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tsai74 wrote:
烏克蘭的軍力不足以...(恕刪)
你這段話實在不是稍懂戰術戰略的人會講的..

不如對手 就不能採取主動行動? 這是什麼軍事定理?
毛澤東當初只有國民黨1/10 兵力不到 所以只能等在家裡挨打?
不主動出擊甚至"長征"去了?
難道你講這些什麼打一砲對手還十砲 就不會發生?
戰略上這種想法不很荒唐? 而且沒有主動精神的軍隊 士氣流失甚至潰敗的速度更快!
戰術上 也沒這種"劣勢就不能採取主動 或是局部攻擊"的思維...
因為戰場上 雙方能交鋒的正面終究有限 哪怕你實力遜於對手..
也不致一戰就潰敗 敵我雙方都有第二線或預備隊可以運用..
請問你不拿這些部隊 做有效的運用或反擊 爭取整個戰勢主動..
就乖乖任由優勢的敵方 一點一滴跟你打消耗戰術取得穩當的勝利 這是哪門子指揮水平?
舉個例來說 台灣手上數百枚巡曳飛彈 是等中國上岸後來打..
還是在中國集結並出動時 就開始針對後援部隊及後勤設施攻擊?
哪種效力大? 當然是後者! 這也是最基本的戰術原理...
而且 有些兵器的設計就是戰略甚至攻擊性武器 拿來打防禦戰 完全暴殄天物..
就像中國的飛彈 要等到美軍登陸後才來清除灘頭 而不是設法攻擊美國在台灣/日本 甚至關島的基地..
不是很可笑? 你要知道 中國對上老美及它的盟國聯軍 同樣處於劣勢的... 你會主張解放軍用這種戰術?
回到台海作戰..
台灣身為弱勢的一方 如果逐次打消耗戰 根本沒有勝算 而且這種戰法還讓中國能充份發揮數量優勢..
就算主動出擊效力未必理想 只要戰術本身合理 就該進行 因為弱方 是會越打越弱的...
整體雙方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有攻擊性武器 當然是越早打出去越好 只要使用時機正確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