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國軍調整作戰構想 ★蘇紫雲:「不對稱戰力」,「彈藥先於載台」超前部署★

天衣神水 wrote:
千防萬防,家賊難防,(恕刪)


隨著科技進步我看以後台灣氣球車會增加,開到定位充氣娃娃開始充氣,坦克車裝甲車飛彈車目標滿山擺。

一顆氣球換你一個飛彈,這種東西找後備軍人來架設綽綽有餘。

科技再怎麼進展,反登陸永遠都有優勢,被動的偵查裝備,陸基的低價火力,比那些高價位的艦隊強。國家自己不要亂搞,要登陸其實很難。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TW Energy wrote:
一顆氣球換你一個飛彈,這種東西找後備軍人來架設綽綽有餘。


真是划算又有效的好方法
低成本的氣球換高成本的導彈
Iamghost1113 wrote:
轉頭看看亞塞拜然與亞(恕刪)


請問一下亞美尼亞有幾輛發射車?

台灣光登記有案的鐵皮屋"工廠" 就有20萬間以上

你拿小小亞美尼亞跟台灣比? 在想什麼啊?

這批飛彈車到手後 台灣光反艦飛彈發射車數量
至少有200輛 除了少數固定戰備外
絕大多數戰前開始分配躲藏 你找得到那就... 奇了~

先算算中國有幾架無人機 性能可以飛得過台海來丟炸彈
比較現實點 好嗎?
我認為"彈藥先於載台"應該是指像防空飛彈部署
優先於戰機配置~

同理反艦飛彈部署 也應優於大型艦艇購置~

光是時間上就差很多~

以台灣這次購入400枚魚叉跟100輛發射車 大概3~4年就能成軍
如果要同樣搞這麼多船艦來發射 搞到2030年都來不及
花的錢更超出數倍以上~

以反艦火力而言 一艘 4000噸級巡防艦 與一輛發射車 一艘飛彈艇並無差別~

至少在守勢作戰中 差異可說非常少 成本卻相差很大~
Mattelaaa wrote:
我認為"彈藥先於載台...(恕刪)


好像是2016-2017年左右開始,美軍全面進入台灣各領域並且進行對台軍力全面評估檢討。

報告是在2018年出來的吧,後面的軍購其實都是在補缺我們的缺陷。

類似的全面建構飛彈火力評估建議,其實更早之前在蘭德報告裡面也有過,只是當時我們軍方沒有決定性的魄力或者說認知,不肯承認軍力失衡,對飛彈砸下大錢大量投資。

雄風與天弓飛彈的緩慢量產數量,可不是一年兩年的"怠慢"。是很多年或有心或無意,對中國軍武成長的放縱。

小英政府催促中科院的飛彈量產是一種訊號,美國軍方來台評估並且出售大量武器也是一種訊號。

羅馬不是一天打造的,帝國也不是一天崩解的。台灣國防反而由外力來檢討這件事本身就是很危險的訊號。

當然購買愛國者與野戰飛彈,岸置魚叉及雷達可以讓我們的武器多元,難以被一次性的破解,本質上還是優於單一選項。

可是在國防建設投資上這麼被動,人民對國防的冷漠,導致危及到國安,對國家絕對不是好事。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