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火砲射擊數問

evil_dick2 wrote:
國軍自走砲裝配數量很...(恕刪)


本旅砲兵營除4門訓練用的105mm拖曳砲外,全營都裝配M109A2自走砲,下基地時也只帶自走砲。
<<< 台灣島地形複雜,如果要配合戰術運動,105mm拖曳砲的彈性大且裝載容易。


在恆春打實彈時,我們步兵營的81迫砲、120迫砲的準確度真的不太好,而砲兵營的M109A2幾乎每發都落在目標區內,有一次射擊,第一發就把目標區正中央的黃色旗子炸飛了~
<<< 恆春聯訓基地(二重溪/車城/射寮/茄湖仁壽/北門)曾參與工事,
早期進訓的砲兵單位常造成民損,主因有三;
各部隊對陣地的測量參考點資料庫還在建立中,
另一個是落山風的影響,再來就是藥包的有效性(這點請別細問),
這三個主要影響因子中有兩個是隨機不受控制的,
所以恆春每梯次進訓的步兵單位都要燒好香,
而現在進訓單位已經累積很多陣地的資料庫,
要說射的準是技術上的精實還不如說是前輩資料庫整理得好,
同時也燒了好香。
您看過砲兵營測驗(夜間測量),測量班數據提供不及,但砲班仍然可以一發標中目標的神蹟嗎?

abc003 wrote:
關於火炮文章這篇不錯...(恕刪)
tonytai wrote:
本旅砲兵營除 本旅砲兵營除4門訓練用的105mm拖曳砲外,全營都裝配M109A2自走砲,下基地時也只帶自走砲。
<<< 台灣島地形複雜,如果要配合戰術運動,105mm拖曳砲的彈性大且裝載容易。
在恆春打實彈時,我們步兵營的81迫砲、120迫砲的準確度真的不太好,而砲兵營的M109A2幾乎每發都落在目標區內,有一次射擊,第一發就把目標區正中央的黃色旗子炸飛了~
<<< 恆春聯訓基地(二重溪/車城/射寮/茄湖仁壽/北門)曾參與工事,
早期進訓的砲兵單位常造成民損,主因有三;
各部隊對陣地的測量參考點資料庫還在建立中,
另一個是落山風的影響,再來就是藥包的有效性(這點請別細問),
這三個主要影響因子中有兩個是隨機不受控制的,
所以恆春每梯次進訓的步兵單位都要燒好香,
而現在進訓單位已經累積很多陣地的資料庫,
要說射的準是技術上的精實還不如說是前輩資料庫整理得好,
同時也燒了好香。
您看過砲兵營測驗(夜間測量),測量班數據提供不及,但砲班仍然可以一發標中目標的神蹟嗎?4門訓練...(恕刪)


在世界各國自動化火炮 資訊化和網路化軍隊建設之下 要依靠人力計算和測量的都是落後的

我看了樓上的討論甚麼計算尺 或是拿計算機 這些都是落後的方式

真正現代化的火炮應該要有

1.全自動的觀苗設備

2.資訊化和網路化的建設

例如先進的反炮兵雷達可以在敵人炮彈都還沒落地之前

就已經在十億分之一秒內計算出空中飛行的炮彈之拋物線彈道軌跡

然後電腦馬上在百萬分之一秒內算好一切提前量和修正量 利用流體力學方程式算風向 計算炮管彎曲程度

甚至有 雷射測距 微光夜視設備 紅外線成相儀 精確度和速度是人力測量難以想像的

炮車之間網路資料鏈通訊整合資訊 修正資訊

電子計算機讓 火控系統馬上在百萬分之一秒內秒準調整射擊諸元 在敵人炮彈第一發尚未落地之前反擊

只需要按下射擊電鈕的1個簡單白吃動作 取代一大隊的炮班 這一切要靠自動化建設完成

原本要10個人做的工作現在只需要1~2個人就能完成 你才剛完成開火 炮彈沒落地敵人已經反擊敵開陣地了

你可以參考世界各國的現代化火炮就是這樣工作的 甚至連火炮本身都有衛星制導炮彈 和炮射導彈的彈種

當中國在對軍隊建設資訊化的時候

美國現在已經在推軍隊網路化了 永遠領先中國一步

台灣還在用半個世紀之前的M60戰車 用計算尺在測量火炮落點 已經落伍了...因為台灣錢都砸在海空軍上






abc003 wrote:
在世界各國自動化火炮...(恕刪)


台灣應該也有吧....

只是可能都是檢查時或特殊情況才會拿出的吧~

abc003 wrote:
在世界各國自動化火炮...(恕刪)


不可能永遠保障這些系統都能正常運作,

一個合格的砲兵還是必須學會基本的人工計算.

我軍上士憑直尺修正彈着點保障火炮命中目標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military/sinacn/20121208/19194036601.html
abc003 wrote:
在世界各國自動化火炮...(恕刪)


當在所有的自動化設備無法使用時您要如何還擊
所以人工是必要技能不管是炮兵或是步連

而且您應該沒真的看過國軍的炮兵設備, 雷觀機就是您所提的
雷射測距, 星光夜視鏡就是您提的微光夜視設備

況且所謂的反砲兵雷達不是全能的, 您應該沒聽過 4 干
1.雲干, 2.霧干, 3.雨干, 4.浪干

雷達站最常回我上面 4 干, 意思就是說他也看不到

全自動觀瞄 ?
其實砲兵打的目標是啥, 正常砲兵本身根本肉眼看不到因為遠在數公里
外, 所以多是依靠要求支援的步兵連或是前觀提供座標資訊

而前觀官跟前觀話務士就會背著雷觀機跟 77 跟著步兵連一起運動
只是常常步兵連一行軍在不到 10分鐘內前觀官跟前觀話務士就會
直接不見蛋, 因為跟不上步兵連的速度

所以前觀是炮兵的眼睛

另外您講提前量, 軍中術語叫前置量

這是因為目標為一運動中的狀態所以需要依照運動方向跟速度來決定
要多少的前置量, 讓打出的砲彈剛好在目標移動跟砲彈飛行後在同一時
間盡量接近

防空火炮就比較常用前置量, 因為防空火炮不是真的直接瞄準飛機, 現在應該也
來不及瞄, 設計上是打在飛機移動的路徑的前方, 讓飛機自己去撞子彈
a750828 wrote:
不是有國造的CM24...(恕刪)


我們是1980採購M109A2(誤打,更正),
陸戰隊於1981開始接裝M109A2,
後來編裝為兩個炮兵團,
分屬在66師與99師。
國造CM24是在1988生產,
印象中並沒有編裝CM24給陸戰隊。


rickvia22 wrote:
當在所有的自動化設備...(恕刪)


測量班的主要裝備;
1.雷觀機(雷射經緯儀)外加三腳架近20公斤 x 2組
2.雷觀機標尺 x 2組
3.77通訊機超過10公斤 x 2組
4.單兵全副武裝+長槍一把
也就是測量班每人要分攤近20公斤的重量,
還要配合部隊運動並維持在最前方,
實在不容易。


abc003 wrote:
在世界各國自動化火炮...(恕刪)

火炮自動化不等於反火炮的能力,
戰場上瞬息萬變,
大型火炮自動化可縮反應時間,
但有效的火力發揚是靠戰場指揮官的判斷(排定戰略優先順序),
再經由火力協調(各火力支援單位派駐在第一線作戰指揮所的聯絡窗口)管制各種火炮的使用,
所以對固定據點反火炮容易,但對機動火炮反火炮實務上難度高,
還不如組織小隊伍滲透到敵後方追蹤破壞來的有效。

所有科技的應用都建立在知識的掌握,
相對基礎的知識掌握與運用都是必要的訓練過程,
你能想像我們的第一線作戰軍官,
對指北針的運用與地圖的判讀都有問題,
在實兵對抗時差點搞到整個小隊迷路。
M110A2原廠車身有防雷達塗裝,
為應付高裝檢而部隊長官用一般軍用漆重新粉刷M110A2...

美軍打的雖然是現代化科技戰,但各兵種也都需要高度專業化,
沒有專業訓練基礎的兵種,
很難想像能使用先進裝備打現代化戰爭。
tonytai wrote:
我們是1980採購M...(恕刪)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應該是裝備M-109A2吧
M-110A2開始是裝備給中華民國陸軍裝甲獨立旅及機械化師,精實案後改裝備給軍團砲指部至今。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rickvia22 wrote:
當在所有的自動化設備...(恕刪)


當然這只是一種方法 有些用小型無人機也能當前觀

能整合資料鏈 讓自走炮同時收到 來自太空 空中無人機 偵查機和預警機 以及其他作戰單位的訊息網路化共享

這樣更有效率

tonytai wrote:
我們是1980採購M...(恕刪)


我就是步連支援 105 砲連前觀話務士, 我本身的標準裝備也不會
亞於前觀的裝備重量, 還要協助前觀, 也是背過雷觀機跟 77

重點是步連尖兵連正常運動速度絕大多數常態都是急行軍跟強行軍
所以常常一走出去沒注意觀測官就不見了

所以後來我反而比較會射彈修正(標彈後2分鐘內要修完)
交會觀測跟情報傳遞與下射擊任務

步連的單兵本職學能只記得行軍行軍在行軍

abc003 wrote:
當然這只是一種方法 ...(恕刪)

不知道ABC大大您說的這些解放軍有哪個"軍區"有達到您的要求與建議以及訓示?成都?廣州?還是北京?但請不要跟我說配屬哪些項裝備還是哪支部隊有達到。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