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姑且把戰損比設為1:1.5,把台灣飛行員的經驗值算高一點,台灣三百架戰機,以妥善率70%計算,大概有兩百架左右,這兩百架能換對方三百架,對岸東南戰區大約有一千架飛機,以妥善率60%計算有六百架,扣掉戰損,還有三百架,這個帳不用軍事專家算,你我都能算得出來,以福克蘭戰爭為例,防守方阿根廷兩個月期間被擊落105架,考慮對岸軍力遠比當時英軍強大,補給線與戰區距離又遠近於英軍之於福克蘭島,把這個戰爭強度和被擊落數字加個3-4倍應該不過分,也就是說至多一個月內台灣戰機就會損失殆盡。所以多一架飛機多爭取一點時間,這就是台灣的真實處境,也是無奈之舉。就算幻象貴上了天,維護費用一小時兩百萬,我們都得繼續付下去,一但戰爭開始,有多少錢都得花,只要你不想戰敗。否則幻象整體性價比的確不如f-16,正常狀況下是應該汰除的。
法國人有時只認錢,有時又政治凌駕錢,這只有職業外交官才搞得清楚什麼事辦得成什麼事辦不成了
過去幻象妥善率差,主要不是佣金案搞壞台法關係,而是台灣一向小氣慣了不想多花錢,你和歐洲人做生意想摳門人家就直接不跟你玩了。不管政治有沒有影響,你不把預算準備好人家是根本不想理你。
台灣的戰機大概會在共軍第一波攻擊之後,對從潮汕到福州的第一線機場進行還擊,台灣地對地導彈也會對二線機場和港口進行攻擊,能夠一定程度延遲對方行動,但整體而言對攻方影響不大,台灣大部分飛機要留著取得制空權,能用於攻擊的必定很少,所以頂多幾個波次之後就無法再繼續,至於台灣的地對地導彈,由於都是常規彈頭,數量也少,總的破壞力不夠大,於大局無甚助益。台灣戰機之後只能以石垣島和克拉克作為起降補給的基地,這對應付對岸飛機的時效性又要打一些折扣,總之,一但開戰,制空權肯定不在台灣這一側,只能希望打亂對岸作戰節奏,盡量延遲對方行動。以此來看,能不能拖超過兩周都很勉強,最近幾次美國的兵推都指出,完全靠台灣海空軍不足以達成拖延攻方至少兩周以上的目標,必須要考慮共軍上島,這樣的話,台灣就只有用陸地作戰的方式,把共軍拖入城市巷戰的泥淖,才可能為美日爭取到足夠的動員與介入的時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會是一個很可怕的結果: 台灣將進入焦土作戰的階段。
老實說,兩岸實力懸殊,一但打起來,台灣本來就要面對這樣的局面,但是只有讓侵略者明白,即便是這樣,台灣也要打到底,他們才會評估代價,否則戰端一起,海空軍一覆滅,接下來就考驗台灣人捍衛自己民主自由的意志和勇氣,我不知道到時候有多少人會跑,多少人會舉起雙手投降,不打,就是當奴隸,這不是我的選擇,給我支步槍,幾百發子彈,我會進中央山脈幹到底,其他人我管不著,呵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