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中國萬噸055驅逐艦 可納百枚飛彈 -- 不曉得單船戰力是否超越美國柏克艦?

非常專業,不會只看翻譯版.也非常有修養,給你一個讚
你總是要給人家台階下嘛!呵呵
abc003 wrote:
標準6導彈服役時間在
你又沒有提出E-2D的雷達對多少RCS大小的目標的探測距離 而我樓上的資料很清楚了
所以E-2D在150~200公里範圍探測到巡航導彈大小的目標已經是很樂估的估計了

各種戰機的RCS大小 你說說看甚麼叫做"小型目標"

...(恕刪)


標準6導彈服役時間
我樓上的資料已經很清楚了
~假如你看不懂我也沒辦法

"小型目標"這還用在解釋嗎!上面也不是有說了
反艦巡航導彈跟匿蹤巡弋飛彈你沒看到嗎???

你舉例的RCS偵測的問題美軍早就已經想到了
E-2D的偵測RCS大小已被美軍列為機密!

你會這樣一直問這代表你並不瞭解e-2d對反艦巡航導彈跟匿蹤巡弋飛彈的偵測技術
他並不是只有單靠偵測RCS大小~還有其他的偵測技術


上一期12月全防雜誌有介紹你自己可以買一本去看看
由於巡弋飛彈可以貼地飛行~所以回波混雜在地面雜訊中非常微弱~當飛彈橫越雷達波束時

其相對速度也會與地面回波接近而難以濾除~如果雷達能產生多道些微偏差的波束~

利用其回波"時間與相位的差異交叉比對"

不但能精準分辨出低空/低速/"小型目標"與地面雜訊的細微差異
也能更有效地過濾寬頻的干擾訊號
這種技術叫做(空間-時間適應性運算(STAP))

藉由精確控制發射參數的三道波束史地面雜訊可以準確地相消~偵測出緩慢移動的車輛~
然而利用運算能力數倍於以往的新一代處理器~即時進行更複雜的STAP運算
可以讓巡弋飛彈在複雜地形中也無所遁形!

這就是E-2D對反艦巡航導彈跟匿蹤巡弋飛彈的偵測技術

假如你還不了解還要一直問RCS值那我也沒辦法了
那就請你多去爬爬文

這個偵測技術美軍早就做過多次的實戰測試~

也用這個技術讓E-2D能偵測反艦巡航導彈~巡弋飛彈(靶機)

讓美國海軍的SM-6能成功攔截240公里外的巡弋飛彈(靶機)

我的回答就到此~假如你還不懂我也沒法幫你



美國柏克艦的整體戰力就是贏過055這就是事實
光標準3型跟SM-6的攔截能力就大贏055的攔截能力


美國海軍的整體戰力也大贏中共艦隊

gn00348224 wrote:
標準6導彈服役時間我...(恕刪)


批量測試不代表服役 和批量裝備部隊 要2018年才會批量生產裝備部隊

你樓上的資料只顯示他在批量測試階段

並沒有裝備部隊 我舉的利子好了 布拉瓦洲際導彈也已經通過測試具備裝備部隊的條件 但是他沒有裝備部隊

F-35B 也是一樣

不要把測試機當作正式服役裝備部隊 沒有數據就沒辦法比較 何來E-2D看得比較遠? 都是空談罷了

你樓上的資料來源不可靠 有可能是MDC的寫稿人搞錯了

我的資料是出自雷神公司 也就是生產SM-6標準6導彈的母公司

你要相信一個軍武論壇的說法 還是要相信武器製造商 雷神公司的官方說法

另外370公里可能是反導模式的大氣層外攔截 並不一定是大氣層內打低空目標的彈道
gn00348224 wrote:
我明明上面有說過sm...(恕刪)


測試不是批量生產 你上的資料完全沒說SM-6有批量生產

要經過這幾個過程 從理論計算 到研發(計算機模擬 風洞測試 飛控軟體 火箭發動機材料測試等等)

最後才是實際測試 然後又要批量的測試 最後才能批量生產 而批量生產到大規模裝備部隊又是一個很長周期

例如現在F-35B也還沒批量生產 只是批量測試階段 2020年以後甚至2025年才能批量生產..........

注意看底下紅字的部份 標準6服役時間 以下取自雷神公司資料

http://www.raytheon.com/capabilities/products/sm-6/


Standard Missile-6

Standard Missile-6
Sophisticated Fleet Air Defense

SM-6™ leverages the legacy Standard Missile airframe and propulsion elements, while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and guidance control capabilities of our 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 (AMRAAM®). Deployed on cruisers and destroyers, SM-6 will provide Joint Force and Strike Force Commanders fleet air defense against fixed- and rotary-wing aircraf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land-attack anti-ship cruise missiles in flight, both over sea and land.


Standard Missile-6 Sea-based Testing.

SM-6 is a key component in the U.S. Navy's Naval Integrated Fire Control – Counter Air (NIFC-CA) providing the surface Navy with an increased battlespace against over-the-horizon anti-air warfare threats.

"The SM-6 is the newest addition to Raytheon's highly successful Standard Missile family of missiles," said Wes Kremer, vice president of Air and Missile Defense Systems product line. "This missile can use both active and semiactive modes, giving the warfighter an enhanced ability to intercept beyond-line-of-sight targets."

SM-6 has also been selected to fulfill the U.S. Navy's Sea-Based Terminal (SBT) role and will provide defense against ballistic missiles in their terminal phase of flight, succeeding the SM-2 Blk IV missile. The initial version of the SBT, Increment 1, is to enter service around 2015, with a subsequent version, called Increment 2, to enter service around 2018

"The SM-6 represents the cutting-edge compilation of decades of best practices,” said Mike Campisi, Raytheon's SM-6 senior program director. "It's been a model program from concept through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We've delivered on time and on budget at every step in the process."


2013年服役? 你自己去跟雷神公司爭辯好了

標準6最大射程只有240公里(不是有效射程)

錯了就是錯了 為什麼要硬凹 我最討厭這樣的人
中國艦載VLS 與 相控陣雷達已經成熟了~~ 看來美國賣台灣MK41 與SPY-1 3D相位陣列雷達 應該不遠了


美國海軍首次部署標準導彈6 SM-6達到初始作戰能力

http://www.microsofttranslator.com/bv.aspx?from=&to=en&a=http%3A%2F%2Fraytheon.mediaroom.com%2Findex.php%3Fs%3D43%26item%3D2473

US Navy deploys Standard Missile-6 for first time

SM-6 achieves 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TUCSON, Ariz.., Dec. 2, 2013 /PRNewswire/--The U.S. Navy is deploying Raytheon Company (NYSE: RTN) Standard Missile-6 for the first time, marking the 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milestone for the U.S. Navy's newest, most advanced extended range area defense weapon.

"We're very pleased to achieve 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on schedule," said Capt. Mike Ladner, Surface Ship Weapons major program manager. "The SM-6, with its ability to extend the battlespace, truly offers improved capability for the warfighter. I'm very proud of the entire STANDARD Missile team on this historic achievement. "

The SM-6 provides extended range protection against fixed-and rotary-wing aircraf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cruise missiles. The interceptor combines the airframe and propulsion of legacy Standard Missiles with the 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and guidance control capabilities of the 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 (AMRAAM).

"This is a monumental moment for the SM-6 program and signifies a new era of fleet defense for our naval warfighters," said Dr. Taylor www. Lawrence, president, Raytheon Missile Systems. "The SM-6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sailor's ability to strike at various targets at extended range."

Raytheon has delivered more than 50 SM-6 interceptors to the Navy under low-rate production contracts. In September, Raytheon won a contract for $243 million to build 89 new SM-6 interceptors, signaling the start of full-rate production.

About the Standard Missile-6

SM-6 delivers a proven extended range air defense capability by leveraging the time-tested advantages of the Standard Missile's airframe and propulsion.
•The SM-6 uses both active and semi-active guidance modes and advanced fuzzing techniques.
•It incorporates the 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and guidance control capabilities from Raytheon's 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

About Raytheon

Raytheon Company, with 2012 sales of $24 billion and 68, 000 employees worldwide, is a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leader specializing in defense, security and civil markets throughout the world. With a history of innovation spanning 91 years, Raytheon provides state-of-the-art electronics, mission systems integration and other capabilities in the areas of sensing; effects; and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and intelligence systems; as well as a broad range of mission support services. Raytheon is headquartered in Waltham, Mass. For more about Raytheon, visit us at www.raytheon.com and follow us on Twitter @Raytheon.

SOURCE Raytheon Company

來源是你說的雷神公司~報導時間是2013年12月2號~美軍在2013年已經在開始部署SM-6~也開始量產

你上面紅色的字說的是第一批量產是到2015年生產完畢下一批次量產的SM-6會在2018年服役得意思~
並不是說SM-6會在2018年在服役
麻煩看清楚!

錯了就是錯了 為什麼要硬凹 我最討厭這樣的人
這是中文的新聞
美國海軍首次部署標準導彈6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42071/2013/12/04/6351s4345438.htm
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E-antiair-SM.htm

節錄
美國國防部原訂在2003至2009預算年度編列8.69億美元,在2009至2013年間生產278枚SM-6;然而在2008年度的預算中,美國海軍大幅增加了SM-6的採購數量,使採購資金總額增至61.678億美元,並提前於2011年展開實戰部署,至2019財年將購買1200枚SM-6,每枚飛彈的平均單價 (離陸成本)約430萬美元 。在2013年,美國海軍又將SM-6的採購數量增加600枚,使採購經費增加33億美元(總經費來到100億美元),生產作業持續到2026財年。在2009年9月,雷松獲得美國海軍9300萬美元的合約,開始SM-6的初期低速量產,並在2010年前完成首批測試用的110枚飛彈。從2010年5月起,SM-6正式展開海上測試,第一枚量產型於2011年3月交付美國海軍 ,並在2013年5月中旬進入全速量產。為了量產SM-6,雷松在阿拉巴馬州的杭斯洛維爾(Huntsville)建立了全新的生產設施,該廠房的第一枚量產型SM-6於2012年2月交付美國海軍 。在2013年9月27日,雷松獲得美國國防部第一份SM-6的全速量產合約,生產89枚SM-6,合約價值2.43億美元,生產作業持續到2016年3月。在2013年11月27日,美國海軍宣布SM-6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依照2012年度美國海軍採購預算的資料(初期少量生產階段),一枚標準SM-6平均單價約337萬美元。依照現有計畫,SM-6將於2016財年完成作戰驗證,2018年完成作戰部署。

abc003 wrote:
SM-6 has also been selected to fulfill the U.S. Navy's Sea-Based Terminal (SBT) role and will provide defense against ballistic missiles in their terminal phase of flight, succeeding the SM-2 Blk IV missile. The initial version of the SBT, Increment 1, is to enter service around 2015, with a subsequent version, called Increment 2, to enter service around 2018(恕刪)

Increment 1, is to enter service around 2015
對照上文:在2013年9月27日,雷松獲得美國國防部第一份SM-6的全速量產合約,生產89枚SM-6,合約價值2.43億美元,生產作業持續到2016年3月
with a subsequent version, called Increment 2, to enter service around 2018
對照上文:依照現有計畫,SM-6將於2016財年完成作戰驗證,2018年完成作戰部署。

引述上文:美國海軍宣布SM-6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IOC)initial operation capability
http://www.navyrecognitio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384

作人不要不認錯喔。

piwu0531 wrote:
就是一間美國科學雜誌(popular science)的網站呀 !

歷史還蠻悠久的 ...(恕刪)


沒聽過Popular Science? 不會吧...

那Life, Time, National Geographics 這些有沒有聽過?

很多人小時候可是看他長大的。
waffe wrote:
http://www...(恕刪)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E-antiair-SM.htm
節錄
美國國防部原訂在2003至2009預算年度編列8.69億美元,在2009至2013年間生產278枚SM-6;然而在2008年度的預算中,美國海軍大幅增加了SM-6的採購數量,使採購資金總額增至61.678億美元,並提前於2011年展開實戰部署,至2019財年將購買1200枚SM-6,每枚飛彈的平均單價 (離陸成本)約430萬美元 。在2013年,美國海軍又將SM-6的採購數量增加600枚,使採購經費增加33億美元(總經費來到100億美元),生產作業持續到2026財年。在2009年9月,雷松獲得美國海軍9300萬美元的合約,開始SM-6的初期低速量產,並在2010年前完成首批測試用的110枚飛彈。從2010年5月起,SM-6正式展開海上測試,第一枚量產型於2011年3月交付美國海軍 ,並在2013年5月中旬進入全速量產。為了量產SM-6,雷松在阿拉巴馬州的杭斯洛維爾(Huntsville)建立了全新的生產設施,該廠房的第一枚量產型SM-6於2012年2月交付美國海軍 。在2013年9月27日,雷松獲得美國國防部第一份SM-6的全速量產合約,生產89枚SM-6,合約價值2.43億美元,生產作業持續到2016年3月。在2013年11月27日,美國海軍宣佈SM-6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依照2012年度美國海軍採購預算的資料(初期少量生產階段),一枚標準SM-6平均單價約337萬美元。依照現有計畫,SM-6將於2016財年完成作戰驗證,2018年完成作戰部署。
Increment 1, is to enter service around 2015
對照上文:在2013年9月27日,雷松獲得美國國防部第一份SM-6的全速量產合約,生產89枚SM-6,合約價值2.43億美元,生產作業持續到2016年3月
with a subsequent version, called Increment 2, to enter service around 2018
對照上文:依照現有計畫,SM-6將於2016財年完成作戰驗證,2018年完成作戰部署。
引述上文:美國海軍宣佈SM-6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IOC)initial operation capability
http://www.navyrecognitio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384
作人不要不認錯喔。


根據美國軍方的定義,所謂初始作戰能力,就是指部隊具備了使用和維護其所接收某種武器的能力,但還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和磨合才能達到「完全作戰能力」,並實現這種武器的大量裝備。


舉例 F-35C F-35B艦載機也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但是實際上還是一邊在測試調適階段

真正大規模裝備取代F-15 F-16 和F-18可是2020~2030年後的事情 只要看看2014年美軍的主力戰機清單數量就知

舉例 遼寧艦也能宣稱有初始作戰能力 但是實際上還是在測試和科研的階段.............

舉例 DDG-1000朱母沃爾特驅逐艦 和F35-C鑑載機也能宣稱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但是實際上還是在調適和海試階段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