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ffe wrote:
難怪我看不懂之前你在說什麼,庫斯克?毛子是靠潛伏在英國情報部門的間諜才知道德軍的攻擊方向。還有俄軍在庫斯克並沒有什麼守在那的打算。前文已經說了毛子就是進再進攻,庫斯克周圍的防線只是用來吸引與擋住德軍兵力(恕刪)
哈哈,想多了,要是真這樣這戰役也不用打了。你看的庫斯克戰役大概跟我是不一樣的吧?
如果事前沒縱深防禦這種概念,光等間諜來報然後匆匆準備,頂多是重演大戰前期的經驗吧
那時候不用間諜,隨便看都看得出德軍怎麼攻擊。有沒想過,兵力和裝備都占優的俄軍,為什麼反而換來一場場大包圍?
至於莫斯科?建議你先去看看所謂的「三道防線」是怎樣的觀念...當然防線本身可能是另外一回事,重要的是概念。
你想的我也能理解,有些俄軍的將領也是這麼想的,現在回頭去看當然很清楚是怎麼回事。
補充幾段維基「莫斯科戰役」條目引用來的,不敢說全對,但至少是比較主流的看法:
「蘇聯的部隊人數及武器,在數量上對德意志國防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但它們的部署卻犯了很大的錯誤,大部分部隊都被部署成一條直線,而且在後方卻僅有很少或幾乎沒有預備隊。」
「蘇軍指揮官開始在城市周圍構築大規模的防禦,第一,建立熱澤夫-維亞濟馬的防衛,它被建立在熱澤夫-維亞濟馬-布良斯克一線上;第二,莫扎伊斯克防線,它是一條建立在加里寧與卡盧加之間的雙重防線;最後,一個圍繞莫斯科的三重防衛圈,組成莫斯科防衛地帶,」
「雖然德意志國防軍作出極大的努力,但蘇軍的縱深防禦減少了蘇軍傷亡」
德軍初期是很亮眼,後期也偶有佳作,但已經沒有太大優勢。如果真像你講的,今天歐洲就不會是這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