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ouch wrote:
不同意、有異見、問問題的都是中共同路人?
那還要討論什麼?民進黨橫柴入灶就好啊,
還一本正經的假裝討論咧,第一艘驗收完了沒?
好啊,那就請你們一本正經的討論啊!
你們除了跑路、貪汙這些情緒化的潑糞外
你們一本正經地討論了什麼?
來點有用的好嗎?
才不會被人看不起
要不是有民進黨的橫柴入灶
國軍的待遇、單兵裝備也不會逐年好轉
要不是有民進黨的橫柴入灶
我們也不會有新的F-16V
要不是有民進黨的橫柴入灶
我們也不會有雄三、弓三、雄昇
要不是有民進黨的橫柴入灶
我們海鯤還不曉得在哪裡
要不是有民進黨的橫柴入灶
我們大概早就被祖國統一,大家也不用有意見或異見一起當中國同路人
一起去新疆種哈密瓜,連小熊維尼都不能講不能聽不能看
真太她媽感謝民進黨的橫柴入灶了!
天衣神水 wrote:
老實說,分批建造才是對的,這樣子技術和性能才可以滾動式成長,但是也會造成預算一次編列的困難和追加風險,賴清德應該是要表達「潛艦國造」量產型七艘一定要不間斷建造,中間不能有休工空窗期的意思。
賴清德的說法讓人搞不太清楚,所謂一次造完的定義是什麼?
以台船的造船能量和設備人力,根本沒辦法7艘同時建造,除非去搞7家造船公司,每家負責一艘同步建造。在工程跟管理上,顯然是很荒謬的說法。
如果讓台船一艘接著一艘建造(或是2艘批次同時建造),這樣算是"一次性"造完嗎?堂堂總統候任人,把嚴肅問題當成文字遊戲。一艘潛艦快的話5-7年下水成軍就偷笑了,馬不停蹄連續製造從首艦到停產,依我看二三十年跑不掉,有的國家一艘就可以搞20幾年。如果一次佔掉7個船塢,那等生產完後這些為了防間諜衛星的密閉式船塢豈不又變成過剩閒置設備?戰略設備可以這樣搞嗎?我們不是只有海軍潛艦在花大錢,還要考慮到陸軍空軍預算會不會被排擠?
我想賴清德的講法,僅是宣示備戰決心而已,畢竟這算是蔡英文執政八年裡拿得上檯面的政績,賴想繼承光環自不意外。但是編列預算執行,戰備規劃等,由專責的國防部規劃才對,執政黨納入政策目標,賴要負責的是弄到錢。潛艦生產週期甚長,拿來當推文爽一下,過度了民眾由興奮變疲勞,甚至被誤導,反而不利於凝聚共識。
更何況賴還沒有就任,現在只是副總統,國防外交是總統職責,此時此刻丟這種發言似乎逾越了憲政分際....
如果賴真的要宣示未來就任後的保衛大台灣決心,不如就任前搭飛機去太平島繞一圈,效果立見,不用等幾十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