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馬祖各島因為戒嚴時期戰地政務的關係,軍方有設置火葬場,從部隊中徵調有民間相關專長的兵負責,再由該島指揮單位派出一至兩名軍官管理,處理軍中因公殉職、自裁或者民間亡者的火化事宜,現在應該已經不用了,當年這種單位稱為「金木組」為任務編組單位。下圖為東引當年的火葬場
pw5stf wrote:軍墓組...(恕刪) 基督信仰排斥遺體火化,在近代才逐漸接受;伊斯蘭教則禁止遺體火化。故西方世界在一神論崛起的紀元後直到近代,戰歿者之中位階顯赫者遺體會回收返鄉舉行葬禮,而低階者通常先遭附近農民將值錢合用的飾品、武器、衣著劫掠一空,然後由勝方視狀況集體埋葬。敗方戰歿者遺體也有可能曝屍戰場任其腐爛,作為勝方的精神補償。戰歿者業務(mortuary affairs)尚未制度化的時代,戰歿者可能無法辨識身份,也多就地埋葬。這些簡易處理的墳塚在兩軍來回交鋒時大多隨之消失,對為國捐軀的亡者與其家屬實為不敬。以美國陸軍為例,自十九世紀末的美西戰爭起已責成後勤署(Quartermaster Corps)將戰歿者遺體運送回國交付家屬。1917年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即於後勤署設置專責的戰歿者業務編組,稱為「墓地登記處」(Graves Registration Service, GRS),負責戰歿者回收、運送、登錄、協尋、埋葬事宜。現以兩支後勤連負責相關業務,亦有經訓練取得資格的官兵在實戰單位服役。
pw5stf wrote:軍墓組 「金木組」是私底下的稱呼,實際上那個單位沒有正式的名稱,其任務跟軍墓組不太一樣,簡單講就是軍方提供的葬儀服務,如果死者是軍人的話,會從收屍開始一連串後事,清潔、修補、化妝,入冰庫、頭七.......火化、裝罈、一路牽魂至台灣 (會依信仰不同處理),通通都包了,因為船期的關係,也要先布置靈堂,等家屬來確認後才能入殮火化,樣子要做出來,不然司令官被家屬痛罵大家就倒大霉了,有時候部隊流年不利時工作會很繁重,不過他們很喜歡待在那個單位,因為牽魂到基隆港口就沒他們的事了,家屬會安排人接手,然後就可以放一航次的返台假,所以這個單位還蠻多人爭取的,防衛部在選兵時都還要叫台辧處的人查一下,避免選到混水摸魚的假仙,有次基地普測膛炸死了幾個,會牽魂的都出動了,大家都在擔心這航次萬一有什麼事誰來牽魂,還好後來沒事。
迷航 wrote:軍中特約茶室,俗稱軍中樂園、831或八三么 馬祖叫「逸馨園」,裡面多是簽約的女士和男性職員,簽約服務期一般是一年左右,隸屬於防衛部、師級、指揮部的政二科直接管理,沒有軍人編制,她(他)們要回台灣必需向以上單位請假,以便安排船位來回。
前1-2個月我在電視節目好像是國家地理有介紹印度西北部沙漠邊防,軍人交通工具就是騎駱駝印軍又出新奇招,訓練「駱駝奇兵」增援中印邊境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kEe0J72.html中共在沙漠也有軍駝這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