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俄羅斯蘇35戰機被烏克蘭F16擊落??

我以為紅旗10和 ram blk2一樣有靠資料鏈更新目標的能力

原來紅旗10和舊版ram一樣沒有靠資料鏈更新目標的能力

舉例錯誤高估了紅旗10那就算了











圖mdc



warrenwang111 wrote:
Escent...(恕刪)
Escentric Molecules05

船上的各種雷達和感測器,比你那飛彈上小小的尋標頭更不容易干擾,也更準確

2025-08-03 16:31
錄像分析員

Escentric Molecules05 干擾個屁 ! 有啥干擾目標能摸進軍艦20公里的呀 ? [幫不了你]

2025-08-03 19:35
warrenwang111 wrote:
會只拉到5-6G的原因是跟你討論的飛行員是飛普通發動機只能靠舵面控制..所以拉不到7G..

法線加速度你知道嗎

法線加速度跟幾個因素成正比??

滾筒是哪幾個飛機向量去改變?
你持續拉杆速度不掉

亂吹大王
老闆是神XX wrote:
法線加速度你知道嗎

法線加速度跟幾個因素成正比??

滾筒是哪幾個飛機向量去改變?
你持續拉杆速度不掉

亂吹大王


其實我不需要知道這些..我是根據彈射逃生駕駛的敘述來轉載...

講得滿嘴專業名詞好像很唬人..其實連基本G力跟向量發動機特性都不了解..一眼就能看穿..是個大外行...

你要證明我是吹牛..那你拿出證據來..我寫的哪一點是吹牛??你證明一下??

要不然就是因為你自己的無知導致於覺得別人在吹牛??


定義與物理意義

法線加速度描述物體運動時 速度方向變化的快慢 ,方向始終指向曲線軌跡的曲率中心(即垂直切線方向)。 例如圓周運動中,法向加速度即向心加速度。

切線加速度改變質點沿軌道運動的 線速度 的大小,不改變方向。 加速度在法線的分量成為法線加速度。 由於在圓周運動中,法線加速度始終指向圓心,所以此加速度又稱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改變質點速度的方向,不改變大小。 切線加速度大小為零的運動稱為 等速率圓周運動。 對於等速率圓周運動,符合以下方程式和分量方程式: 其中 為速度, 為 向心加速度, 為週期, 為 角速度 .(單位:rad/s)

法線加速度公式 (an=rω=V²/r, 物體做圓周運動,只會產生法線加速度, 做等加速度圓周運動,會產生切線加速度與法線加速度), 角速度ω、半徑r、切線速度V, 角位移θ,半徑r,路徑長S, 角位移θ(rad)、時間t (sec)、轉速N (rpm), 速度大小的變化at、加速度α, 角加速度(rad/sec²).

還有沒有困難一點的??
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
我以為紅旗10和 ram blk2一樣有靠資料鏈更新目標的能力

原來紅旗10和舊版ram一樣沒有靠資料鏈更新目標的能力

舉例錯誤高估了紅旗10那就算了


ram Block2採用「雙模射頻/紅外制導系統..

射頻制導是被動接收模式,不主動發射雷達波,靠捕捉來襲導彈的雷達信號;
紅外導引頭應該是指令修正的成像紅外(IIR)類型,適合終端精確跟蹤;


紅旗10

雙模協同工作:優先啟用被動射頻探測遠距離目標; 接近目標時自動切換紅外成像導引頭,實現末端精準打擊。 兩種模式互補,顯著提升攔截可靠性..

導彈發射後自主完成目標鎖定與攻擊,無需艦載火控系統持續引導(“發射後不管”能力)

哪一個比較先進??需持續接收資料鏈更新還是射後不理??

你說反了吧??
PL-8和PL-15哪個先進?





warrenwang111 wrote:
Escent...(恕刪)
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
PL-8和PL-15哪個先進?


先進的定義為何??先進是一個抽象字眼無具體量化標準..無法比較..

PL-15是 遠超前代PL-8的時代產品..

PL-8:第三代近距格鬥彈

技術起源:仿製20世紀80年代以色列「怪蛇-3」紅外制導導彈,主打近距離纏鬥,依賴紅外導引頭追蹤目標熱源.

PL-15:第四代超視距空空導彈

採用 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 ,可兩次點火推進,大幅提升射程(200公里以上)並保持末端高機動性
集成 AESA主動雷達導引頭 與雙向數據鏈,抗干擾能力強,實現“發射後不管”和遠端精確打擊..

這是兩種定位完全不一樣的飛彈..

1個是20公里射程的短程導彈..1個是200公里以上的長程導彈.兩者使用的場景完全不同...


更何況你先進的定義為何?不同等級的東西沒有定義前要如何比較?
能透過資料鏈更新如果是個落伍的方式,pl15怎麽不拿掉,全程像紅旗10射後不理就好了啊





warrenwang111 wrote:
Escent...(恕刪)
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
能透過資料鏈更新如果是個落伍的方式,pl15怎麽不拿掉,全程像紅旗10射後不理就好了啊


兩者飛行距離的不同..時間不同...

20公里的距離非常近..鎖定後發射由彈體本身紅外線影像鎖定不需要資料鏈導引..這種距離根本不需要啥資料鏈更新..

200公里距離遠..導彈發射到目標區需要飛行一段時間..其中戰機改變方向高度沒有資料鏈導引修正方向..位置偏差過大時導彈自身雷達會找不到目標...降低命中率..

這就是其中的差異..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