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灣易守難攻,是嗎?

farmer3000 wrote:
世界上主要生產硝酸纖...(恕刪)


笑爛,你這資料是幾十年前維基翻一頁就拿來用了吧?世界硝化棉產業早就不是你嘴裡的『法國 BNC+台硝』二人轉了。

全球炸藥和推進劑的原料格局是這樣: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民用炸藥與軍用推進劑市場,RDX、HMX、硝化棉全產鏈都有,不光新疆棉,還有東北、華北大規模工業化替代纖維素。台硝?在中國市場份額能塞牙縫嗎?

而且別以為『用別的棉也行』這句話能混過去。笑死,火藥用的不是一般棉花,是必須控制纖維長度與雜質含量的高品級原料。新疆長絨棉就是全球最穩定來源,你隨便找個『別的棉』,含雜質高、纖維短,直接影響硝化反應穩定性。想拿印度棉、巴基斯坦棉去玩軍工級硝化?結果就是產能不穩定、藥劑壽命縮短,根本上不了台面。

你扯兩個外國廠商名字就想掩蓋掉中國完整的產業鏈,這操作比小學生抄答案還拙劣。拜託,別再用破舊資料來自嗨了,現在軍工炸藥市場早就不是台灣這種邊角料玩家能撐起的。說穿了:沒有中國的原料供應,你嘴裡的『火藥自給』就是笑話。」
bulldog2005 wrote:
現在軍工炸藥市場早就不是台灣這種邊角料玩家能撐起的。說穿了:沒有中國的原料供應,你嘴裡的『火藥自給』就是笑話。

耍嘴砲! 中國都能手刻 5奈米蕊片了,火、炸藥又算個鳥?
現實中拿個實例比一比,差不多一樣的射程、彈頭,中國貨還比不上日炙!
bulldog2005

原來熊三是中國貨...受教了。

2025-08-21 10:32
farmer3000 wrote:
耍嘴砲! 中國都能手...(恕刪)


「笑死,你邏輯是怎樣?手刻 5 奈米 = 火藥隨便有?那是不是手刻隨便一顆 CPU 就能當推進劑?

火炸藥產業和半導體完全是兩個世界,中國是全球第一炸藥生產國,民用加軍用每年產量上千萬噸,出口還排全球第一。從硝化棉、RDX、HMX、CL-20,一整條供應鏈自己閉環。你台灣一年能產多少?台硝在中國市場連零頭都算不上。

還扯什麼『比不上日炙』,笑到噴飯。你知道東風-17、東風-26 為什麼射程穩定?推進劑全是自己配方;殲-20、運-20 為什麼能穩定量產?炸藥推進劑材料全內供。真要比,日本火箭還得靠進口固體燃料級原料,中國早就批量出口。

拜託,別再拿『手刻 5 奈米』的段子當邏輯依據了。中國火炸藥工業早就是世界頭號供應商,台灣頂多能在論壇耍嘴砲而已。」
bulldog2005 wrote:
還扯什麼『比不上日炙』,笑到噴飯。你知道東風-17、東風-26 為什麼射程穩定?推進劑全是自己配方;...(恕刪)

火、炸藥是比不上 日炙,不然 你拿煙花、鞭炮打 臺灣嗎?
口水一堆! 不如 你拿一敉差不多的、有自信的出來,比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歪來歪去的找不到北,連阿貓阿狗的火、炸藥也能嘴上天!
farmer3000 wrote:
火、炸藥是比不上 日...(恕刪)


好吧,又是一個説不過就躺地上撒潑的人士出現了。

但凡你們稍微查一下資料都不會丟這個臉啊。
六月牛車 wrote:
台灣海峽好像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最繁忙經濟水道!
共軍封鎖台海,你知道會引起國際上多大的政治、經濟麻煩嗎?

戰時,戰機、軍艦在海、空巡弋,那等於是移動靶。
要知道,台灣防空飛彈密度,世界排名第二。
反艦飛彈密度,是沒有媒體公布排名。但看這幾年國軍採購數量來看,足夠賞給共艦每艘三到五枚!
雖然共艦一直在下餃子,但我們也一直在買買買...!


真的挺搞笑的,數據跟口號混一起,還硬要套個「世界排名」來壯膽。

第一,台灣海峽「世界第三繁忙經濟水道」?拜託,馬六甲、霍爾木茲、蘇伊士、英吉利、巴拿馬……這些才是各國公認的「前三」常客。台灣海峽固然重要,但「第三」是你自己排行榜還是夜市抽的?

第二,戰艦、戰機「移動靶」這句話簡直是鍵盤軍事家名言。現代軍艦有宙斯盾級別防空、電子戰干擾,戰機有預警機、伴隨掩護,還能機動突防。你以為他們會像你網頁廣告一樣乖乖站著讓你點?

第三,飛彈密度世界第二?哪裡有這個「世界排名榜」?國際軍事智庫只會說「高密度部署」,不會給你搞什麼「世界前幾名」。你這個排名的可信度,大概跟「全台最好吃雞排排行榜」差不多。

第四,反艦飛彈「三到五枚打爆共艦」?現代海戰是體系對抗,能不能鎖定目標、能不能突破防空、能不能同步火控,才是關鍵。你這種算術打法,跟說「敵人有一千人,我有一千發子彈,所以穩贏」沒兩樣。

最後,共艦「下餃子」是真的,台灣「買買買」也是真的。但差別在於人家造艦能力全球第一,你這邊是靠外國軍售維持。你非要用「我們也在買」來當安慰劑,那就繼續自嗨吧。
mozxcv wrote:
可是,歷史上荷蘭攻破...(恕刪)


二戰時美軍曾經規劃過占領台灣,預估需要50萬到70萬兵力,算一算這仗得把歐陸的美軍都拉回來才打得起,最後無奈放棄改為登陸菲律賓及琉球。還好美軍當年最後放棄登陸台灣,不然戰後一看日軍在台灣真正的兵力部署是美軍原本預估的三倍,這仗要真打下去恐怕會在台灣踢到鐵板。
bulldog2005 wrote:
但差別在於人家造艦能力全球第一,你這邊是靠外國軍售維持。
你非要用「我們也在買」來當安慰劑,那就繼續自嗨吧。

也許 你指的是造艦的產能第一,不是品質第一!
中國造新艦用的鋼材是 臺灣臺大 顏鴻威教授研發的 超級鋼。
不過另一研發的香港團隊在 1997前也被 美國國防部接走了。
臺灣對這批用 超級鋼打造的船很清楚參數,要打沉它不是困難的事!
farmer3000 wrote:
也許 你指的是造艦的產能第一,不是品質第一!
中國造新艦用的鋼材是 臺灣臺大 顏鴻威教授研發的 超級鋼。
不過另一研發的香港團隊在 1997前也被 美國國防部接走了。
臺灣對這批用 超級鋼打造的船很清楚參數,要打沉它不是困難的事!


從火藥,到造船,然後是台灣海峽,然後是火箭/飛彈密度,你的跨度還真大。説不過就換個話題,然後丟出一大堆無法證明的廢話上面。把能扯的全扯上。

你這回覆真是經典的「話題跑車」:我在講中國造艦是「產能第一,不是品質第一」,結果你突然丟一大堆「超級鋼」的故事,好像把幾個名詞堆起來就能自證正確。

第一,造艦品質不是靠喊「用了某某鋼材」就能決定的。品質包括艦體設計、焊接工藝、電子設備、系統整合、實戰維護。你以為換個「超級鋼」就能秒變世界第一?那台灣為什麼不自己造航母?

第二,你說「台大教授研發 → 中國用 → 台灣知道參數 → 所以打沉不難」。這邏輯比漫畫還誇張。鋼材參數≠艦艇整體弱點。照你這套推理,美軍早就該把所有蘇聯艦一一打沉了,因為他們冷戰時掌握了蘇聯鋼材配方。現實是?並沒有。

第三,你完全沒回答「產能 vs 品質」的核心。中國是「能造一堆新艦」,這點無庸置疑;但電子戰、作戰體系、遠洋維護經驗能不能跟得上?這才是品質差距。不要動不動拿一個材料當護身符。

來來來,説説你吹的“超級鋼”,性能如何,在哪些船艦上用過?
臺灣市是易守難攻

臺灣可以參考二戰日本的島戰
臺灣很像他們的超大放大的島

二戰日本島嶼戰,讓美國損失很大
大到不想登錄本島,直接丟原子彈


島嶼戰,日軍有個最大優勢
就是用地形構築碉堡炮

美軍一開始登錄無法調集他們自已爲傲的炮兵
被日軍持續轟慘
最後只能靠戰艦拔除這些要點

另外就是部隊推進時
還是有直射戰防炮,機槍,壕溝防禦陣地
在拖延美軍

所以臺灣只要有炮兵優勢(還有本土不被戰機投炸彈)
就能創造類似條件

甚至用炮兵威脅敵方的防空系統,通訊等,一堆裝甲不厚的部隊
敵方沒了這些非直接火了的支援,臺灣的無人機就能橫掃了
-------------------
臺灣市是易守難攻(沒有烏克蘭那種艱辛的挑戰)

呆灣人是很容易被攻陷(他們往往追求新奇,忘記自己的定位,
軍事素質極差
搞得亂七八糟)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