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ley0939 wrote:
應該是指飛彈發射後無法解決座標定位問題。之前好像有看過說國造垂發飛彈(海劍二冷發射),要在海上發射,會有因為海浪造成船艦高低起伏,無法定位發射座標,會導致發射前與發射後的座標不同,而無法達到準確鎖定目標。
應該是這個意思吧!有錯請糾正,謝謝。
那是一部分原因
發射箱問題
陸射式發射箱沒有熱焰、散熱、排煙、體積、壓力、材質、再裝填使用問題,所以陸射弓三做垂發可以
艦射式發射箱是內藏在艦內就全都是問題
台灣是有一座當初ACS案留下來的MK-41VLS,原本是基隆級還在美國時要裝在其中一艘,但改裝預算被自己人給搓掉,所以就留到現在。都幾年過去了,就是沒辦法仿,而美國也不怕台灣仿,沒相關數據就是一座空箱,數量就這麼一座,爆了就沒了。要就向美國買,要就美國提供技術。
之前有網友提到熱射冷射問題
民國87年中科院進行海/陸基劍二的研發工作
民國88年取得兩項技術,一是陸基劍二升空後,透過向量噴嘴的控制,可轉向85度角朝目標方向前進。另一是「冷發射」垂直發射技術。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hn1271n wrote:
台灣早已能自製 人造...(恕刪)
才剛完成送測階段,
離量產還早,
而且軍方還沒有看到任何投入的意願,
可能是在成熟度跟價格尚有疑慮.
探空十號升空 520秒達成任務
https://tw.news.yahoo.com/%E6%8E%A2%E7%A9%BA%E5%8D%81%E8%99%9F%E5%8D%87%E7%A9%BA-520%E7%A7%92%E9%81%94%E6%88%90%E4%BB%BB%E5%8B%99-060943729.html
另外,我國自主發展的衛星關鍵元件須通過太空環境驗證,福衛七號將使用的GPS接收機、光纖陀螺儀及過氧化氫綠能環保推進器,均在探空火箭上獲得驗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