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這就厲害了!克服IDS原型艦建造進度潛艦各船段可自動化焊接

記得成功級的鋼板
還是進口澳洲的
而重工業在台灣之上的澳洲
柯林斯級在歐洲的母廠幫助下還問題叢生
下一代的潛艦仍然法國的設計 製造協助

潛艦是台灣海軍最重要的武器
台灣還是應該要學習對岸的小步快跑政策
先從300頓小潛艇做起 (2梅MK48 打中一梅連遼寧號都得重傷)
在來是207改
最後才是千噸以上的
有印度阿三的咖哩味、被人當盤子了還自豪是印度國造。

天衣神水 wrote:
要安排放在壓力殼外的(恕刪)
如果以f16v來比擬,你所舉的例子類似適型油箱,我所提出的類似外掛油箱


以這張圖當例子,中間部位是潛艦本身外掛電池插槽,可以想像類似魚雷造型,當然電池座本身是有流線型與封口設計,有必要時用冷發射把電池組射出,或者解除固定鎖直接脫離,外殼還會恢復原狀以免影響潛艦外型,進而對於噪音與速度的干擾,原來放置電池組的位置可以透過配重用途通風管線將重金屬粉塵從壓艙處轉移過來進行配重調整,你也提到潛艦殼的問題,如果本身就是外掛魚雷發射管的概念來處理外掛電池組感覺就很理所當然
stever2018 wrote:
中間部位是潛艦本身外掛電池插槽,可以想像類似魚雷造型,當然電池座本身是有流線型與封口設計,有必要時用冷發射把電池組射出


那就是類似颱風級潛艇的配置,如下圖,黃色部分為潛艇壓力殼,灰色為飛彈發射槽 (也可承受水壓),把電池想成飛彈,不用時彈出去。

天衣神水 wrote:
那就是類似颱風級潛艇...(恕刪)

颱風級巨無霸尺寸
台灣spec要這樣雙殼並列不太可能
把蒼龍的電池暗渡陳倉比較快
柴電+電推是構造最簡單也最安靜的選項
fque wrote:
颱風級巨無霸尺寸台灣spec...(恕刪)


認同,就看常訪台的岸信夫了!

順便把朝日級上面FCS-3A雷達技術也技轉給中科院吧!

不然我海軍4500盾級艦難產中!
rockliang wrote:
認同,就看常訪台的岸(恕刪)

4500噸是浪費錢浪費時間
台灣很妙
以前人家都準備好ACS只等台灣ok就可以造了
然後劍龍人家要賣六艘
IDF弄出來很成功可以繼續研究下一代

結果ACS我們不要了去造了第八艘成功級
6艘潛艇扣打只要了兩艘
後來老美說再八艘ok 然後我們什麼都沒幹
IDF弄出來...where the fuck is the next one?

現在被美國推上火線快幹起來
這下好了
要潛艇沒有
要戰鬥機沒有新機
要神盾沒神盾
要飛彈產能不夠

我比IDF計畫老一點而已
我小朋友都生了
IDF還在高教機

中國另一方面死皮賴臉千辛萬苦拖了一艘海上路障回家慢慢搞
現在第三艘航母開工了
KMT當年會被掃地出門的那個劣根性我看民進黨都學得差不多了
不就還好中國懶趴癢想要當老大的野心赤裸裸呈現
美國跳出來揍他
不然默默地搞突然咬台灣一口我們馬上GG
感謝習近平是個蠢蛋

如果菜政府的IDS跳票
那套一句阿扁講的太平洋沒蓋子 自己跳下去謝罪
fque wrote:
4500噸是浪費錢浪(恕刪)


大大說的都是真的很可惜而且嚴重誤判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大眾能不能意識到而且正確認識我們現在面對的威脅跟對國防的認知 該增加預算要增加 不要再被一些政治人物胡說八道 錯判局勢




哥忍不住笑了

這是20多年前台灣進行光華一號時對HY-80鋼做的焊接研究報告

報告中說:本銲接研究是依據美國軍事標準規定進行銲接試驗

必須通過銲接程序資格檢定,方能取得HY-80銲接施工資格,並建立

銲接程序書與銲接施工標準

那台灣對HSLA-80鋼的軍事標準制 銲接程序書與銲接施工標準

是否都已制定完畢?

在中船獲得FFG-2型艦之技術轉移中有造艦參考資料

包括軍用規格 軍用標準 軍用標準圖說等還有測試程序與備忘錄

那HSLA-80鋼的軍用規格 軍用標準 軍用標準圖說 測試程序與備忘錄

台灣完成了什麼?



哥忍不住笑了

這是台灣海軍的軍規艦艇銲接施工用之母材 銲接方式 銲材對照表

針對不同的母材和不同的銲接方法需要有對應的銲材

那台灣的潛艦國造銲接施工用之母材 銲接方式 銲材對照表做出來了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