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環靶前三槍是每打一發,班長會告訴我偏哪邊幾米,但不會告訴我要調左右表尺幾響。因為之前這些基本知識都有教過,所以射手必須知道要怎麼修正。
前三槍打完,基本上彈著點應該不會偏到哪。後三槍是一次打完,班長會告訴射手有沒有射偏,交代一些修正建議。
在下一次打靶就是三線三姿了。
在部隊時,拿五七步槍打軍團射擊比賽,300米是半身迷彩靶。
我們那個靶場有40個靶位,打75公尺人頭靶時覺得,每個標靶間格距離夠寬。打175半身迷彩靶時,覺得每個靶位相距剛好。
但是打300公尺半身迷彩靶時,站在靶台上一眼望去...,300米外的40個半身迷彩靶,每個都只有牙籤尖大小!而且感覺每個靶位靠得好近啊!
站在靶台左右兩端的弟兄還好,一眼就看的到自己靶位在哪。
站在比較靠中間靶台的弟兄,得馬上算第幾個靶位是自己的靶,並用力記住位置。
300是臥射,我們一臥下,標靶很快就降下去了!(只能先出槍預瞄剛才記住的靶位...
等靶場指揮官喊:...開始射擊時,標靶才會升上來。
我們從「開始射擊」口令喊完標靶升上來,瞬間要找到自己的靶。
六秒內要找到自己的靶並打出兩發子彈!
75公尺和175公尺,從標靶升上來,瞄準、射擊時間只有4秒∕發。
henry999 wrote:
我一直在告訴你觀念..步槍在戰場是很低效的武器,,它是小部隊作戰及建制次口徑工具
當台灣要用到步槍全面作戰這戰役等於輸了
我以前建制是兵器連(106砲已除役)~類似現在聯兵營火力連~對應車載托式飛彈
真正對敵造成傷害及阻敵的是比這更遠攻擊力強的武器,現役要專精這部分
後備軍人輕兵器也應專精在迫砲,機槍,肩射武器,無人機操作與反制
我這等級射手都認為步槍是很低效的武器了
低不低效,和該不該增加射手的存活率是兩回事,
你的意思是"因為低效,所以不用管射手的存活率",是嗎?
既然國軍決定要量產光學瞄具了,要做就該做好用的東西,
不要做難用的垃圾,或是沒有優勢的產品。
加大鏡片,只要量產下去,價差很多嗎?
歐美一堆眼睛不好的老獵人,說不定還能外銷呢。
我猜啦
國軍大概想學美軍ACOG四倍鏡的戰法
所以做出這鏡子
用兩眼睜開的方法視野就大了
夠亮的紅點或是三角標很關鍵
其實再近一點,紅點或是單倍菱鏡瞄具會更好用
基本上近戰快速射擊不是在瞄,是”指”
所以3 gun match很多人用LPVO,就是可以1倍到幾倍調來調去
等真的有人拿到這鏡子之後再說吧
或是等教範寫出來
我想我不明白的是
你執著那個視野跟鏡子的尺寸,其實沒有直接的關係,是跟鏡子的設計有關
玻璃大一點,光進來多一點,影像會比較亮
好品質的玻璃可以做小一點一樣有很好的透光性
你隨便看幾家作鏡子的廠家的產品價格表,絕對不是物鏡目鏡或是桶身越大就越貴
品質不太好的玻璃,只好做大一點來得到足夠的透光性
品質好一點的玻璃,做的輕巧一點影像品質一樣很棒
還有,eye relief跟鏡子的大小沒有絕對的關係,都是因著光學瞄具的設計在影響
如果你有用過ACOG,eye relief就是把鼻子碰到charging handle就是了
不同的瞄鏡的eye relief也是試瞄一下就把槍托調好到剛好的長度就可以了
哪有很難找eye relief位置的問題
話又說回來,假如你說的都是真的,都對
超大尺寸的目鏡物鏡跟桶身最棒
如果照這樣來做,你知道這樣的鏡子會多重嗎?
Prelude wrote:
抱歉囉我猜啦國軍大概...(恕刪)
你執著那個視野跟鏡子的尺寸,其實沒有直接的關係,是跟鏡子的設計有關
玻璃大一點,光進來多一點,影像會比較亮
好品質的玻璃可以做小一點一樣有很好的透光性
你隨便看幾家作鏡子的廠家的產品價格表,絕對不是物鏡目鏡或是桶身越大就越貴
品質不太好的玻璃,只好做大一點來得到足夠的透光性
品質好一點的玻璃,做的輕巧一點影像品質一樣很棒
還有,eye relief跟鏡子的大小沒有絕對的關係,都是因著光學瞄具的設計在影響
如果你有用過ACOG,eye relief就是把鼻子碰到charging handle就是了
不同的瞄鏡的eye relief也是試瞄一下就把槍托調好到剛好的長度就可以了
哪有很難找eye relief位置的問題
eye relief 和筒身長、目鏡組的曲率有關。
多數產品因為採用同一套鏡片組,導致『筒身愈長,eye relief 會愈長』的現象,
若要打破這現象,就是改變目鏡組的曲率。
固定倍率光學瞄具因為eye relief 是固定的,確實可以預先向你說的這樣調擺放距離。
但我要求的是快還要更快,否則不會在首篇中執著那節省的1~2秒。
在隨機舉槍的情況下,眼睛不光是要找eye relief ,還要找exit pupil,
你開兩槍,躲回掩體後,眼睛不可能一直固定在光學瞄具前吧,
近戰時,你的位置敵人已經抓到,搞不好就已經先瞄著等你露頭,
不管你是否換個位置露頭,同樣都有要重新舉槍,重複讓眼睛找eye relief、exit pupil的環節,
你找的時間愈久,你的心理壓力會愈大,
可能還沒找到就因為敵方在開火,你又躲回掩體去了,
這情況來個幾次,抗壓力差的、沒經驗的人心理就崩潰了,
我認為台灣兵絕大部分都是這個樣子。
想要活著,最好辦法就是先一步殺光敵人,
想先殺光敵人,就是得先出手+先得手。
增加尺寸後的重量最多增加100g,總重不會超過500g(含scope mount),
100g換能大大增加生存機率的1~2秒,我認為很值。
我自己平常在用的總重約750g,(含scope mount)
因為偏重,所以我絕不跟對方在200m內互射;
鏡片加大後,用的人多半會因為變好瞄了,潛意識會去想增加交火距離,
哪怕只有10~20m也是有利的開始,
然而增加交火距離不代表就會增加生存機率,還需要看平常的訓練有沒有練出高命中率。
============若想要略為減重===============
在確保結構強度足夠的前題下,可以局部挖簍空,估計少10~15g。

單單把那個沒用的前後鐵瞄去掉,起碼少掉100g。
Prelude wrote:
國軍大概想學美軍ACOG四倍鏡的戰法
所以做出這鏡子
用兩眼睜開的方法視野就大了
夠亮的紅點或是三角標很關鍵
其實再近一點,紅點或是單倍菱鏡瞄具會更好用
基本上近戰快速射擊不是在瞄,是”指”
所以3 gun match很多人用LPVO,就是可以1倍到幾倍調來調去
等真的有人拿到這鏡子之後再說吧
或是等教範寫出來
你講到 3 gun match ,我就想到 shooting sport那些老手,
他們瞄的速度快的嚇人,幾乎都是使用無eye relief 的瞄具,
射擊距離多控制在10~15m,再搭配幾千發子彈練出來體感,所以可以做到彈無虛發。
然而,把這些人放到真實戰場上,我不認為他們敢主動選擇在10~15m與敵人交火,
頂多被迫在10~15m開火。
再來以你的影片為例,(這是相當寫實的良好範例)
你第1次用LPVO,不看你的架槍時間,純瞄準花了7秒;
第2次用LPVO,純瞄準花了4秒;
這是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完成的。
每次瞄準都是獨立事件,必然會有狀況的好壞,
假設你在100次射擊中,90次的瞄準時間介於4~7秒,剩下10次為略少於4秒或長於7秒,
去掉極端情況不看,這是統計學上常用到的統計方式。
用了更好瞄的瞄具,讓這90%的情況縮至3.5~5秒,你認為在真實戰場上有多少好處?
我之所以要加大雙鏡,就是為了縮減這個時間。
你在用3x鏡時,從舉槍到射擊約3.5秒,這很不錯,
當中舉槍約花了1.2秒,純瞄準花了2.0~2.3秒,
你當時的靶有多遠?
如果換成100m遠,純瞄準會延長到幾秒?
再換個問題,戰場上你會主動選擇開火的距離是多少?
henry999 wrote: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國造仿ACOG這支4倍鏡要價多少
中國製4倍小海螺不到2000.....但實際抗震能力未知,
在步槍這後座力與碰撞下,刻劃會不會跑掉,在空氣槍上是完全沒問題
國造與中國製如價差太多,它抗震還行,乾脆向中國採購就好!
中共國是又精又賤的敵國,國軍要的量不少,而且款式單一。
台灣的進口商平常進的量很少,款式分散,中共會沒警覺嗎?
光是在刻線上動手腳,就能讓你在歸零與後續射擊的準確度下降。
日後的維修的零件呢?
再來就是內需經濟的問題,中共國現在經濟疲弱,外匯上很需要美金,
為啥國軍要幫他一把? 這不是資敵嗎?
把產線放台灣,養台灣的內需經濟不好嗎? 哪個零件在台灣不能做?
設計這種東西,就是要實際去做,多去試誤,多去比較,
才能清楚知道每個參數帶來的差異,這就是把技術留在台灣,
日後不會蠢到只能聽生產商唬爛,或看不穿生產商在找藉口掩飾缺點。
就像我這篇提出的2大參數,
國軍在抄襲時真的明白該參數的影響嗎?
還是人家做多大,我就做多大? 政府沒錢、單兵沒體能,就做小一點?
eanck wrote:
固定倍率光學瞄具因為eye relief 是固定的,確實可以預先向你說的這樣調擺放距離。
但我要求的是快還要更快,否則不會在首篇中執著那節省的1~2秒。
在隨機舉槍的情況下,眼睛不光是要找eye relief ,還要找exit pupil,
你開兩槍,躲回掩體後,眼睛不可能一直固定在光學瞄具前吧,
近戰時,你的位置敵人已經抓到,搞不好就已經先瞄著等你露頭,
不管你是否換個位置露頭,同樣都有要重新舉槍,重複讓眼睛找eye relief、exit pupil的環節,
你找的時間愈久,你的心理壓力會愈大,
可能還沒找到就因為敵方在開火,你又躲回掩體去了,
這情況來個幾次,抗壓力差的、沒經驗的人心理就崩潰了,
我認為台灣兵絕大部分都是這個樣子。
想要活著,最好辦法就是先一步殺光敵人,
想先殺光敵人,就是得先出手+先得手。
增加尺寸後的重量最多增加100g,總重不會超過500g(含scope mount),
100g換能大大增加生存機率的1~2秒,我認為很值。
我自己平常在用的總重約750g,(含scope mount)
因為偏重,所以我絕不跟對方在200m內互射;
鏡片加大後,用的人多半會因為變好瞄了,潛意識會去想增加交火距離,
哪怕只有10~20m也是有利的開始,
然而增加交火距離不代表就會增加生存機率,還需要看平常的訓練有沒有練出高命中率。
不好意思
有點令我啼笑皆非
個人覺得評價一個還沒有拿到手的鏡子說他非改尺寸不可實在有點太武斷,太少資料了,很多瞄鏡外表長的一樣但是透過鏡子看出去的影像品質是可以差很多很多的。
不如說說以你的經驗(用過或是手上有的光學瞄鏡),哪一種你最推薦適合你所謂的近戰。雙鏡大小尺寸為何? 為何可以讓你有最快的反應?
還有你750公克的鏡子是哪家哪種鏡子鏡座? 然後是放在哪種槍上? 還有別的瞄鏡嗎?你都打多遠的靶? 精度如何?可以附張照片更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