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二戰時德國 國防工業領先世界其他國家多少年

waffe wrote:
難怪我看不懂之前你在說什麼,庫斯克?毛子是靠潛伏在英國情報部門的間諜才知道德軍的攻擊方向。還有俄軍在庫斯克並沒有什麼守在那的打算。前文已經說了毛子就是進再進攻,庫斯克周圍的防線只是用來吸引與擋住德軍兵力(恕刪)


哈哈,想多了,要是真這樣這戰役也不用打了。你看的庫斯克戰役大概跟我是不一樣的吧?
如果事前沒縱深防禦這種概念,光等間諜來報然後匆匆準備,頂多是重演大戰前期的經驗吧
那時候不用間諜,隨便看都看得出德軍怎麼攻擊。有沒想過,兵力和裝備都占優的俄軍,為什麼反而換來一場場大包圍?

至於莫斯科?建議你先去看看所謂的「三道防線」是怎樣的觀念...當然防線本身可能是另外一回事,重要的是概念。
你想的我也能理解,有些俄軍的將領也是這麼想的,現在回頭去看當然很清楚是怎麼回事。
補充幾段維基「莫斯科戰役」條目引用來的,不敢說全對,但至少是比較主流的看法:
「蘇聯的部隊人數及武器,在數量上對德意志國防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但它們的部署卻犯了很大的錯誤,大部分部隊都被部署成一條直線,而且在後方卻僅有很少或幾乎沒有預備隊。」
「蘇軍指揮官開始在城市周圍構築大規模的防禦,第一,建立熱澤夫-維亞濟馬的防衛,它被建立在熱澤夫-維亞濟馬-布良斯克一線上;第二,莫扎伊斯克防線,它是一條建立在加里寧與卡盧加之間的雙重防線;最後,一個圍繞莫斯科的三重防衛圈,組成莫斯科防衛地帶,」
「雖然德意志國防軍作出極大的努力,但蘇軍的縱深防禦減少了蘇軍傷亡」

德軍初期是很亮眼,後期也偶有佳作,但已經沒有太大優勢。如果真像你講的,今天歐洲就不會是這樣了。

Turritella wrote:
哈哈,想多了,要是...(恕刪)

好吧你贏了。
再次路過插第二次花

二戰東線德軍的彈性防禦,也可以視為縱深防禦的一種,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就是經典案例。
布置輕前重後+誘敵深入,在發動攻勢的俄軍在補給線過份延伸後,以裝甲預備隊側擊、包圍紅軍主力並殲滅。

而韓戰李奇威對付老共“禮拜攻擊”的方法,可以算縱深防禦的一種變形。
以梯次陣地阻擊共軍(但並不死守陣地,最大限度殺傷共軍後,就後撤),待共軍力盡+補給缺乏後,再反擊收復失地。
但受限於政治上的不擴大原則,並不求包圍、殲滅共軍主力,只求拒敵於陣地之外,以火力加以殺傷,戰術上顯的很消極。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Turritella wrote:
哈哈,想多了,要是...(恕刪)


縱深防禦 最好的 戰例就是 薛岳所指揮的三次長沙會戰!

讓日軍 節節進攻,防禦的國軍抵抗後,退入兩邊的山區!

敵越深入,順便切斷日軍的補給線,然後 在長沙的周圍 燒烤日軍!!


日軍從武漢會戰到一號作戰前和國軍相持在湖南一省達數年之久!

直到一號作戰.日軍吸取前三次失敗的教訓.開使用梯隊進攻.順便掃蕩左右兩翼
薛岳也沒有察覺到這次敵改變戰法 + 敵人的數量倍增,所以這次就慘敗......


----------------------------------------------------------------------------

庫斯克會戰 ,裝甲兵總監 古德林基本上是反對的!他主長把裝甲師部署在後方!等到紅軍

衝到後面.戰力大減後 ,補給跟不上 ,在一舉殲滅!其實 在庫斯克會戰後,德軍 就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到1945年 柏林陷落為止!

如果照古德林 的部署,將裝甲兵部署在後面.前方大量部署壕溝,地雷等工事!也許 東線可以晚一點崩潰也說不一定 
德國領先英美開發出ME163.ME262.V2火箭
算起來大概贏個3~5年吧
德國二戰時期整個軍事是落後于美國的。

各位看多了德國前期的順利進攻, 德國前期的順利是建立在戰術高超的基礎上,是參謀部的功勞,正是由於德國軍事工業不強,所以才開發出類似於V1 V2之類的不實用的東西。

像原子彈,四引擎戰略轟炸機,水面艦艇,流水線作業等等,德國大幅度落後於美國,美國可以一手打日本,一手打德國,美國是二戰唯一全面機械化的部隊,德國好多還是靠畜力。

flymousetw wrote:
庫斯克會戰 ,裝甲兵總監 古德林基本上是反對的!他主長把裝甲師部署在後方!等到紅軍

衝到後面.戰力大減後 ,補給跟不上 ,在一舉殲滅!其實 在庫斯克會戰後,德軍 就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到1945年 柏林陷落為止!

如果照古德林 的部署,將裝甲兵部署在後面.前方大量部署壕溝,地雷等工事!也許 東線可以晚一點崩潰也說不一定 (恕刪)


反對意見是不少,這作戰的目標實在太過明顯,俄軍不可能料不到。
也因為這樣,兩邊都是經過數個月的精心準備來演這齣戲,特別有代表意義。

如果德軍也建立防線,則庫斯克突出部有機會進入被動,演變成一次大戰的壕溝戰。
不過德軍在俄國佔領區經營的太差,長期來看還是要輸,國力不足。

沉默的企鹅 wrote:
德國二戰時期整個軍...(恕刪)
德軍的戰術高超 並不只是參謀部有多精明
而是德軍培養軍官時 都會培養軍官的"創造力"(所以每位德軍軍官都必須學習音樂 並熟悉彈奏一種樂器 藉由音樂來培養軍官的創造力)而指揮體系上 也強調最大限度的給予軍官依照戰況隨機應變的指揮彈性 不要墨守成規
Turritella wrote:
反對意見是不少,這...(恕刪)


小弟我真是服了你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