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二次大戰德軍防空砲及戰防砲考證

Fritz Christen:單兵堅守陣地三日,擊毀十三輛戰車



1941年9月7日德國北方集團軍第十六軍團佔領德米揚斯克(Demjansk),取得侵俄之役的階段性戰略目標之一。9月24日起俄軍對德米揚斯克北方約廿公里的魯兹諾(Luzhno,或作Lushno)大舉反攻,戰事持續到29日。

轄屬第十六軍團第五十六軍,據守魯兹諾的武裝親衛隊髑髏師(SS-Division Totenkopf)在此役蒙受重大損失,但最終仍能擊退俄軍。當年廿歲的Fritz Christen武裝親衛隊突擊兵(SS-Sturmann,階級等同於上等兵)為該師武裝親衛隊髑髏戰防營(SS-Totenkopf-Panzerabwehr-Abteilung)二連的5 cm PaK 38戰防砲組射手。


1941年9月24日俄軍發起攻擊首日,二連據稱面對一支俄軍戰車旅。Christen上兵所屬砲組在首日擊毀來犯十五輛俄軍戰車中的六輛,但隔日在俄軍另波步戰砲協同攻勢中戰防砲遭擊損,而砲組成員除Christen上兵身負重傷以外,其餘皆陣亡。

二連因蒙受重大傷亡而棄守撤退,Christen上兵則在俄軍猛烈砲擊中繼續以受損的戰防砲單兵擊毀來犯十輛俄軍戰車中的七輛。據說因戰防砲的光學瞄準具受損,他只能打開砲閂,用砲管近距離直接瞄準俄軍戰車與協同攻擊的步兵;也只能藉著深夜到鄰近棄守的據點搬彈藥。

戰役第四天9月27日,德軍返回Christen上兵的據點,也發現了這三天內在據點前遭擊毀的十三輛俄軍戰車與近百具俄軍屍體。

Christen上兵因此殊勳獲頒一級鐵十字勳章;隨即在1941年10月20日又由希特勒親自頒授騎士鐵十字勳章,成為武裝親衛隊以士兵階級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的第一人。他的事蹟日後在宣傳中也以「杜布羅夫卡的戰防砲」(Die PaK von Dubrowka)為名。

redshoulder wrote:
1941年9月24日俄軍發起攻擊首日,二連據稱面對一支俄軍戰車旅。Christen上兵所屬砲組在首日擊毀來犯十五輛俄軍戰車中的六輛,但該門戰防砲在翌日俄軍另波步戰砲協同攻勢中遭擊損;砲組成員除Christen上兵身負重傷以外,其餘皆陣亡。

德俄的地面戰事真的很多
有很多書,但實在沒地方一一收集
玩 wt thunder 算是能些許體會戰事的恐怖

望習主習有空抽空玩玩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larry-han wrote:
目前反裝甲步槍沒啥普遍應用
以目前工藝,已經作的不錯了
戰場應該很好用
是裝甲太厚?
還是有其他問題?

戰防步槍(anti-tank rifle)可歸類於現今所稱的反器材步槍(anti-material rifle)。因此它並未消失,只是現今無法貫穿主戰車的任何部位裝甲,無法稱為戰防步槍而已。戰防步槍發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意志帝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已式微,僅蘇聯14.5 mm PTRD-41、PTRS-41戰防步槍在戰爭中大量運用;而後者至今尚在役。戰防步槍式微的原因與戰防砲相同:當敵裝甲防護提升,就須將口徑加大提高砲口初速才能提升穿甲力,但通常口徑大於12.7 mm者其體積與重量即難以由單兵攜行操作。




二次大戰期間蘇聯戰防步槍尚能貫穿德軍戰車裝甲較薄弱的部位,因此希特勒在1943年三月下令戰車與突擊砲在垂直裝甲薄於40公釐與卅度傾斜裝甲薄於30公釐的部位皆須加裝裝甲側裙(Schürzen)以防護。但戰車的覘孔、潛望鏡、車長頂塔等位置仍脆弱,貫穿或濺射碎片即能殺傷戰車乘員,向來就是戰防步槍的主要目標。





此原則至今亦然。現今的反器材步槍或許只能貫穿輕裝甲車輛,但對主戰車暴露於外防護較弱的瞄準具、潛望鏡、感測器亦具破壞力;破壞這類裝置將使戰車失能。據說在1991年波灣戰爭中,美軍狙擊手以新型12.7 mm Barrett M82狙擊步槍瞄準伊拉克舊式T-55戰車的瞄準具射擊,搞得該輛戰車車長氣憤填膺,打開頂蓋持槍朝狙擊手方向亂射,結果被M82打成肉泥。於是該戰車就撤退了,畢竟M82狙擊步槍無法貫穿T-55戰車的裝甲。
同場加映 - 巨獸獵人:獵象槍與暴龍

以陸地動物體型最大的非洲公象而言,一般認為瞄準其重要器官,能夠一擊穿透骨肉而擊殺的最低限度子彈為.375 Holland & Holland Magnum (9.5 x 72 mm),槍口動能約5,500J;也就是獵象槍(elephant gun)的最低標準。


撇開個體差異,成年暴龍推估的體重比體型最大的成年非洲公象還要重20%以上。因此若暴龍的骨骼與肌肉強度與非洲公象相當,一擊擊殺應該需要槍口動能增加20%以上的更大直徑子彈,例如.450 Nitro Express (11.4 x 83 mm),槍口動能約6,700J;或是直接就以暴龍來命名的.577 Tyrannosaur (14.9 x 76 mm),槍口動能約13,800J。為了防止巨獸暴走產生突發危險,巨獸獵人通常也不吝於使用更大直徑子彈增加殺傷力,以有效且迅速地制服獵物。

1997年電影「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中,由Pete Postlethwaite (1946-2011)飾演的巨獸獵人Roland Tembo就隨身攜帶一把B. Searcy & Co.為電影攝製而特別打造的大口徑雙管獵槍,用以獵殺暴龍。此獵槍射擊.600 Nitro Express (15.7 x 76 mm)子彈,槍口動能約11,400J。Tembo在暴龍攻擊臨時宿營區的緊急狀態下即以此獵槍在數十公尺近距離瞄準暴龍腦部,可惜子彈早已被動保人士偷走,無從見證威力。



然而非洲盜獵者慣常以AK-47突擊步槍連續射擊7.62 x 39 mm子彈(槍口動能約2,100J),造成獵物多處傷口大量失血,在數小時內緩慢死亡。採用此方式則須防範獵物受傷後的狂暴行為危及自身安全。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