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窮途末路 !烏克蘭將送給中國發動機,還有1萬多科學家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留美的老師說過,美國匯集世界一流人才,但是美國也是世界人才的篩選器,發光發熱的大家知,黯然回鄉的所在多有。不要看對岸海歸派很多,裡面可說都是被淘汰的。能留下的都在一流公司吃香喝辣,還有需要回對岸嗎?



新聞來源:https://www.zixundingzhi.com/yimin/d58332a7e6d374ef.html

太損了!美國為限制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回國要大發綠卡
諍聞軍事 2017-06-17

中國圍棋選手柯潔0∶3負於美國AlphaGo(俗稱“阿爾法狗”)的比賽已經落幕,世界都在為美國人工智能技術的成就而驚訝。但美國卻仍然憂心忡忡。據俄羅斯衛星網、路透社等媒體15日報道,美國官員正在考慮限制中國在美國硅谷的投資,認為這會讓中國在軍事新技術上迅速趕超美國,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領域。
太損了!美國為限制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回國要大發綠卡

根據路透社報道的一份美國國防部的未公開文件顯示,美國政府和軍方擔心中國正在利用美國的新技術來提升其軍事力量。這些新技術不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隱形戰機,而是加州硅谷的新一代軟件技術,包括最新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現在美方認為中國正在硅谷大量投資開發這些未來可能改變戰場形態的新技術。因此美國政府正在下令財政部下屬的“在美外國投資調查委員會”(CFIUS)展開相關調查。
特朗普政府的一位官員表示。美方正在調查中國大規模高技術投資對於美國國國家安全的長遠影響。而在本週二(13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參議院做聽證的時候表示美國相關機構的思維已經完全過時,應該跟上形勢的變化,對國外在美國投資有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的危險,更有技術的敏感性。
據統計在2016年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和技術併購金額達到456億美元。其實這只是中美之間正常的經貿往來,但美國有些戴有色眼鏡的人偏偏對此大加干擾。其實在奧巴馬政府時期,CFIUS就已經否決了多項中國購買美國芯片公司的行動。然而有些人還不放心,還要求美方進一步收緊政策。例如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學者詹姆斯·裡維斯認為,中國已經學會繞過美國的政策和條例來獲得美國的先進技術,從而在經濟和軍事領域超越美國,因此要進一步限制中國在美國的投資。
太損了!美國為限制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回國要大發綠卡

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上潛力極大
而俄羅斯專家馬薩洛維奇則認為,美國這麼做已經晚了20年,中國早就在幾十年之前就在相關領域開展了研發工作。比如說神經網絡技術,這種技術模仿人腦神經元的工作方式,可以用於機器學習領域。這些技術在軍事中也有應用,例如可以讓武器實現自動確定目標、自動瞄準。比如神經網絡技術應用與一把狙擊步槍,那麼人只需要下命令就可以了,剩下的都可以讓武器自己來完成。
路透社透露美軍正在研發代號為“MAVEN”的項目,就是取代人類識別,而用人工智能來判斷無人機系統傳回的畫面那些是需要摧毀的目標,包括建築物、卡車和人類,能夠把恐怖分子的目標和一般平民區別開來。這種識別和自動學習技術在硅谷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研發。美國空軍人工智能專家沙納罕認為中國對這類技術也非常感興趣。美方統計從2012年以來,針對美國人工智能領域公司的中國投資者多達29家。美國有人甚至建議,要修改移民政策給在美國學習相關技術的中國學生大批發放綠卡,阻止他們回國創業。
太損了!美國為限制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回國要大發綠卡

馬薩洛維奇表示,美國清楚地明白,誰在人工智能和機器自我學習領域取得突破,誰就在未來的戰爭中取得優勢。這些新技術不但在可以應用於戰術武器,而且可以用於戰略武器,還可以在戰爭決策判斷和戰場管理等方面。中國很早開始了相關研究以獲得領先的優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陳鳳英(音譯)對俄媒表示,美國的這種舉動表示在IT、人工智能等技術方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十分焦慮。美國擔心在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軍事技術革命中落後於中國,因此對中國在硅谷的正常投資進行打壓和限制。實際上中國和美國硅谷公司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美國公司也在積極利用中國市場和人才。
太損了!美國為限制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回國要大發綠卡

百度首席科學家、人工智能專家吳恩達。美國甚至想修改移民政策阻止中國人才回國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的專家亞歷山大·羅曼諾夫認為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就是美國的限制活動實際並沒有什麼用,因為這個領域更本就無法實施什麼有效的反制行動。他認為中國對美國技術很感興趣,但中國也投入了很多資源來研發國產技術。他認為中國只用10-15年就能完全彌補和美國之間的差距。中國完全有能力獨立研發相關技術。
羅曼諾夫表示,美國當然不想中國開發相關先進技術,但現在已經是全球化的世界。即便中國不在美國投資,也照樣能從其他國家投資獲得相關技術,例如以色列。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發動機的技術不可能因為缺錢而外流,國家會把這種技術列為重大管制項目。
再者,發動機這種東西就算對方願意教,你也不一定會做,不是挖幾個人就可以解決,否則每個買不到飛機的國家去挖角不就解決了?技術員跟球員一樣沒有忠誠度,那邊有錢就往那邊去。
這種公司就跟國軍一樣,每個兵就只知道自己負責的業務,其它的都只是聽說而已。

陳小春2525 wrote:
發動機的技術不可能因為缺錢而外流,國家會把這種技術列為重大管制項目。
再者,發動機這種東西就算對方願意教,你也不一定會做,不是挖幾個人就可以解決,否則每個買不到飛機的國家去挖角不就解決了?技術員跟球員一樣沒有忠誠度,那邊有錢就往那邊去。
這種公司就跟國軍一樣,每個兵就只知道自己負責的業務,其它的都只是聽說而已。


是的 技術外流確實是可能的..

但即便如此 得到設計圖 能否做出來 還是得看該國的基礎工藝與材料科技水平而定

像中國早就把俄羅斯的AL引擎拆到滾瓜爛熟 結果仿製出來結果呢?

一模一樣的外表 甚至成份一模一樣的渦輪葉片 零件特性就是不同...
這就是材料科技與製程技術基本功的差異...
這些加工工法 不是幾個工程師就可以幫你完全建立起來 在俄羅斯或烏克蘭
理所當然的設計與組裝 在中國這個完全不同的工業背景環境 極有可能需要大幅修改..
才能達到接近的水平...

我們就講台灣自己好了 難道台灣沒拆過F-16的PW-220E或IDF的TFE-1042引擎?
要分析跟逆向工程也不是問題 但做出來了嗎? 就我過去教授與網友說法..
能做出來 但品質及可靠性... 就是有一定差距... 而且成本不划算...

這樣講好了 引擎技術沒什麼了不起 高工生就能懂這個原理 也可能設計出堪用品來用..
問題是 一顆引擎的好壞 關係到整個國家基礎科技技術水平 這個"環境" 是長久時間培養來的..
你可以把引擎設計甚至製造工程師挖角過去 但卻沒辦法"複製"整個引擎生產國家的工業製造環境...
至少沒有什麼10年甚至20年速成法 要是到了30年以上 不如自行進行產業升級 自己搞自家的引擎算了...

中國不是以到處山寨產品自豪? 那麼中國做出了可以上市 比美日本Toyota汽車的引擎了?
比起來又有什麼競爭力? 小小汽車引擎尚且山寨不來 要做出接近水平的先進戰機引擎 容易嗎?
bublegun wrote:
Motor Sich to receive investment from China


有人給錢你不收嗎?更重要的是錢是花在建設烏克蘭而不是中國,那你想想這還有大規模裁員的必要嗎?

我說那是假新聞因為新聞說的是人家破產資遣員工,所以員工流入中國。檢討別人之前,你還是先考慮自己的閱讀能力。


Gugugu wrote:
張忠謀表示躺著也中槍


張忠謀是美國人,懷疑嗎?在回台灣之前人家早在美國出名吃香喝辣了。不是那些拼命想待美國但是工作簽期限到沒了只好返國的海歸派中國人。話說,G大是哪間大公司的CEO呀,要不怎老愛攀比張忠謀呢?

陳小春2525 wrote:
再者,發動機這種東西就算對方願意教,你也不一定會做,不是挖幾個人就可以解決,否則每個買不到飛機的國家去挖角不就解決了?技術員跟球員一樣沒有忠誠度,那邊有錢就往那邊去。...(恕刪)

挖幾個人是不能解決
所以挖走上千個人

有人說這家公司很賺錢不用裁員
只是每年都減少一千個員工而已
連續好幾年了
鼎 鑊 甘 如 飴 求 之 不 可 得
Gugugu wrote:
有人說這家公司很賺錢不用裁員
只是每年都減少一千個員工而已
連續好幾年了


不服氣嗎?裁員也是企業提升獲利的方法,把冗員裁掉提升效率本來在轉型企業中很正常。
人多不一定能辦大事,要不對岸人那麼多,還需要烏克蘭的技術嗎?

rsteapwos wrote:
F-124 在國際上...(恕刪)

F-124是美國設計,美國製造,當然是好東西!

JH_Shou wrote:
是的 技術外流確...(恕刪)


請問老共何時仿製過al引擎沒看過這樣的消息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有人給錢你不收嗎?...(恕刪)

呵呵
情緒式閱讀我是比較學不會
太細膩了

這則新聞
我只知道中國跟motor sich有發動機項目合作
對中方發動機研發有一定幫助
跟你拘泥的重點不太一樣
你開心就好
這跟太行有個屁關係,烏克蘭沒有這個等級的戰機引擎

JH_Shou wrote:
我只覺得很奇怪 ...(恕刪)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