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要驗證要調校要蒐集數據,有這些才能讓第二艘有更好的參數與配置,所以第一艘不能急依照目前台灣有戰爭風險的情況,當是一次生產2-3艘比較好,但一般沒有立即要補足水下戰力需求的國家,1-2年下水一艘比較好,這樣才不會20-30年後,突然一堆潛艦相同年齡同時間退役,造艦預算、建造人力無法負荷
tradestone71 wrote:能不能潛下去還不知道...(恕刪) 溫馨提醒在原廠支援的情況下西班牙、澳洲潛艦玩壞了最後都是由美國出面擦屁股搞定明眼人都知道,失敗例子擺在眼前今天就算歐洲潛艦原廠掛保證支援臺灣造艦如果沒有老美點頭支援臺灣根本不可能敢自己動手玩假如連老美跳下來支援臺灣造艦這樣都還失敗弄不起來拜託這麼爛的海軍直接跟中共投降統一比較快
Captain Bambi wrote:現在都機械化生產 你以為造船跟生產汽車一樣嗎?一艘4000噸公務船長度就要140幾公尺從管件、船體焊接、艤品安裝、船段組裝到設備安裝、系統測試、廠試、海試、交船每一個階段都要報船東跟驗船師檢查跟測試這非常耗時,更不用說造船時的危險性很高
小弟因公務關係曾經參訪過漢翔,聽取簡報時其中一段為吳康明將軍親自解說。經國號戰機研發過程中,所有測試階段的資料終端側美國人一定有人在場,重要測試項目則美方完全主導,漢翔人員只能列席。戰機研發自製之初過程異常艱辛,處處受制於人!經過學步的踉蹌,當經驗累積起來之後,後續機種的研發過程,美方人員入數逐步減少,高教機製造過程非本國籍工程師已經很難再看到了!戰機的自製轉換到潛艇也自製,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即便現在711搞得烏煙瘴氣,因為真的有料,所以敵對方想方設法無論如何一定要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