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美已就M1A2戰車報價給台灣,將購買原車的燃氣渦輪發動機

piwu0540 wrote:
看各大國, 執政不...說好慘啊! 你看大國又來欺負我們了, 好慘啊!!!! (恕刪)


不然你以為台灣花這麼多錢買武器是為了祈禱區域和平嗎?
BigMac4Diet wrote:
不然你以為台灣花這...(恕刪)


你可知蔡總統在對岸網民支持度高達九成以上 ?
民進黨一向是靠操作台灣悲情起家的 , 台灣愈悽慘 票數愈高 ~
這事你知我知 連獨眼龍都知道 , 你以為對岸不知 ? 重點是 只要民進黨能繼續執
政 , 對岸就不必像馬政府八年一樣 一直被國黨纏著要讓利啦 !!

這也難怪這兩年台灣被踢出世界衛生組織(WHO) , 被踢出國際民航組織(ICAO),
三不五時就有邦交國宣佈斷交 , 轟炸機 電子作戰機一天到晚環島測繪 , 各國航空
公司紛紛將台灣改名 被取消主辦東亞青運會資格等等 有夠沒尊嚴呀.....
請把我的原文看清楚了,我沒說過共產黨軍沒有戰鬥意志。我指責的是,共產黨在抗日期間並非主力,卻說得好像沒共產黨不行。你要說後期國民黨貪汙腐敗,失了民心,我完全沒有意見,因為我本來就沒喜歡過國民黨,不須為它辯解。但是歷史不容扭曲,未及三年,區區的兩三萬人的小小「八路軍」,便發展成擁有五十萬槍兵的大軍了,而且沒有中央的奧援。你說說,不是以發展自己為主,最終目的還是鬥垮國民黨為主,有認真抗日嗎?

另外談史迪威啊,這個人本來就左傾,個人風格極有爭議,連盟友英國人都不爽他要提外人對共產黨抗日的看法?你可以參考這個:「劍橋大學方德萬教授認為共軍是以保存實力為主。如中國通約翰・佩頓・戴維斯1945年4月對駐俄大使傅秉常所說,日軍來了共軍就跑,日軍走了共軍又佔領村莊。共軍保存實力以備將來爭權。共軍為了避免日軍報復而避免攻擊日軍,而因為解放區缺乏軍事價值,日軍對攻擊共軍也不感興趣。英國的情報來源則說共軍有可觀的軍事實力,但用於抗日上相當保留,因此推論延安與日軍高層應該存在某種勾結。」當然是否有勾結,也缺乏證據。但共產黨的行為,的確造成這種印象。

當然對於共產黨來說,會這麼做,是因為初期我很弱小,所以要發展壯大才能抗日嘛!但是對於同時間犧牲的國民政府軍,你共產黨怎麼交代?
黑夜有雨 wrote:
你完全忽略了八路军...(恕刪)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请教一下一个不愿跟日军作战的军队,是如何在敌占区发展到50万人?就靠跑路吗?况且你说史迪威左倾!那陈纳德呢?也左倾?只要说共匪好话的都左倾?呵呵,你继续坚持你的看法吧。2018年了,左岸都在大量纪念国军抗日的同时,你的意识形态还停留在50年前。如果你是年龄大的,那我还能理解,这是社会氛围的问题。如果你是年轻人,那台湾的年轻人也不过尔尔,跟左岸完全无法竞争,眼界视野不在一个平台上。
BUCK wrote:
请把我的原文看清楚了...(恕刪)
還敢提陳納德啊?你黨以前是怎麼說的?「中國大陸在50年代將陳納德定為反動的飛賊。人民日報刊登了《陳納德空運隊屠殺中國人民的證據》和《美軍曾恣意凌辱劫掠我同胞 昆明市民憤怒控訴 並揭發空中強盜陳納德罪行》聲稱他用運輸機當轟炸機參與內戰和販毒。並出版了小人書《飛賊陳納德》(繪畫者;江棟良。群聯出版社,1951年3月再版。)這些說法一直持續到80年代。[1]稱在行政院救濟總署空運大隊,包運救濟物資並走私販毒,獵取暴利。蔣介石發動內戰後,幫蔣空運軍隊和武器,偵察和轟炸解放區,大量屠殺中國人民。 新中國成立後,他繼續在台灣進行活動,並在香港英國當局的庇護下,強奪中國兩個航空公司的巨額財產。」
說人家飛賊耶!你黨為了扶正抗戰中的地位,真是甚麼話都敢講!

陳納德有幫你黨說過甚麼好話,我是沒查到啦,說幾句來聽聽。但是他本人倒是後悔他的決策幫助了共產黨崛起奪權:「美國歷史評價一直以忠誠於美國價值觀的軍人看待,表示忠實執行了美國政策的指令。本人回憶錄《陳納德將軍與中國》(Way of a Fighter)中,他多次為中國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到的痛苦表示遺憾。針對此點北德州大學的金克(Todd E. Jahnke)近年論文《只需仰賴空權:美國在華空中戰略(1942-1945)》(BY AIR POWER ALONE: AMERICA』S STRATEGIC AIR WAR IN CHINA, 1941–1945)中表明陳納德其實在戰後的反思中本人和諸多軍事學者都分析,其大舉轟炸鐵路的作法影響了戰後中國局勢的發展。

美國第十四航空隊大舉轟炸淪陷區交通設施的行為,讓日本人往沿海撤離部隊的速度減緩,並且也增加了國軍與日軍爆發不必要衝突的機會。因為在戰爭後期日軍為了預防美軍在中國沿海地區登陸,已經開始將部隊從內陸的佔領區撤出。國軍完全可以在不與日本人爆發決戰的情況下,利用這個機會返回淪陷區。而日軍華北方面軍也沒有增兵華南阻礙國軍反攻的打算,而是想要增兵滿洲國因應蘇聯紅軍即將發起的攻勢。

但是大舉炸斷的鐵路和公路影響了多方面:首先是日軍的往東往北撤出調動遲緩導致在內陸與國民黨軍纏鬥戰火加劇,平民死傷較多,使同時蘇聯在東北受到的阻礙較小快速進佔,日後將所有關東軍收繳的武器甚至醫護人員都交與中共,使得共產黨之後在東北的優勢和戰勝有大助益。[7]同時國共兩軍的特性中,國軍是民心較差但裝備機械化較先進,共軍是裝備落後但依靠民心進行游擊野戰,大舉破壞鐵公路的做法客觀上抵銷了國日兩軍的優勢,且加長兩軍纏鬥,而共軍趁機得到戰略利益。

你說近年來共產黨開始說國民黨軍抗日的好話了?那只是把歷史事實導正回來而已。反過來說,之前共產黨說了多少謊話欺騙中國人民?靠著謊言和暴力奪權,你毛還感謝日本侵略中國,你有沒有去質疑過?


黑夜有雨 wrote:
请教一下一个不愿跟...(恕刪)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piwu0540 wrote:
你可知蔡總統在對岸網民支持度高達九成以上 ? ...(恕刪)


沒聽說過,但這個說法很明顯是謬論或斷章取義。

台灣(中華民國)1971自聯合國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後,聯合國下轄的組織都被陸續除名,所以你講的近年"被踢出"ICAO,WHO等,並不是事實,因為根本沒加入,如何"被"踢出?

不過這種國際對抗的羞辱式待遇把戲,其實也正是培育民粹悲情的溫床。

兩岸的問題癥結在於政治文化而非軍事,而政治上沒有辦法像軍事一樣一翻兩瞪眼的決定性結果。受到選舉制度左右,台灣的兩岸政策走向,主要還是要看大選結果。固然鐘擺時左時右,但是趨勢可以預期。胡蘿波與棍棒在過去的歷史裡都展現過局部效果和反效果,但對大的趨勢走向影響可能比預期的小。

我的看法很簡單,並不悲觀。

太陽花運運動的一代,成長於兩岸經濟實力差距巨大,台灣人趾高氣揚,嘲笑大陸人上廁所不關門的年代,而當這群小朋友長大後卻面臨到的成長停滯和嚴重的經濟相對剝奪感,自然很容易誘發排外意識。但如果再往下個10年,新生一代包括大量陸配/外配子女進入影響力族群,這些看喜羊羊熊出沒長大的一代,面對中國很難堆砌敵意。

同樣的在對岸經濟政治與民族自信恢復的同時,能更清楚台灣與大陸分合的政治經濟乃至戰略價值,兩岸的最終關係可能會有更清楚的標的要談什麼跟怎麼談。

軍事上,在簽訂和平,協議正式結束內戰狀態前,維持一點緊張但保持自制才是上策。

BigMac4Diet wrote:
同樣的在對岸經濟政治與民族自信恢復的同時,能更清楚台灣與大陸分合的政治經濟乃至戰略價值,兩岸的最終關係可能會有更清楚的標的要談什麼跟怎麼談。...(恕刪)


很有趣的論點,還是第一次聽聞。

那你心目中,兩岸關係的目標是甚麼?
很可惜,当年按你说的共匪对陈纳德已然如此。可现在呢?陈纳德遗孀与共匪的关系如何呢?你纠结于一个点,用一个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点去阐述一个面。当年共匪里也有杀人强奸的,难道可以否定所有人吗?我其实并没有纠结于共匪是好是坏,而只是你自己在纠结而已。我无非希望你多能了解相关资讯。更全面的看待这些历史。左岸无论媒体还是网络,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能抛开意识形态去讨论台独的历史原因,对国民两党都没有做非黑既白的定义。可反观你们呢?也难怪这里可以生存这些只为黑而黑的ID,因为有这些土壤存在。
BUCK wrote:
还敢提陈纳德啊?你党...(恕刪)
Derek2025 wrote:
很有趣的論點,還是第一次聽聞。

那你心目中,兩岸關係的目標是甚麼?


首先要看分合的長短期利弊。許多人看到的二戰後分裂國家,會拿南北越/東西德和兩韓為例。這些都是你死我活的例子。

戰爭手段統一如越南,目前看起來機率不是很高(但似乎仍有不少人期待),理由是現代戰爭成本太高了。美國打伊拉克戰爭,戰費超過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任何企圖自我說服中國可以承受兩岸戰爭的經濟衝擊,基本上是無視於現實。當經濟富裕後(尤其一胎化中國新生代完全沒有經歷實際經濟苦難),要重新返回並忍受困頓而不會造成社會政治風暴這種想法,是自欺欺人。

東西德的例子是其中一方經濟垮台,只好接受被快速統一,可見未來,中國經濟崩潰機率不大,台灣雖然停滯,但也不至於快速萎縮。日本經濟停滯了二十年,國家也沒垮,因為經濟體有逐漸調適的能力。

這些例子其實都不太能套用台灣的狀況。因為兩岸的實體差距太大,跟以上幾個國家完全不同。

在可見的未來,中國成為世界核心國家毫無疑問,而亞洲更會是她影響力的核心。做為一個配角,台灣比較容易找到的模式應該參考美國與其藩屬國的關係演變。基本上有三種。1.菲律賓,2.夏威夷 3.波多黎各

菲律賓曾是美國殖民地,二戰後獨立;作為被保護國的夏威夷卻"自願"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最後是波多黎各,享受了美國大量資助和準國民待遇但始終不願意加入聯邦。

這些差異主要的背景在於戰略地位決定政治地位,而非經濟。經濟上,兩岸關係中台灣對中國彼此的經濟貢獻,並不會因為統一而變多。台灣也不具備物產資源像中東之於美國。更重要的,共產黨並不需要台灣人的選票來維繫政權。

在戰略上,台灣目前的作用是美軍在太平洋島鏈外圍的非正式盟友,牽制中國大陸。但反之也是中國大陸的一個棋子,作為牽制與緩衝美軍太平洋布局。目前在軍事或經濟上,統一對中國都沒有急迫性。

中長期的變數,則會是中國軍力在環太平洋/南海擴張和成為超級強權的過程中,台灣的戰略角色會有所轉變。我認為這個長期戰略布局如果確立了,就會決定台灣走向哪一種模式。



BUCK wrote:
請把我的原文看清楚了...(恕刪)


歷史不容扭曲,你不就在扭曲歷史嘛!!八路軍的五十萬槍兵武器彈藥從哪來,軍餉士兵的口糧從哪來,人民群眾又如何把子弟兵送來參軍?

事實上,從1937年9月到1945年3月,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總計對敵作戰11.5萬余次,斃、傷、俘敵偽136萬余人,繳獲1028門炮、7700余挺機槍、43萬余支步馬槍,攻克據點1.1萬余座。八路軍遊擊戰在抗日戰爭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國民黨在敵後站不住,共產黨靠自己的力量挺進國民黨丟掉的大片領土,建立敵後根據地,發動廣泛的遊擊戰爭,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其輝煌成就不亞於國民黨正面戰場。特別是1941年第三次長沙會戰后直到1944年,國民黨和日軍就沒有發生會戰,日軍的主要作戰任務是治安戰,主要作戰對象是八路軍和新四軍,那段時間八路軍就成了抗日主力。

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在1943年度的綜合戰報中詳細公佈:“敵大半為中共軍,與蔣軍相反,在本年交戰一萬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戰佔七成五。在交戰的二百萬敵軍中,半數以上也都是中共軍。在我方所收容的十九萬九千具敵遺屍中,中共軍也佔半數。但與此相比較,在我所收容的七萬四千俘虜中,中共軍所佔的比率則只有一成五。這一方面暴露了重慶軍的劣弱性,同時也說明了中共軍交戰意識的昂揚……因此,華北皇軍今後的任務是更增加其重要性了。只有對於為華北致命傷的中共軍的絕滅作戰,才是華北皇軍今後的重要使命。時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的岡村寧次後來在回憶錄中也寫道:“我就任華北方面軍時的形勢是,對重慶政府軍的作戰已大致結束,周圍幾乎到處都有共軍活動,另有幾處盤踞著重慶系地方軍。因此,說到作戰,大體上各軍、方面軍直轄兵團對當地共軍都在日夜進行討伐戰(規模大小不等)。”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