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hrotal wrote:IR天生的物理限制解析度不高 這就要看溫度的解析度與分辨率老美的三五族半導體科技可是執世界牛耳天曉得又有什麼進展~阿帕契在高空中的熱影像人的輪廓與溫度分佈已經不差了~不過看老美追UFO的影像,解析度不高,但能鎖定沒脫鎖~解析度不高可能有進行模糊處理不然老共可以推算解析度⋯
ASRAAM wrote:若是IRST搜索跟蹤後發射AMRAAM雷達負責把IRST的跟蹤資料下鏈到飛彈上中途導引,終端由AMRAAM接手導引,那就有點意思. 应该是这种模式。ASRAAM wrote:若是由IRST搜索跟蹤後發射AMRAAM雷達負責把IRST的跟蹤資料下鏈到飛彈上做中途導引,終端是用IRST提供的資訊全程不開雷達的直到擊中,那就非常厲害. 这个太科幻了,除非Aim-120也用IR探头。否则没有测距数据,如何控制导弹机动或者说如何控制导弹在合适距离开启雷达。
Panchrotal wrote:波長決定分辨率極限 話是沒錯紅外線的波長比可見光波長較長些但比雷達波短太多了雷達靠雷達波就能鎖定⋯光達的波不是可見光,也是IR~光纖裏面的光也是IR, 分1330,1550nm兩個波段,這兩個波段是要閃二氧化矽的吸收光譜⋯其實要認真談解析度不只有波長還要談透鏡組如透鏡設計的總參數,如K1值還有Numerical Aperture (NA)NA值與透鏡直鏡與鏡後距有關⋯以半導體製程的發展要拚解析度half pitch光源很難改因爲牽涉到材料的能階對應的波長改材料是改朝換代很難拚的就是增加NA值來增加解析度而不是波長⋯什麼?加大NA會讓透鏡組造價成幾何倍數增加體積變太大那還有沒有賤招?不動波長與NA下提高解析度客戶太苛了小幅增加還是有的改介值利用光程差破壞性干涉(這有幾種方法)提升⋯偏軸曝光⋯提升解析度可是關鍵中的關鍵各種招數能用都會用上⋯
Sinfield wrote:其實要認真談解析度不只有波長還要談透鏡組如透鏡設計的總參數,如K1值還有Numerical Aperture (NA)NA值與透鏡直鏡與鏡後距有關⋯以半導體製程的發展要拚解析度half pitch光源很難改因爲牽涉到材料的能階對應的波長改材料是改朝換代很難拚的就是增加NA值來增加解析度而不是波長⋯ 飛機是在空氣中飛空氣決定了NA值也有上限不像台GG半導體製程可以改變介質IR的空氣介質NA上限數十年前就封頂了
Panchrotal wrote:飛機是在空氣中飛空氣決定了NA值也有上限不像台GG半導體製程可以改變介質 您應該對於台GG的193i浸潤式曝光不是很清楚跟在空氣飛沒有關係改變介質只有離開透鏡後進入sensor或wafer才會用到跟透鏡組與其匹配的 NA值無關原因是台GG用的是193nm波長再往下降低波長會進入玻璃的吸收光譜所以透鏡的介質與NA值也以空氣作為計算離開透鏡才會改介質...其實半導體製程的最小線寬如fin pitch根本不是靠曝光機的解析度達成因為早已經超過曝光機的性能與解析度了而是靠特殊方法....第一個想出來的人真是鬼才就算是現在已經導入EUV製程但是最小線寬還是用這種方法...如果只拚曝光機解析度摩爾定律早就玩不下去了...我喜歡異業交流這樣才不會有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