有在做潛艦嗎?!
美國潛艦不都是通用電船在做的...

newshunshan wrote:
8月23日臺灣國造潛艦最難自製的「紅區裝備」(如光學潛望鏡、通信系統、動力系統、絕氣推進系統、聲納系統和船舶主機等)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將採用法國船舶建造局(英語:DCNS (company))(DCNS)與西班牙Navantia公司(IZAR)聯合研發製造的鮋魚級潛艦衍生型S-80型潛艦(英語:S-80-class submarine)紅區裝備...(恕刪)


哇! 誰透漏的! 這可能會搞得烏煙瘴氣的!
What is S-80

Capabilities
The submarines of the S-80 Plus class are designed to better complete their mission in threat scenarios. Their operational mobility will allow them to operate in remote areas, traveling discreetly at high speeds. Their 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 (AIP) system, of new technological design, will ensure their ability to remain very long periods of time in an area without being detected and their ability to operate in possible conflict zones.[7]

Their capabilities include:

A combat system for multiple target acquisition in different scenarios
The ability to transport personnel, including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Low noise and magnetic signatures in order to minimize detection
Low radar and infrared signatures in order to minimize detection
Propulsion
The AIP (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 implemented on the S-80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French MESMA (Module Energie Sous-Marin Autonome) project. The S-80's AIP system is based on a bioethanol-processor (provided by Hynergreen from Abengoa) consisting of a reaction chamber and several intermediate Coprox reactors, that will transform the BioEtOH into high purity hydrogen. The output feeds a series of fuel cells from UTC Power company (which also supplied fuel cells for the Space Shuttle).

The Reformator is fed with bioethanol as fuel, and oxygen (stored as a liquid in a high pressure cryogenic tank), generating hydrogen and carbon dioxide as subproducts. The produced hydrogen and more oxygen is fed to the fuel cells.

The bioethanol-processor also produces a stream of highly concentrated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trace gases that are not burned completely during combustion. This gas flow is mixed with sea water in one or more ejector venturi scrubber and then through a new system called SECO2 (or CO2 Removal System), developed by Bionet, and whose purpose is to dissolve the "bubbles" of CO2 in water to undetectable levels.[8]

The oxygen and fuel flow rates are directly determined by the demand for power. The AIP power in the S-80 submarine is at least 300 kW.[8] A permanent-magnet electric motor moves a fixed propeller of a special design, that doesn't create cavitations at high speed.
洛馬自己不做,但當潛艇導師 就經驗豐富
90年代併購其他製造商 拿到成熟潛艇戰系後 就一直改良推陳出新 玩到現在
但客戶要自己找船體來裝,台灣目前船體/動力應該直接沿用劍龍級

回顧一下21世紀以來美國廠商比較高度參與的柴電潛艇案,西班牙S80A的作戰系統承包商就是洛馬(當時也是擊敗雷松),加拿大從英國購買支持者級柴電潛艇也加裝洛馬的射控系統來配合MK-48魚雷。而澳洲柯林斯換戰鬥系統是雷松;澳洲的案子是美國海軍與澳洲的潛艇技術同盟的產物,美國軍方輸出為維吉尼亞級潛艦開發的AN/BYG-1(V)作戰系統的衍生型給澳洲,所以澳洲案子特殊性極高。
說著說著就查到這家被洛馬購併的Loral 在潛艦的實績了,這必須提到更早的一家公司Librascope:

這家Librascope生產的SFCS MK1潛艦射控系統在1980年代被澳洲採用,是澳洲升級英製妖王型柴電潛艦的一部份,指揮MK-48 Mod4魚雷接戰,是全世界最早的全數位化水下射控系統之一,由UYK-20電腦計算,能同時接戰2個目標;依照先前貓大的敘述,澳洲妖王級的作戰/武器系統升級計畫十分成功。後來澳洲研製柯林斯潛艦時, Librascope繼續作為射控系統承包商。Librascope在1992年被Loral Space & Communications購併,1996年再賣給洛馬

加拿大買進英國那四艘多災多難的支持者級潛艦(維多利亞級)後,洛馬加拿大分公司也是射控系統主承包商,為維多利亞級加裝TFCS MK-1射控系統來配合美製MK-48魚雷,而TFCS MK-1就是SFCS MK1的後續發展型號。

所以,洛馬給台灣的提案顯然是用先前提供加拿大的SFCS MK1為基礎。
沒錢只能當阿宅... wrote:
不好意思弱弱問一下
...(恕刪)


美商有直接參與建造的就西班牙S-80型潛艦,依此為藍本協助台灣潛艇國造 應該也不需要意外的~
不過目前普遍的講法是以劍龍級特仕版改良,作為台灣潛艇國造的目標
洛馬目前已經參與了劍龍級性能升級案,依本次升級案 作為後續潛艇國造的基礎,感覺相當合理~


newshunshan wrote:
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將採用法國船舶建造局(英語:DCNS (company))(DCNS)與西班牙Navantia公司(IZAR)聯合研發製造的鮋魚級潛艦衍生型S-80型潛艦
cche1079 wrote:
洛馬自己不做,但當潛...(恕刪)

不知道法國貨與荷蘭貨那個好,法國的好像比較小1750頓,荷蘭的比較大,2300頓,我直覺大隻一定比小的好,不過錢不知道會差很多嗎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