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這艘震海艦該如何收尾?

chrischenslayer wrote:
台灣的造船能力問問台(恕刪)


又來貼這種超過20年以上的舊資料,只想帶風向!
可憐那~~~
國艇國造還差不多
Bobchen7 wrote:
6500噸就是要接替基隆級的選擇,可能跟團美國星座級,如果不接手二手伯克級Flight1/2的話。

2500噸就是二級艦,如果震海艦取消,接手美國自由級LCS+康定級升級,那新造二級艦就有空間,補上濟陽級的空檔。


6500噸要取代基隆級當區域防空+戰管的任務有點勉強,應該是放大版的巡防艦

海軍希望震海艦能結合反艦、防空、反潛三者為一身,可以取代成功、康定、濟陽三級,所以預計建造16~19艘。

依照震海艦現有的資料來看,24管垂發連擔任艦隊防空都有點問題,雖然有一說是「一坑四彈」32枚海劍二 + 16枚海弓三,這樣的配置最多只是自保而已,也沒有ASROC配備的空間,只能仰賴反潛直升機掛載反潛魚雷,反潛直升機掛了魚雷之後,滯空時間和搜索圍範都會受到影響,也不是好方法,所以6500噸才是海軍需求的正解。

但是要養16~19艘6500噸的震海艦會很吃力,數量要減少,無法一個級別通吃,所以2500噸的二級艦就要重回海軍的行列,減少負擔。

基隆級的繼承者會不會有?按照ODC的戰略,實在不太容易生得出來,看緣份吧…
Bobchen7 wrote:
6500噸就是要接替(恕刪)


海軍不是有計劃要造8000噸以上主戰艦,怎麼會規劃用6500噸巡防艦取代驅逐艦? 這邏輯有點怪說不過去。



現在各國這種4500噸左右小神盾很多在建造台灣海軍也早就看到趨勢,先放手自己做看看不行再找外援。

美國自由級LCS 康定級升級 沒盾可以玩不合未來幾十年服役後現況,武力薄弱還不如中國054A 過渡期作法 。
天衣神水 wrote:
6500噸要取代基隆(恕刪)

台灣要養19艘6500噸是癡人說夢
目前的 8+6+4+6 = 24 純論數量已經屌打法國了

法國水面艦不算航母跟三艘兩棲攻擊艦
不過只有14艘超過三千噸的水面作戰艦

台灣海軍要打三種戰爭
一種是奪島
一種是反登陸
一種是遠洋作戰

奪島作戰需要2-3艘兩棲攻擊艦
反登陸靠飛彈快艇
遠洋作戰需要輕型航母/直升機母艦還有像磐石艦這種大奶媽

現有資源全部卡在又老又雞肋的24艘水面艦
造成台灣海軍幾乎沒有兩棲作戰能力
也沒有遠洋作戰能力
24艘水面艦只有基隆級勉強有一點區域防空能力
8艘成功級防空頂多自保
6艘拉法葉...
6艘諾克斯搭鷹架塞了一些防空飛彈
24艘聽起來很多實際上都跟不上時代 一半以上又老又殘破
幾波飽和攻擊就要去當魚礁
遠洋作戰需要奶媽
現階段只有兩艘很悲情

以台灣海島型國家來講
這種整體建軍跟海軍建軍的資源分配是來搞笑的
只不過剛好卡在中美博弈的真空裡面
如果沒有這兩個護身符
南海一堆流氓就可以讓台灣很不舒服
台灣海軍不用跑去印度洋
但至少巡個南海威懾東南亞是有需要的
天衣神水 wrote:
6500噸要取代基隆(恕刪)


應該是同一船型建造共用但不會同時三種任務全攬上身,如果是要用垂發方式的反潛火箭搭配會是某建造批次專屬任務,建造數量夠專職防空跟反艦又是某批次業務範圍,真要用反潛火箭發射器不是垂發也是有空間可以擺 ,也還有一種可能照建造批次改進放大些許噸數增加空間。
fque wrote:
台灣海軍要打三種戰爭
一種是奪島
一種是反登陸
一種是遠洋作戰


國軍整體防衛構想(ODC)之下,台灣海軍只需做一件事,就是戰時保持台澎離岸一定範圍內不會有敵人的大型艦艇出現,平時擴大海巡艦艇數量應付灰色地帶衝突,所以「潛艦國造」、「岸置反艦飛彈」、「高效能艦艇」三者快速進行,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10年造141艘,這次拉法葉升級案算是給了海軍面子,也試試看海軍可以搞到什麼程度,幾年來蔡英文唯一不拍板的就只有「震海艦」一案,由這點大概就可以推測出高層在想什麼了。
fque wrote:
台灣要養19艘6500(恕刪)
我不小心寫漏一個2,應該是2500-3000噸的反潛用巡防艦

你漏了一項最重要的工作是反封鎖,執行封鎖基本上都是用潛艦,這是美軍70年前規劃的任務,所以台灣海軍的反潛綜合能力算是非常強的,未來因應不對稱作戰思維,海上反封鎖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航程才能對商船進行護航,因此12艘2500-3000噸的反潛用巡防艦是必要的,因此海軍應該要有一個二級艦的規劃,以反潛為主,具備自我防衛的防空能力即可,他的反潛聲納應該要有濟陽級SQ-53的等級還有所有應該具備的反潛魚雷與直升機,自衛防空只需要搭配150公里等級的AESA與一個350公里的一般防空雷達,再加上32枚海劍二+8枚ASROCK應該就夠用了。
另外需要6-8艘具備區域防空的6000頓等級巡防艦上面應該要有至少64枚海弓三與300公里等級AESA 四面盾,與二級艦搭配巡邏,最好是具備指揮與管制二級艦的防空飛彈目標分配能力,才能最有效使用所有防空飛彈。
再上去可能就是4艘8000噸以上具備大區域防空指揮,取代陸基空中作戰指揮能力的驅逐艦,最主要用途是當作陸基雷達的備用系統,他的AESA雷達必須能超越400公里以上與反飛彈的指揮調度能力,當然具備更多的防空飛彈,但是最為一艘專職的防空指揮艦應該不再去執行反潛任務才對。
反潛指揮反而應該轉換到兩棲攻擊艦上。另一個想法是把這四艘防空驅逐艦的功能與飛彈載運能力全部轉到這四艘兩萬噸級的兩棲攻擊指揮艦上。根本上放棄掉單獨的防空指揮艦,因為兩棲攻擊艦上面的直升機搭載能力可以進行更有效的反潛任務。
您的文章本文少於15個字, 將無法儲存文章。
Charlie2020 wrote:
你漏了一項最重要的工...(恕刪)

我的遠洋作戰已經把反封鎖跟反潛考慮進去了
所以有個直升機母艦的項目可以持續性的遠洋反潛

簡單來說台灣需要大船跟潛艇還有快艇
不是一堆沒三小路用的不大不小的破船
然後妄想小船塞好塞滿可以當大船用

要搞小型化
飛彈要有辦法縮小
作戰系統要縮小
有工程概念的都知道要縮小有多難
Charlie2020

我不小心寫漏一個2,應該是2500-3000噸的反潛用巡防艦

2021-11-24 19:29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