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最新殲20照片~~~裝新發動機,鋸齒狀噴嘴

BioHero wrote:
數據會說話?NO....(恕刪)


美國又不是沒有更好的發動機

怎麼不拿
1990年 F119-PW-100
推力: 35000 磅 (156 kN)
淨重: 3900 磅


2005年 F135-PW-100
推力: 43000 磅 (191 kN)
淨重: 3750 磅


到2020年
持續改良中的 F135 提高發動機推力10%,並把燃油消耗率降低6%
推力: 47000 磅 (210 kN)

如果解除壽命跟耐用限制,那推力更是會上一層樓

由 F119 改良來的 F135 除了重量變輕.推力變大.又更省油
加上有4000具發動機以上的產量,其最終改良型必然會超過5萬磅


中國能生產類似 F119 (1990年代)水準的發動機,並做到超巡能力才會讓人誇獎吧

lordkon wrote:
美國又不是沒有更好...(恕刪)



中國的WS-15發動機還沒出來 , 不好評論 ~~

不過如果殲20這個新發動機是國產的WS-10B , 那也蠻不錯 ~~ 至少外匯可以省下一筆 .

反正就像當年美國在很多產業領先 , 蟬聯數十年世界最大出口國一樣 , 中國也

是一步步追近然後再超越的哩 !!
lordkon wrote:
美國又不是沒有更好...(恕刪)


現今美國發動機技術全球最強幾乎是沒有什麼好爭議的。

AL-31F系列和F100系列經常在軍備討論中拿來做比較,是因為二者發展時間較接近,定位相似,且都還在不斷生產中。

另外就是一旦把F119(還用不到F135)拿出來,全世界都沒什麼好比較的了。

但是不能因為現役排名第一的很強,就去貶低現役排名第二的(嚴格說是第三)。一直套用二十幾年前的數據而不正視俄系發動機的發展現狀,即使是美軍也不屑於這樣做。

事實上全球範圍內也就俄系發動機的推力還能看見美國人的車尾燈,其他的要么還在測試中,要么根本還停留在PPT上,要么就是號稱自己“沒有需求”(實則訂購了不少F35)。俄國人能以可憐得多的生產工藝,材料,資金投入,追趕到現在的程度,已經是很難得了。

既然第一已經強得獨孤求敗了,老共去爭搶個坐三望二的位置,反而才是務實的態度。畢竟無論如何研發的路都要一步一步的走,每一個環節上能縮短一兩年的時間,也算得上是進步顯著了。

另外F119服役時間是1997年,1990是首次試飛時間,離成熟產品還有很大的差距(同時試飛的F120後來下馬了)。據稱WS-15也完成了試飛,不過離正式量產裝備應該還需要解決不少問題。

lordkon wrote:
中國能生產類似 F119 (1990年代)水準的發動機,並做到超巡能力才會讓人誇獎吧...(恕刪)

中國的近代工業是1880年前後才開始從西方引進,真正成體系的現代工業是1949年之後從抗日戰爭、內戰之後的瓦礫場上重建的。到現在為止等於是用70年時間重新走了西方大約自內燃機和電動機/發電機發明以來140年的路。

趕路是非常累的,假設現在是跑道第一圈的目標線,1949年的時候,歐美選手群已經跑了差不多200米,中國還在起跑線熱身。追到現在,歐美選手最快的一位已經跑到了400米進入第二圈,而中國已經差不多追到350米位置,已經有一些歐洲選手被超過。

在這種情況下你在這裡說,這有什麼,等中國領跑再說。只能說世界上沒有完人和完美的國家,因此要指責別人是很容易的。
lutin111 wrote:
這噴嘴應用和F35...(恕刪)


樓主得圖很模糊,但大概看得出來折流板是在內圈,外圈比較像是一個波浪型外罩,跟F135發動機得尾噴管不太像




F135發動機後端是匿蹤化設計,連後燃器都是整合式得(從屁屁看過去某些傳統發動機後燃器得組件都看不到被隱藏住以降低RCS),鋸齒化折流板只是它匿蹤化設計其中一部分而已

牛奶伯 wrote:
對啊, Copy cat超爽的, 都不用自己開發, 山寨就好...(恕刪)

誰告訴你技術跟隨就不要自己開發?

就是山寨照抄,也要技術來實現呢。
美國賣台灣那麼多,copy出來幾個?

oyak00 wrote:
誰告訴你技術跟隨就...(恕刪)


當年的春田兵工廠 M14 生產線
就是整廠轉移

但以台灣的工業水準,生產出來的57步槍就是有差
出現明顯公差造成只能同批號零配件互換使用

oyak00 wrote:
誰告訴你技術跟隨就不要自己開發?

就是山寨照抄,也要技術來實現呢。
美國賣台灣那麼多,copy出來幾個?


Copy cat還蠻理直氣壯的呢.

在這個世界上, 還有專利權三個字的存在, 只不過在中國僅供參考. 外國人要在中國告贏山寨的中國廠商那叫做夢.

久了中國人就覺得山寨是理所當然的, 不山寨才是儍瓜. 當山寨品賣到美國, 被人一狀告上法庭, 結果就是賠錢賠股權. 那間公司好像叫作中芯什麼的吧.
牛奶伯 wrote:
在這個世界上, 還有專利權三個字的存在...(恕刪)

呵呵!

要不你請美國公佈他的F22和發動機專利,看看中國有沒侵權。

專利只有公佈技術細節,大家才知道具體情況、遵守專利法避免侵權,這是常識。
沒公佈的專利,憑什麼說別人侵權?

牛奶伯 wrote:
Copy cat還...(恕刪)


侵權案自然按正常的法律程序走,無論中國還是歐美或是其他國家,每年的侵權案都不少,都是商業行爲中的反面教材,這也不是只有老共才有的問題。

不過軍備類的科技,由於保密原因,關鍵技術是不走專利流程的,所以也無法適用專利保護之類的法律。美國政府有很明確的保密條款,如果某項發明被認為已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那將不會被獲批準專利,並直接指定為國家機密。直至判定威脅解除后才會解密。

對於這類不受專利法保護的技術,各國的處理方法都是嚴格保密 + 設置防破解屏障。如果仍然被人破解並仿製出來(其實很難),那是無法追究法律責任的。如果外人只是借鑑,就更不涉及侵權了。

其實美國軍備公司也有很著名的故事,蘇俄解體時技術保密執行得一塌糊塗,洛克希德公司乘機從俄羅斯雅克福列夫設計局買到了幾架雅克-141原型機和大量設計圖紙(沒有任何技術轉讓協議),後來將雅克-141的垂直起降技術借鑑到了X-35上,最終結合自有技術發展出了F-35B。洛克希德也是在充分掌握技術並且X-35試飛成功后,才承認了這一事跡(因爲也知道不違法)。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