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這種裝備的自製能力若要建立, 日本海軍的作法可以考慮.
他們每一兩年都有新艦下水, 同時將舊艦退役.
這樣做才能讓整個潛艦建造計畫永續發展.
否則花大錢建構出來的造艦能力不過是國內外軍火商的肥羊
幾年後等我們的自製潛艦下水
保證有國家願意賣我們類似的潛艦, 而且更便宜更先進.
然後呢?
我們的潛艦自製體系鐵定連本國軍方的訂單都接不到,接下來就是人才相繼流失, 生產線關閉, 人民血汗錢蒸發
IDF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但能永續經營的潛艦生產線要花多少錢??
以一艘潛艦壽命二十年, 建造時間大約三年左右來推算.
要建立並維持潛艦自製能量,我們需要大約每三年造一艘新艦, 艦隊總數約六至七艘.
滿二十年準時報廢並以新艦替換.......
這代表如果要走潛艦自製, 除了一開始的天價研發經費(幾百億應該跑不掉, 而且還可能失敗)..
研發成功後軍方需要每三年就要買一艘新潛艦以維持生產線.
這個數字目前老美的報價是大約在六至十五億美金.
這不包含後續研發, 操作, 維修, 訓練....
說真的, 與其要花大錢在潛艦上..
開發水下定置雷, 智慧型繫留魚雷, 小型無人水下發射載具等耗材會更加有效.
最好能做成漁船就能施放, 到時自家潛艦滿載武器通通遠離本島.
近海水下目標一律亂打一通... 一旦有戰果(最好不小心打到海狼之類的大魚)
搞不好這些水下殺手還會成為國際熱門軍火, 就算不能明著賣, 偷偷走私也能賺不少...
jaroy wrote:
軍武不是花一點錢就能做的出來的!
以日本的底子所生產出來的戰機,每一台都還要天價。
臺灣的科技不如人,財力也不行
冒然投入研發戰爭機器,會先把自己給搞死
在說..兩岸那麼近,火箭砲直接就打過來囉
更別提飛彈飛機了,臺灣目前獨自研發飛彈的策略
就是保障臺灣最好的方式了
應該放棄大海軍的思維
沒有軍事衛星的導引,軍艦,潛艦..等 各類武器
能力都會大打折扣的
台灣海峽平均距離才200公里而已,
現在要空襲不需派大量戰機飛過來,
只要發展長射程的火箭彈就可以打過來了,
而且現在的長程反艦飛彈射程也可以達到150公里以上,
只要停在港口就可以發動襲擊了,但相對我們也可以打過去。
戰爭型態已經改變,不是買很多昂貴的武器就可以保障安全,
但是擁有一定程度軍事研發能力可以對周圍國家產生威攝力,
研發一定是燒錢的事,沒有辛苦耕耘哪來的歡呼收割,
不可以因為怕錢坑就不做,軍事能力攸關一個國家的存亡,
法國因為有二戰亡國的慘痛經驗,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國防獨立自主,
為的就是不再重蹈以前安逸懶散的覆轍,
韓國跌跌撞撞的自主研發,現在在國際間影響力越來越大。
但台灣的高官呢?在位時熱中於對外採購武器,
對自立研發興趣缺缺甚至潑冷水,
退休後一個一個都想移民到國外,
真是貪生怕死,賣國求榮之輩。
可以長時間在水下航行不用上浮換氣,續航距離僅次於核電潛艦,
是柴電潛艦國家競相研究的技術。
p2302002 wrote:
我們國家一年培養出那麼多頂尖的台清交的碩博士,政府一再的強調科技是我國的強項產業,但是每每隻要說到國防自主性研發生產,,,,,,我們的政府卻不支持也不買單,政府依然相信國外的月亮比較圓,拿某個特勤隊來說好了,明明就有T-91,卻還跟老美買性能差不多的M4A1....警方的手槍步槍有國產的可以選(後勤至少沒啥問題),偏偏就要買國外的,價格上還被扒了一層皮。所有的軍火買賣好像都是這樣子,所以我們的政府寧願花大錢買其它國家不要的二手貨次級品,也不願花錢自組國防工業,就像樓上某位大大所言,為什麼韓國可以,我們卻不能?
為什麼對自主研發興趣缺缺,很簡單,因為沒有油水可以撈,
自立研發太麻煩了,對公務員來說省事事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個國家的當權者沒有野心的話,什麼都不用談了,這個國家也不會有什麼前途。
PSIR wrote:
現在的柴電潛艦趨勢是...(恕刪)
一個國家的當權者沒有野心的話,什麼都不用談了....
大推這一句.
如果真要用心長久捍衛國家, 潛艦這種高掩蔽高存活率的武器載台一定要開發.
再搭配潛射長程巡弋飛彈與放射性髒彈頭(有核彈頭當然最好).
這種戰略級武器載台不用多, 只要能長時間固定三、五艘不在港.
每年輪流進行長程巡弋飛彈試射也就夠了.
這種組合若能搭配隱形飛彈技術,並同時進行水下、水上、陸上、地窖等部署方式
保台灣數十年平安絕對沒有問題.
但這類裝備絕對要全部自製, 性能差沒關係.
一步一步做,台灣遲早能像以色列一般成為沒人敢惹的毒蠍.
問題是台灣的領導人有沒有那個野心
敢不敢去想像, 敢不敢去期望
有朝一日他們的繼任者能成為一個敢對任何大國說不的國家領導人..
日本幾十年前就在做了, 韓國十幾年前也開始做了..
台灣敢做嗎?? (蠻希望我們早就偷偷做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