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2000噸輕型巡防艦取代「小神盾」? 邱國正:八字沒一撇

台灣向後退 wrote:
海軍艦艇派的大頭症最嚴重, 老想建藍水海軍, 所以才會老是高不成低不就
我也知道大船開起來很爽, 但是養大船對台海防禦CP值低,


海軍遲早要面對事實,國家財源有限,錢要花在刀口上,看看美國DSCA公告兩筆關於希臘巡防艦的軍售案

四艘MEKO級巡防艦現代化升級,沒有換裝垂發,總價25億美元
GREECE – MEKO CLASS FRIGATE MODERNIZATION

四艘放大版自由級3,600噸級MMSC,沒有四面盾,總價69億美元
GREECE – MULTI-MISSION SURFACE COMBATANT (HELLENIC FUTURE FRIGATE (HF2))

看看六艘康定級升級案431.5億台幣,震海艦原型艦預算245.5億,跟上面兩筆軍售案比起來跟本是白菜價,如果還嫌東嫌西的真的太沒人性了。
PainterJ wrote:
或許在台灣百岳多放雷達負責防空,水面艦就專職反潛就好。
飛彈投射就交給沱江級,及陸基飛彈。
這樣效果更好,更便宜。


台灣不只是飛彈密度高,全國平均的雷達密度更是世界第一! 只是陸上雷達被定位而被摧毀的機率遠遠高於海上與空中。

想要老美便宜賣,除非是買他的除役二手貨!
gprs19

除役熱艦可以是即戰力比起東拼西湊的自造艦似乎更吸引人,中科院的雷達聲納技術不行

2021-12-12 0:25
天衣神水 wrote:
海軍遲早要面對事實,(恕刪)


希臘4艘 MEKO-200NH 2009就升級過 16管 MK-48 。
這只是DSCA公告價錢真的太貴美國如果沒再提更優惠方案,希臘最後應該會選擇法國方案CP值比較高。
天衣神水

四艘升級不含垂發25億鎂,康定級六艘包含垂發系統431億台幣,大約15.6億鎂,價格真的很佛心!

2021-12-12 11:28
Charlie2020 wrote:
人家4500頓上的雷...(恕刪)

Charlie2020
法國FDI上的3D雷達只有150公里配上一個400公里2D長程搜索雷達……(恕刪)
!。事實上法國的FTI中型通用巡防艦(出口版本稱巨浪級艦Belharraf),法國將造5艘該型艦,用以替換5艘拉法葉艦,預計花費38億歐元約合42億美刀,排水量約4250噸左右。上面的海火主動式相位雷達(Sea Fire500)的對空偵蒐距離500-400公里以上,平面探測距離有80公里,可同時追蹤800個空中與水上目標,每個陣面尺寸為2.5×2.5公尺,絕非上述的所謂150公里。
而最接近上面數據的是法國版的地平線級,其主桅杆上的Empar phased array G(G/C頻)雷達是被動式的相位雷達,但記得資料載其對空偵蒐最大應該也有180公里,對戰機大小偵蒐距離150公里,掠海反艦飛彈偵蒐距離23公里;後面一大塊像黑板的是Thales的Smart-L/S1850M D/L波段三維多波束長程對空主動式相位雷達,對空偵測距離約為400公里,對戰機目標的搜索距離約為220公里,對小型飛彈偵蒐距離為65公里,能自動追蹤400公里內的1000個空中目標與至多40個水面目標,經過軟體升級後Smart-L最大探測距離可達2000公里左右,具探測、追蹤1000公里級的短程彈道飛彈。
Smart-L的天線是採用氮化鎵(Gan)技術半導體製作的T/R元件構成,是一種可程序化的主動相位雷達,既然是3維多波束長程預警主動相位雷達又何來2D雷達的說法?
上述資料在google上隨便一查一大堆!
萊七逃 wrote:
希臘4艘 MEKO-...(恕刪)

希臘將向法國採購3艘FTI艦加1艘保留採購權,共計3艘35億美刀,約合台幣973億元。
如果臺灣一次採購8至10艘,艦加彈應該能在1艘10億美刀左右。
以8至10艘新購的FTI,加上6艘升級的拉法葉,在自製8至10艘4500噸級的艦,應該可以在撐過20年!
有了外購的8至10艘FTI做為艦隊骨幹,搭配6艘升級的拉法葉,成功級先別急著除役,讓科科院有充裕時間研發艦載主動式相位雷達,在搭配美製的反潛聲納、電戰系統,以此為基本裝備,先造1艘來測試看看,邊造邊改,學對岸的小步快跑,這樣總比什麼都不幹好!
而2千噸級艦,就算了吧!
台灣沒有類似以色列的科研能力,無法在2千噸的艦身內裝上4面250公里偵蒐距離的主動相位雷達,更無法裝上32管垂發和將近6、70枚的防空飛彈,在面對對岸的機、艦、飛彈打擊下,沒有完整優良的態勢感知能力,等於是去送人頭的,想到艦上的都是你我臺灣人的子弟,造艦費用更是你我的辛苦血汗錢,還是不要如此亂搞!
台灣海軍為什麼難養?
因為幾乎每一艘都是老船
要不然就是LM2500塞好塞滿 (不是美國地下挖一挖就有油是跟人家玩什麼LM2500啦)
新的柴電動力油錢應該不會貴到哪裡去
然後幾乎沒有戰力的拉法葉養了這麼久...
更不用提那兩艘茄比級...

台灣海軍有戰鬥力的只有那四艘紀德級跟兩艘劍龍級
其他都是送分啦

台灣屬於有外島的海島國家
有一隻遠洋能力的艦隊是必要的
不是擺爛玩快艇就好了

但台灣不需要24艘水面作戰艦
根本是濫竽充數
如果潛艦可以有8-12艘的水準
水面艦充其量8-12艘就夠
2艘兩棲攻擊艦+6-8艘6000噸多功能艦就差不多了

建軍是要打人會痛的
不是湊湊數就好
不管是王八的八還是甚麼七七八八
那個八到底能不能撇快一點

都幾年了還在研究

一個是只出得起出滷肉飯的錢想要整桌好料
一個是手下廚師只會蛋炒飯硬要凹業主辦桌全部交給他承包
fque wrote:
但台灣不需要24艘水面作戰艦
根本是濫竽充數


據說24艘水面"主力"艦(應這樣講沒錯) 是老美評估過後給予軍方最低維持海運生命線的基本要求, 但以台灣的經濟水準絕不是養不起, 而是國防預算常年作不到3%gdp, 分給各軍種扣掉人事費軍備採購費用(也偏低)等, 作業維持費太低, 弄到東扣西省, 包括買二手船艦圖省錢或說能撐就撐

之所以作不到3%gdp, 也是這政府偏好"小政府"財政編列, 中央政府預算編列或者要稱稅收基礎只有gdp的12%, 這12%再分給包括國防, 教科文, 社福等科目等, 導致今年/常年國防預算只有gdp的2.1%上下, 只好再舉債編特別預算加基金方式另外湊0.6%gdp(多半因被老美質疑多年國防投資太低只好想辦法另外擠出預算回應), 具體一點, 本國國防預算若按gdp的3%來編列, 可編到近六千億台幣, 而不是只有近四千億而已, 前提是中央政府預算要有等同老美的18%GDP編列, 按前述, 中央政府年預算要編到3兆多台幣以上不是二兆多台幣而已

2022老美聯邦政府年度預算是其gdp的18%以上, 國防開支超過3.4%gdp, 而以色列政府年預算是其gdp記得近25%, 國防預算是gdp的5.2%, 台灣國防基本開支只比西歐某些大國好一點而已

至於多少海軍艦艇才夠, 就看海軍自為評估, 但最怕的是海軍某些官對自己要什麽跟要到什麽程度認識不清,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吃爛草的莫名限制只會把自己弄的進退維谷
BUCK wrote:
A:4500噸,但前三、四艘改用單面旋轉陣列,也就是降低標準,先以取代濟陽級為目標。要不然就是背接式雙面旋轉陣列,雖比四面陣列差,但比起單面,目標更新率較強(英國45型Sampson就是這種)。

B:噸位放大到五千噸以上,先做出來再說,管他是PESA還是AESA,總要有東西出來測試。(恕刪)

我有個問題,所謂震海用PESA過重,應該是指頭重腳輕,為何海軍不把兩面PESA放在艦體後方。

反正艦體後方有直升機庫房,除了一些空間需要配置之外還有其他考量?

對四面陣列來說,硬體上應該等於四顆獨立雷達。互相不須要什麼特別聯繫才對。怕煙道影響?移開煙道可以吧。

4500噸說塞不下去真的很扯。我就搞不懂了,腦筋一定要死死的這樣layout嗎。

提康德羅加,前後各兩個陣列雷達。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TW Energy

提康得羅加的後方比較高,海軍巡防艦後方只有機庫和飛彈,不會架那麼高的雷達,應該是靠近甲板,不會造成高重心。

2022-04-29 11:05
ASMP

重點是增加重量啊!明明是一部發射機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何要多增加一部,而且中科院院長去年底在立法院就說他們的PESA放得進巡防艦內,沒有超重問題。

2022-04-29 11:45
前天經Youtube的現算法,才發現這個意大利留學的大陸Youtuber都有講述對台灣震海計劃的見解,與板中各位見解相近,但有兩點是值得參考的:

1. 近年台灣的國防經費GDP佔比,不到全盛時期的 1/4,這一期節目時的預算佔GDP還不到2%,就算以國際平均值比都是低很多。
2. 台灣軍用碼頭維修能力,不足以再應付比4500噸大的戰艦。
3. 台灣似乎是不想再建新軍用碼頭、亦不想維修保養外包,那台灣是要軍艦來遷就碼頭、還是要碼頭來遷就軍艦呢?
4. 台灣海軍的要求不合理,相約噸位的軍艦沒有一首是具備同樣探測距離的AESA雷達的,除非有外星人幫助。
5. 可學大陸先買技術後慢慢自研、或先小批量造出來造出來再慢慢研改,早期的052萬是無「盾」 無「垂發」 的,後來技術到位才加進去。
6. 真的造2000噸級的輕巡,等美國星座級到來,看看美國肯不肯賣,況且美國都講明是要搞「團購」的,當然會較國造震海艦貴,而且可能會扣起部份功能 ,台灣可能還要減量購買。
7. 台灣不小預算是用來養些已經老化要經常維修的軍艦。



至於立場問題不用太過擔心,我之前偶爾看過他的節目,知道他本身都不太喜歡中俄(但未見盲反),亦在某節目中自認過自美軍粉(好像是講莫斯科號的一期)。
天衣神水

不是技術不到位,主要是官僚文化作祟,這種事都要等高層拍板,海軍內部很難自行形成共識。

2022-04-29 16:56
TW Energy

他的說法是錯的,是港口土地不足,船塢也受限於土地,一座船塢沒多少錢,台船連自走船塢都生產。全部是鐵疙瘩而已。所以左營才要擴港。連商港的土地都不足,台灣造船也沒有辦法擴產。否則也不會放棄商船市場。

2022-04-29 20:47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