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yeur wrote:
一盤原本敵弱我強的棋...(恕刪)
kelethin wrote:
曾經想過,如果當初國...(恕刪)
對正統軍,還有點能耐,但對農民起家的土八路,還是只能敗逃。
連國際的支援,主要還是靠宋美齡在西方的外交關係。
(拋棄糟糠之妻,改變信仰,追求有力的伴侶,這點是很值得有事業心男性效仿

就連有臺灣可以退,也是周邊人的因素,
如,陳儀在臺灣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時,就開始對臺灣有所鍾情,也讓他可以當第一任行政長官。
其他還有像,在臺灣發表“毒品”有益論,灰頭土臉逃往唐山的...
老先生要真是那麼聰明的話,外蒙就不會從他手中脫離。
---
美援早在1950年代初期就開始了,居然還有人說是因爲守住金馬,美援才開始。
1954年底簽署的中(華民國)美協防條約,規定就只協防臺澎,沿海小島並不包含。
對一江山,大陳島,金門,馬祖這些島,美國只會協助撤退及外海運補。
什麼大陳轉進老蔣同意!但是金馬打死都不撤軍。
根本就是兵敗如山倒下的毫無選擇。
但公平的說,金馬倒是有點展現了他的軍事頭腦,早就利用白團的技術,先做好防禦工事。
---
前面回文中有些 “如果” 如何如何的就會有什麼下場。這裏也可以說另一個如果。
基於國際的建議及協防條約等。
如果當時,“只有一個正統代表”的堅持者能退一步。
以當時協防下的海空軍優勢,加上國軍編制龐大的陸軍,共軍非常難成功渡海登陸。
中華民國也就可避免從1960年代開始,逐步的在國際上連站的地位都沒有。
經濟發展上也可提早10多年。
至於,之後要維持分家,還是合一,都是以後可以再談的。就如同南北韓。
老兵
臺籍老兵
我的共匪爸爸
(半斤八兩的仁慈)
民間流言,蔣家第三代,文章武勇,除很早就離開臺灣的那個外,
都受到先祖輩關係魂的眷顧,英年早逝。
---
憤青,判斷力下降
盲青,毫無判斷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