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nyshow wrote:我是覺得戰時還能有多少有人戰機能起飛迎敵?倒不如現在開始來發展大型高速的無人飛機⋯就不用戰備道!任何較長一段道路都能起飛!這樣就可突破「機場跑道被炸毀而無法起飛」這樣節點!而迎擊來犯敵機就交給防空飛彈,攻擊敵方艦船的任務就交給反艦飛彈。
還在搞戰備跑道?!如果是因為顧慮機場跑道會被彈道飛彈摧毀,那戰備跑道就不會嗎?不都是一樣的東西嗎?
與時俱進啊!你們各位!為什麼日、韓都在搞輕航母?不就是爭取一個廣泛的戰略縱深以及戰術機動性嗎?台灣缺的不就是這一塊嗎?
深挖洞、廣積糧,可能是應對上個世紀的侵略戰爭有效的方式,但在這個基礎上,面對現代精準制導武器的攻擊,應該有更靈活的戰術思維才行!
Funnyshow wrote:
還在搞戰備跑道?!如(恕刪)
沒艦載機, 搞輕航母是拿來當靶船用? f-35b, 甚至F-35C在哪裏, 老美要賣? 人家都說台灣要搞不對稱, 你一堆載台需求老美目前根本就不會理你, 且還是得至少花數十年以上才有建軍達成可能, 一旦敵人幾年內就要動手你的航母夢還在慢慢孵勒
再說海軍還沒航空兵勒, 原先的反潛飛機隊移交給空軍只剩反潛直升機隊, 要空軍出力配合上輕航母慢慢等吧, 海空"合作"成效並未具體, 有的話何軍方早就誇贊合作成果了, 何況輕航母難道不用護衛補給水下潛艦支援護航? 台灣就算擠的出錢來, 搞輕航母編隊從不是最優先選項
戰備道還是有其價值, 但最大問題是, 配套資源太少過於簡陋, 就是條起降道路, 沒有助導起降設施, 基本雷達, 空勤設置等, 除道路本身外, 甚少有相當腹地供機動設施載具架設與運動, 後勤量能要在這些戰備道發揮戰時作用, 個人是有些弧疑, 總之資源要花在刀口上, 充實戰備道配套所花資源時間遠少於搞輕航母
ajuggrutaiwan wrote:
我是覺得戰時還能有多少有人戰機能起飛迎敵?倒不如現在開始來發展大型高速的無人飛機⋯就不用戰備道!任何較長一段道路都能起飛!這樣就可突破「機場跑道被炸毀而無法起飛」這樣節點!而迎擊來犯敵機就交給防空飛彈,攻擊敵方艦船的任務就交給反艦飛彈。
大型無人機基本與一般戰鬥機尺寸無異甚至更大些, 還是得要相當跑道包括戰備道不是一般道路就能處理, 目前大型無人機戰鬥用仍處於慢速, 雖有一定戰鬥力但武裝載運量皆無法與當前靈活的有人戰鬥機相比擬, 要搞成類人戰鬥機水準, 就等於歐美多在搞"忠誠僚機"但仍處於開發階段, 又要高速運動還能靈活如有人機那AI技術在其中的水準與所投資源不亞於有人機開發, 台灣要在短期作到如此到位, 有限國防資源應會被分食不小一塊...
小客5509 wrote:
沒艦載機, 搞輕航母(恕刪)
台灣空軍爭取F-35B的序位高於F-35A,環顧使用中或可能使用F-35B的國家(美國海軍陸戰隊、英國、義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誰不擁有或發展輕航母?為什麼?
這次中共對台軍演,對台灣東部海域發射了數枚彈道飛彈,除了展示區域拒止的能力以外,蒐集彈道軌跡參數,作為修正的依據,主要目標就是東部的佳山基地,如果修正的參數足以攻擊佳山基地跑道,那其餘的機場、戰備跑道能夠倖免嗎?
佳山基地或戰備跑道已經是上一代的概念,面對精準導彈,固定設施幾乎無可避免地容易受到攻擊,所以各種偵察雷達、飛彈…都在強調機動性,那機場為什麼不也機動性呢?
不要限制任何可能性,台灣人才濟濟、產業鏈完整,只要去做就有機會,IDF如此,IDS也如此…大家加油。
Funnyshow wrote:
台灣空軍爭取F-35B的序位高於F-35A,環顧使用中或可能使用F-35B的國家(美國海軍陸戰隊、英國、義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誰不擁有或發展輕航母?為什麼?
先思考 :
為什麼其他國家可買到 F-35 A/B/C , 台灣卻買不到 ?! ..... ( 滿天金條, 抓不到半條 )
沒 F-35B 卻想要輕航母, 那就 空想 不實際了.
當前,
各基地 增加跑道, 強化滑行道, 增加戰時起降的機率.
增加戰備道或基地, 也是 增加戰時起降的機率.
跑道修補能量增強, 也是 增加戰時起降的機率.
我也很想台灣擁有 200枚 核/氫 彈 加上 超級病毒, 及 5000公里級 的 彈道及巡曳 及 各類潛入式的載具......

也在幻想搞個 太空炮艇, 彈頭直接由太空投入地面, 連起飛彈道都偵測不到.


Funnyshow wrote:
台灣空軍爭取F-35B(恕刪)
真是夢裏啥都有, f-35b早在2000年初軍方就在提採購意向當時連驗證都還過, 2016-17又正式提, 但老美最後只願賣f-16v, 那些擁有航艦到艦載機如f-35b都是老美邦交國, 台美先建交再來談買得到, 目前就是差一截, 老美還有與對面的關係與自身利益拿捏不是你台灣想要人家就一定賣, 搞不懂閣下執著要軍方搞一艘沒有艦載機可上艦的空船是錢多到沒地方花?
以日本出雲級來說最初定位是直升機護衛艦, 僅打造二萬噸上下的姑且說空船整整花了五年, 對了空船15億美金到2017為止, 這還是日本有過航母打造的經驗累積, 台灣完全沒有這經驗除非有他國給圖紙計算書甚至花錢找技術指導設計等依樣劃葫盧並縮短學習曲線, 不然自力摸索打造需要多久時間? 恐怕十年都不只, 不是人才濟濟講空話般未來就能順勢獲得
至於嫌佳山與戰備道等落伍而不仰靠, 只把期望放在輕航母這單一選項, 對敵人來說太好破解, 沒艦載機就算了, 要直升機上艦還得跟陸航協作, 同樣的問題軍種協調外, 不帶保母支援艦? 一旦敵密攻支援艦斷後勤, 那只輕航母也就斷了補保, 除承受敵空射艦射反艦飛彈外, 更可能被敵水下魚雷等二重攻擊破防, 反而陸上基地目前來看主要就以飛彈承受為要
還有閣下似以彈道飛彈無敵論兼形同自家就等著傻傻敵彈墜入領土挨轟到全癱瘓而全不攔截, 這篇要嘛自行理解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664/6123338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