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把二戰時步槍 性能再差 拿來街上亂射 照樣會死一票人...
不需要拿什麼M16 卡賓槍或烏茲才能口人....
這跟台灣還在用"阿公級潛艦"
是兩回事...

潛艦技術不行 你連自身安全都難保 遑論作戰?
戰機也是如此 所以不會有人拿二戰飛機來對抗共匪的現代戰機...

新式火砲的優點主要在"發射效率"與"精度" 而非破壞力..
另外砲管與砲身也會因為年久失修較易生毛病 這是必然的
但不表示這門砲戰力就差到不堪上戰場
砲膛裡裝上的同口徑彈藥一樣 那麼射出去的砲彈破壞力就沒啥兩樣..
再老舊的砲都沒關係...
要知道台灣的陸軍想定對上匪軍 絕對是以多勝少
渡海作戰的後勤困難 就決定共匪無法大量在台灣運用陸軍重武器
辦不到就是辦不到 這也是守住台灣的最核心問題...
辦到了 這場戰爭也沒什麼可打了...

因為以台灣陸軍的兵器與戰力 3個完整的戰車師(假使有美軍約6~7成水平 這應該共匪湊得出來)
就能橫掃我軍全部野戰兵力 (但後方還需要駐防兵力另當回事)
但問題是 在海空權極難完整保持狀況下(能擊敗國軍海空力量 跟能應付反艦飛彈 反登陸力是兩回事)
想要渡海保持三個戰車師的後勤不斷 談何容易?
如果做到了 表示台海就跟陸地相連一樣 完全不成為共匪陸軍進軍的阻力
那台灣若沒有美軍登陸直接支援 哪擋得住匪軍呢?

所有共匪攻台想定最終失敗 幾乎都是出在後勤身上
簡單講: 你想在台灣動用更多兵力 就必須隨著端上數倍的後勤
然而船運總載量是有限 台灣各大灘頭的"卸載能量" 更是一個固定值
就算你共匪全國總動員幾萬艘民船 塞在灘頭上卸不下貨 不但對戰局完全無益
反而是台灣火力的獵殺目標...

你多載兵 補給就得裝得少 你載一堆兵 那等於提高後勤運補負擔
有兵沒補沒用處 沒油沒彈的先進戰車與火砲仍是廢物
有補沒兵也是枉然 很容易被台灣的優勢火力兵力端掉...
而且需求是動態非可以事先評估準備的...(天曉得你的解放軍今天想"起義"幾百人???


)只有在台灣(美軍)完全無力阻止匪軍運補的超理想狀況下
匪軍才可能做到不被這麼嚴苛條件制約 能完全發揮陸軍優勢 但此時應該戰爭沒啥可打的了...
(以台灣的火力及美軍可能的介入 此事幾乎不可能)
所以照陸軍的想定 匪軍只要小批先遣部隊 或登陸大軍前鋒一登陸在各紅灘
砲兵及多管火箭就會照戰前標定的座標直接先火力轟擊
沒有什麼戰術跟技巧可言 照計畫轟 就對了...



打光儲備的彈藥 共匪已經幾十萬大軍覆滅了 因為你根本突不出橋頭陣地
就像烏克蘭的俄軍被海馬斯壓著打組織不起攻勢...
因為灘頭就是在那邊 座標永遠不會動 灘頭範圍也永遠不變
匪軍再強 登陸部隊也飛不過或不可能瞬間衝過這數公里以上縱深...
以台灣本島守備 每個軍團防區平均有150~200門的各式火砲及多管火箭
在任何灘頭都可以擁有3倍甚至5倍以上的數量優勢....
共匪就算端上再先進火砲 數量遠差一大截 且缺乏陣地掩護(猜猜看國軍會不會給你幾天搭起來?)
前提下 根本不可能對抗...
大家用同樣口徑砲彈 你匪軍哪怕發射效率是我方3倍 甚至5倍 照樣要敗陣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