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怒火特攻隊的那一場1對3坦克戰

老闆是神XX wrote:
大軍派遣,糧草先行...(恕刪)


您不認為台灣本身就是個大糧倉嗎?密集的加油站、密集
的食物群聚,廣大的植栽地,以手術式的奇襲,精準的點
對點攻擊而非傳統無差別毀滅而取得戰術成果,這是現代
化戰爭的演變了~!當年突出部之役,在德軍發動攻勢前,
偽裝搞敵後破壞與聯繫等情節,在兩岸開放如此密集下,
也很有可能歷史重演!甚至透過交流參觀與買賣,臺灣各
農耕區、水產養殖區等重大民生物資產地可能早就被標定
,上岸後可施以兩面手法,對養殖戶、耕作主宣傳是來保
護其資產避免被國軍反擊時破壞,另一方面也確保自給自
足亦能達到收服民心之效。而屆時台灣民心是熱烈歡迎?
還是抱頭鼠竄求保命?亦或是揭竿抵抗?
還是老話一句,臺灣小歸小但也不小,很多不可能都變可能
...而可能之後的因應作為才是重點中的盲點!!
孔古立 wrote:
您不認為台灣本身就...(恕刪)

這些都算是枝微末節
有些是枝有些是葉

突出部,告訴偶們
一開始的擾亂,有加分部份
沒有後續支援也沒用

突出部只造成部份擾亂
造成一開始美軍前線的混亂與投降潮

但美軍腳步一站穩,後面的部隊搞清楚再往前線支援.....就大贏了
記得還形成反包圍,把德軍大軍給團團包圍起來.....輸到托褲子

這跟登陸差太多......

不過突出部還蠻好玩
他的主箭頭出發點竟然跟得法之役......是同一處,亞丁森林
而美軍還是中箭
老闆是神XX wrote:
這些都算是枝微末節...(恕刪)


不錯呦~都是歷史戰役迷~~!
突出部之役德軍以其成功的敵後作業開端,再以其優異的戰車快速反攻
,加上天氣因素與盟軍輕敵下,盟軍一路潰逃。但最後失敗收場,最大
主因之一就是油料補給跟不上推進速度,沒能順利奪取盟軍油儲場而無
法繼續推進安普衛特。不過,當年德軍若有數量龐大與距離遠又精準的
點對點火箭彈支援的話,歷史可能就會重寫。
歷史很有趣,以突出部之役當年設定成功條件,奇襲、速度、利用天氣
差消除盟軍空優,取得利我的局部空優條件等,對照現代想定戰爭,會
有不少教訓與經驗學習的體會。不管突出部或稱阿登戰役等,盟軍輕敵
中箭都是認為德軍"不可能",馬奇諾防線照樣被破。當年失敗的因子若
以現代科技來補強甚至取代,結局可能都是令人玩味的。相對的,因應
之道呢?
大糧倉?? 要這講前提也是國軍跟解放軍的武器系統有互通的前提下才成立啊~
一個山寨自俄製系統/另 一個設備則是標準北約/美系的, 兩者之間差異太大了,無法共用的,PLA要上島打陸戰 還是得依賴自身後勤補給彈藥 不可能拿不相通的國軍彈藥, 差異太大了) 加油站+商店那些在開戰之初就會被國軍徵用了, 應該輪不到PLA(等PLA一路打過去時 加油站不是被炸毀 就是早就沒油了...

另外解放軍如果不能佔據港口設施,而是用一般兩棲登陸搶灘的方式運補 那效率會低落到很可怕(兩棲作戰的王者美帝軍利用港口+滾裝貨輪的方式裝卸一個師的兵力, 據說至少要三天左右, 一般兩棲登陸搶灘的方法要卸下一個師的裝備只會耗費更長時間,
而台灣只要在港口航道自沉報廢船隻(漢光演習都演練過)的簡單手段,就可以讓PLA無法使用港口,加上台灣縱深短,
加上以現有台製LT2000的45km射程, 在內陸植被密布的丘陵地區部屬, 就可以打擊港灣地區, 讓解放軍上岸也無立足之地~

孔古立 wrote:
您不認為台灣本身就是...(恕刪)
cche1079 wrote:
大糧倉?? 要這講...(恕刪)

可以建人工浮動港口說

還好我們多山,可以預藏火力

但雲嘉就比較難吧!距中央山脈山腳就有近30-40多公里
反正登錄台灣哪都差不多是硬仗
不如就選雲嘉一代吧......直接腰斬台灣,有腹地可放重部隊,又可遠眺其它縣市

但山頭不要先被砍光光,崩塌一塌糊塗.......水土保持要做好先,不要讓財團亂來
凱薩自走砲那類還會發展嗎?

但多管火箭發射車還是比較有威力
一瞬間就可以投放大面積的火力,射完拍拍褲子躲起來

凱薩自走砲.....這類一砲一砲射,可能不會是優先等級的

甚至可以發射萬件彈,先飛出外海再回頭打自己
raymond0322 wrote:
基本上好像只能繞背 繞到側邊


美軍第三裝甲師有個故事: 雪曼向豹式正面打三砲都彈飛後, 繞到屋子後面躲起來, 然後豹式一砲打穿屋子的兩面牆壁同時打爆了雪曼.

raymond0322 wrote:
之前看二戰專輯, 虎式只要開砲基本上一定打穿美軍戰車, 所以德軍曾戲稱美軍坦克是打火機


打火機(Ronson - lights first every time)應該是英國人給的渾號, 參見這項考證: The M4 Sherman Ronson: "Lights First Every Time"

raymond0322 wrote:
電影裡面, 美軍戰車裝甲, 彈開砲彈 貌似只是做效果, 真的打起來是直接擊穿
但由於虎式正面裝甲太厚, 基本上打不傷, 就算是側面也難以打傷
美軍那時候的穿甲彈威力太弱, 之後有出加強版的
但是依然只能從側面攻擊才有效果
正面似乎都是無敵的


根據怒火特攻隊劇情設定, 主角的座騎是裝備76mm M1A2戰車砲的M4A3E8, 對戰車能力有所提升, 然而還是不及裝備17磅砲的螢火蟲... 據說在幾年後韓戰裡大量使用HVAP彈後, 終於搆上了T-34/85的水準.
請問一下,德國在二戰推出虎式這種近乎開外掛的戰車,而美國最有名的雪曼戰車只能用數量來對抗,當時美國怎麼沒推出可以相抗衡的戰車?是技術不夠還是美方覺得沒必要?
ilovesinging wrote:
請問一下,德國在二...(恕刪)

其實 M4 在北非面對德 4 號F2
極具優勢,1942北非末期,美國才捕獲到很少量虎式

也許是來不及因應吧?
德國在....1942推出虎....1943推出豹,應該就是要因應俄軍

而米國1945 M26潘星應該才是美國成功推出的重型戰車
整體差不多是虎I的等級,但跟虎王比,差了不少

其實虎1在2戰後期已經不是那麼威
尤其在面對俄軍


虎I會這麼有名
應該是美國的砲很爛......穿甲力超差遇到 100mm左右厚的裝甲就沒轍.....

直到後來才逐漸趕上

但老實說 M4 算是相當符合人體工學,高大寬敞
雖然裝甲等級不及T-34,但整體作戰效率很高

只要換裝強大的火砲,還是能有一番作為


不過德國火砲真的是很威猛,英國次之,直到現在還是如此
不曉得為什麼這麼厲害?

看看 M60 M48 M47 M46 ,美國戰車有一陣子真的不怎樣
不曉得他們當時怎麼想?

M60的戰車砲是英國貨

M1A1的戰車砲是德國貨
拍的有夠爛的

還好是抓來看

坦克履帶斷掉 當然就棄車了

之前俄羅斯那部白色虎式還是必較好看

把各國坦克的優勢劣勢及戰術都有表達出來

因爲小弟最近在玩坦克世界。哈哈

killy_chu wrote:
拍的有夠爛的還好是...(恕刪)
WAR THUNDER 比較讚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