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雲豹會比M41A3好用嗎?

四個小朋友 wrote:
M52自走砲

M-41的花凍雞我有拆過,這東西跟速霸陸的花凍雞一樣屬於水平對臥式,所以用久了會磨缸套的下緣,久了就漏氣很難發動。理論上只要換缸套、密封環、活塞等料件花凍雞就可以頭好壯壯了,但營門外什麼死人骨頭都有賣的五金行說你們的老學長早就問過市面上沒有這種賽史的。

而113/21/109/110用的都是商用花凍雞這方面的問題就小很多,而且柴油機不像汽油機那要需要靠轉速拉扭力,磨的也就沒那麼兇。
waffe
M41A3比起雲豹 不管防護力 火力都不及 或大致相等

若論射控系統 更是天差地遠 差半個世紀了

火力再強打不到 何用?

整體來看...

只剩履帶車的天生越野力可能勝過 沒有其他了...

但是台灣的戰術環境

絕大部份國土 甚至大小金門 和紅區灘頭
都是道路通暢區域
很少地方只有履帶車才能進出的

如果有這種區域 對敵軍而言也是容易被封鎖
不易進入主要道路區域的險地 並無進軍價值...

更嚴重的問題是

台灣陸軍後勤狀況本就蠻不理想 阿公級的41車更不用說
講不客氣點 鑑測時爬得上靶台 能開著幾砲嚇嚇人 已經很偷笑了....
其他你還想期待什麼?
自身都難保了還上戰場 這.....

即便不算快上架的M1A2
台灣有近千輛M60級數的MBT 幹不贏匪軍的MBT
但要對幹比較容易登陸的15式之類輕戰車 還算有可能
要清理共匪輕裝部隊更沒問題....
真的開戰時台灣慘到要把41拿出來"扭轉頹勢" 這仗還要打下去?
waffe wrote:
理論上只要換缸套、密封環、活塞等料件

沒有搪缸選項嗎?
以前的汽車還有聽過搪缸...還是這缸太大不如換缸套較快?
hx135cb750 wrote:
沒有搪缸選項嗎?以前(恕刪)


大部分的情況下搪缸搪的就是缸套,沒缸套的才直接搪缸體,我記得(我的工作不是修車的)水路會經過缸套的是直接換缸套沒有在搪缸的,M41發動機是氣冷的是可以搪缸與換缸套的。

國軍的戰甲車都有定期整車拉回去翻修與零件大修的機制,發動機翻修我記得4級廠就能辦了,而整車翻修就是拉回去集集的兵整。我前面說的狀態是使用這種發動機比較會發生的問題不是每台車都這樣(都這樣就發了.....),每個連大約都會有一兩台車特別爛但又還沒排到後送大家就會想一些"土方法"去搞定。

影片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車都正常,但接近3分鐘到4分鐘的地方可以明顯看到有一台車待速狀態下就狂噴煙了(注意看在畫面右邊,濃濃的白煙都它的.......)


理論上應該就是吃機油了,開起來估計也是碰碰作響

其他的戰甲車很少會這樣,例如也是很老的M-60


之前有一段M60移防時狂冒煙的影片被不少網友批評該車發動機有問題,因為服過役的大部份都知道煙沒那麼大,但我看過好幾台M42啟動就像發爐一樣,還邊開邊放砲。
waffe
雲豹有冷氣,台灣所有戰車都沒有冷氣
在高溫長時間曝曬下,人會先中暑

M41A3有個缺點就是翻車失火
2020年10月金門翻車那台就是


M41缸壓不足的狀況很常見,我們連隊當時甚至有量測時3缸壓力不足的,常常有幾台發個車要發半小時還不見得發的動,油氣味重到不行,勉強成功發動時也是噴白煙很嚴重,後來是換火星塞緩解

一般徵狀看白/黑煙多是汽油燃燒不完全,偏藍煙的話就真的是吃機油

懷疑吃機油的話還要連同機油尺的顏色與高度有無異常變化來判斷,不過就算判斷出來也沒用就是了
正如上面waffe說的,後送?他們也找不到維修零件好換啦,別說啥引擎維修件了
我們當時為了大整理M41還殺到兵整車墳場去挖料,連一般部件大部分能挖的也是早就都被挖的差不多了...
陸軍裝甲兵的主戰裝備真的老舊到可以宣稱是各國現役戰車部隊的戰甲車博物館戰隊

除了 M-41 之外,勇虎與 M-60 其實在未來的十年內也該汰除完畢
因此,現有採購的 108 輛 M1 之外

應該追加數量至少三倍讓總數達到四百輛以上M1戰車才是。並在未來的十年內全數入列服役。

eclair_lave wrote:
正如上面waffe說的,後送?他們也找不到維修零件好換啦,別說啥引擎維修件了
我們當時為了大整理M41還殺到兵整車墳場去挖料,連一般部件大部分能挖的也是早就都被挖的差不多了...
MBUSA wrote:
應該追加數量至少三倍讓總數達到四百輛以上M1戰車才是。並在未來的十年內全數入列服役。

怕是國軍沒那麼多人可以開戰車,400扣掉100台整備=300台X4人=需要至少1200人的戰車兵
開戰車很好上手,以有駕照的駕駛,一星期的密集訓練包含保養訓練就夠了,
如果沒有,有駕照的,大概說一下,臨時上陣開戰車也可以走。
實際戰爭時,開戰車不用開得太穩,撞牆牆倒,撞樹樹倒,遇民車擋道,壓過去就對了。

一般戰車成員,車長是一定也會開戰車,不知道現在有無要求戰車的另外兩個成員,射手和裝填也接受戰駕訓。

66JOE wrote:
怕是國軍沒那麼多人可以開戰車,400扣掉100台整備=300台X4人=需要至少1200人的戰車兵
MBUSA

這樣會被批評為三寶戰車駕駛[^++^]

2022-02-23 11:45
MBUSA wrote:
除了 M-41 之外,勇虎與 M-60 其實在未來的十年內也該汰除完畢
因此,現有採購的 108 輛 M1 之外

應該追加數量至少三倍讓總數達到四百輛以上M1戰車才是。並在未來的十年內全數入列服役。


記得有資訊說, 陸軍產製大量的105口徑砲彈供勇虎與M-60使用=短短數年內都難以消化庫存完畢, 若十年內就讓M-60等退役, 形同也報廢這些砲彈, 軍方一定會被糾舉, 這才有持續搞M-60升級規劃, 但一直覺得這是很蠢的方案, 升級修改其複雜程度不會比造/買新戰甲車來的有優勢

至於M1當初考慮引進時, 軍方還天真的想把其引擎記得是燃氣渦輪還是什麽的改成柴油引擎圖日後維運省成本, 但這樣改還是請老美改, 報價一出來, 軍方便打消這想法乖乖接受被封存啟用之M1A2

主要是陸軍的預算資源相較其規模可用彈性其實不比其他二軍種來得多, 因為重視海空, 就算要多買, 陸軍應會算盤細打, 燃氣渦輪也算是耗油

一些雜項資訊, M1戰車可帶燃料為490加侖, 在怠速模式下, 每小時可消耗32公斤燃油, 目前老美尚有3500台封存的M1戰車(包括要賣給台灣, 波蘭)
季節性情緒失調症候群

內容有部分錯誤訊息,請修改避免混淆視聽!

2022-02-23 12:10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