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omc wrote:我國陸軍重型反甲飛彈...(恕刪) 陸軍的標槍在2000年購進時一枚7萬多美元,到2008年陸戰隊要再次購買時,一枚達到24萬美元!!!拖二A在1997年購進,2萬多美金算便宜了~~飛彈類會有藥效問題,不打也是浪費
sp0609 wrote:步戰協同不及格的通常...(恕刪) 在自家地盤內作戰,通常都是輕敵所致認為只要出動裝甲部隊,應該就可以達到嚇阻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認為反抗軍只是烏合之眾,不具備或是只具低層次的反裝甲能力。這還要看戰甲車被反裝甲武器被摧毀佔投入軍力的多寡,無論有無步戰協同,投入住民地戰場就一定有戰損。如果戰損還在政府軍的容忍範圍內而掃蕩已具一定的成效,戰損就會被接受。
反裝甲有些問題要解決人員訓練,反裝甲武器不是發下去就會使用,平時不常用,戰時更不會用。體力,反裝甲武器的重量越來越重,使用時須隱蔽、地形地物、可視距離、裝備限制等問題需接近戰車距離約300~500公尺時(住民地作戰時距離更短)擊殺率才會提高,體力不足根本就做不到。抗壓性,承上述,須接近敵目標才能成效,此時操作組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沒成功的機會不小。現今戰車的承受力越來越高,反之反裝甲的口徑也越來越大,加上對方步戰協同,我方要靠近戰甲車備便完畢後發射的時間壓力,到時不知是誰先被誰端掉,發射後還不保證能擊殺成功,不成功後能否撤退做第二次反擊都是問題。不過對方的戰甲車即便有步戰協同,在越蓋越高的住民地作戰難度也更高,被爆頂的機率很大,協同作戰的步兵要完全掃蕩火力點的困難度非常大。當戰線交錯時,雙方砲兵、空中火力都無法對其支援,這對攻守雙方的難度就更大。
如果不是敍利亞政府軍素質變差,最佳的解釋真的就是輕敵.反抗軍的主力:自由敍利亞軍本身就是叛變的政府軍,武器操作,戰術運用對他們來說不是問題!所以政府軍面對的不是一群烏合之眾,而是一群受過軍事訓練的對手.政府軍如果還是以輕敵的心態來打,即便是戰損仍在可接受範圍,但這種打法也太豪華了!另外政府軍的戰機如果對平民都下得了手的話,正規的步戰砲協同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下不了手的了!砲兵的火力壓制後,步兵和戰車進去掃蕩的阻力相對會小很多,只是這樣一來對政府而言民心一定大失.
pw5stf wrote:後來也想跟法國採購西北風,但法國不發出口許可 記憶中...法國有賣我國一批數目不詳的單兵操作西北風並且部署在金門等外島...小弟十多年前在金門幹訓班有上過西北風飛彈的操作課程...據長官說當時因法國要求不得對外公開此批軍售,因此外界一直以為法國沒賣...以上是小弟十多年前的記憶了如有錯誤還請知道詳細內容的人指正一下...
aaaomc wrote:請問標槍能夠從高樓/高處向下/低處發射嗎?(恕刪) 應該可以的標槍具備飛彈會從發射器中彈出一段安全距離後再點火的特性及小的後燄區,所以能從多種建築物內發射,而熱顯像儀將目標標定後可以射後不理,在發射後立即轉換陣地,比需要線導的其他反裝甲飛彈來的安全。但重量是個問題,全重加上後備電池需要25~26公斤,對發射組來說負擔不輕,還要上高樓換陣地,是個考驗~~熱顯像儀也是個問題,要看周邊溫度對儀器的干擾程度,須等待到正常運作時才能對目標的辨認和鎖定。沒有完美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