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癡漢 wrote:
如遭遇敵軍以大型登陸...(恕刪)
這個想定是存在的,屬於消耗戰的一部分,當進攻時,敵方所能運用之一切通道,均屬於戰略控制之目標必須摧毀(例如越戰時期B-52對胡志明小徑的轟炸)或者奪取(例如市場花園行動 Operation Market Garden,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 。
假設我方無法據守淡水河出海口,需要後撤重新集結,台北港必須破壞以免遭敵運用,海岸及灘地布雷(水雷+地雷),重要道路匝道、高架、橋梁視戰情據守或破壞,沿途可供敵方使用之物質也必須進行運用之考量…
這都是很基本的戰術運用,在台灣北部登陸作戰,腹地不足,一上岸就是城鎮作戰,登陸部隊推展不易,登陸後進入城鎮,將會被迫以小部隊方式進行巷戰,我方只要善用地形特性,阻滯敵方,後面的部隊會擁擠在灘岸,後續舟波根本無法登陸,支援上不來,第一舟波的彈藥攜行量頂多撐個兩到三小時的正面交鋒,之後就要打游擊了…
萊七逃 wrote:
的確有一方案會炸掉 (恕刪)
我遇到旅代營 只有說炸掉國道一號隧道。
步三連處理。
作戰官。相關資料也是我手抄副本。熬夜寫。當年沒電腦這東西。


北區反登陸防衛,從林口到延伸桃園機場....沒提到淡水河。
426




而從海湖小山坡。都有挖好的"散"兵坑。走濱海往南走 在左邊。部份山路還是管制。
至於海軍陸戰隊的恆指部。沒機會去逛逛。聽說吃很好。因為我在屏東 幾乎天天洽公。
神經病才向台灣國軍陸軍。颱風警報都發佈,部隊還拉出去。


當時陸總司令 好像是老湯。


共軍颱風天會搶的攻擊台灣嗎!?
而後國軍開始不堪操。
北部的橋梁 我只記得忠孝橋 戰車走的過。不過現在基礎建設。戰車 應該過不了。
愛。回。家 wrote:
其實淡水河水文很複雜,會游泳的落水,存活機率都不高。。。
服役的時候,在六號水門附近河面,搭著竹筏每隔一公尺的距離測量水位,以及底下污泥深度。
底下污泥相當嚴重,這些年來只聽說有滯洪工程,沒聽說有除污泥工程。
最淺的地方水位只有30cm,底下全是污泥,所以落水者運氣不好,會被污泥困住而死,會游泳都沒用。(恕刪)
淡水河水文很乾淨啦,平常時開水門日子,河面高度是馬路以下約3公尺,
颱風來又滿潮,水門一關,約有過馬路上約7,8公尺高,
滿滿的水二重疏洪道全滿回流上基隆河大漢溪新店溪
颱風走,這麼多的水還不把淡水河沖洗乾淨
淡水河淤沙是一定有,河中不就有沙洲。
多來個2次颱風就變小,沖光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