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後來有另一種兩段式燃燒模式,就是飛彈加速完了,到達4-5馬赫以後,火箭引擎就關閉了,第二段燃料不會被點燃,直到飛彈要開始鎖定目標時,開啟第二段火箭,大約只燃燒3-5秒鐘,作為最後階段以高速、高機動操作飛彈,不讓敵機有脫鎖的可能。
目前看起來天劍二並沒有把這種兩階段燃燒火箭的設計放進飛彈,ESSM blockII有,對岸最新的飛彈也有,所以我認為下一代應該是改進這個兩階段燃燒的火箭引擎,可以大幅度延長飛彈的有效攻擊距離,也許天劍IIC有這樣做,但是無法確認?
橫移推力段有使用的天弓飛彈上,目的就是為了達到碰撞擊殺對方飛彈的目的,但是對於低速的反艦飛彈,使用破片擊傷的手段應該不會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如果遇到3倍音速的反艦飛彈時,使用分布式的彈片是否還能有效擊殺反艦飛彈,這個問題應該要看看飛彈的鎖定目標用的雷達是否可以判斷對方飛彈的相對速度,設定起爆時間差。如果能準確設定起報時間,對方飛彈依舊會落在爆炸的彈片穿越半徑中。如果這個飛彈的雷達電腦不夠快,就算給你一個橫移推力段,結果也是沒用,你會變成沒有及時偏移而無法有效射中目標。

另一張是網友PO在粉專的照片,塔江艦和成功級「子儀艦」一同停靠在碼頭,相較之下,塔江艦的艦橋高度跟成功級差異不大,「海蜂眼」雷達天線的高度則略低於MK-92射控雷達天線,但是高於「子儀艦」方陣系統的高度。

天衣神水 wrote:
發射時「海蜂眼」雷達天線背對著目標方向。
會提到「海劍二」發射時「海蜂眼」雷達天線背對目標方向的原因是這樣子的
一般來說,飛彈上鏈方式有兩種,一是用專用的資料鏈天線系統或使用照明雷達上鏈 (傳統的方式),二是使用偵蒐/火控雷達天線充當資料鏈天線 (神盾系統為創始者)
而「海劍二」+「海蜂眼」兩者結合成的防空系統並沒有看到有專用的資料鏈天線 (陸劍二系統也沒看到),代表很有可能是用「海蜂眼」雷達天線充當資料鏈天線,這樣子的話是比較省事,但是也可能會出現另一個問題,因為「海蜂眼」是旋轉天線,飛彈發射時雷達天線背對目標方向是沒辦法在第一時間建立資料鏈結,必需等到雷達轉到同方向時才能完成hand shake建立安全資料鏈結,但是在這段時間內飛彈已經飛出去一段距離,如果飛彈沒有下鏈自報位置功能的話,可能會造成同一個方向一次只能打一顆,等到資料鏈結完成後才能再打下一顆,這樣才不會造成混亂,因為印象中「劍二」應該只有上鏈的功能,所以看到「海劍二」發射時「海蜂眼」雷達天線背對目標方向時,心中不禁產生一些疑惑,但是這些也只是個人的推測而已。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