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中華民國海軍艦隊造艦計畫開始,下一代海軍會有何種艦隊?

Charlie2020 worte:
感謝您的回覆! 洋巡...(恕刪)


人治系統整合難上加難! 最大問題還是人從哪裡來.
以海巡現有船艦178艘, 不包含「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編列總經費426億,141艘大小艦艇, 建造前發生甚麼問題?

"海洋巡防總局大幅增加五百噸級大型巡防艦艇,由先前八艘增至目前十三艘,導致艦上所需人力不足,又礙於組織編制,導致多數艦上主管職務,只能以相當或較低職務的非主管人員兼任,工作加重又不得支領主管職務加給,造成海巡人員反彈,影響工作士氣與當事人權益。"

"海巡署目前大小艦艇達一百九十七艘,但海勤人力不足達兩百一十三人。"

"審計部指出,洋總局人員在民國104年度,平均每人每年加班時數高達556小時,其中甚至有超過1成的加班時間,是沒有加班費可領也沒有行政獎勵可報請"

問題不是該怎麼協調兩個單位, 根本應該將目前海洋總局海巡任務編制再做檢討.
一個自己的事都做不好的單位, 還有什麼能力再做多餘訓練?
Shawn4007 worte:
至於海軍未來的主力艦隊我認為就是9艘驅逐艦加上6艘巡防艦,以及3+8艘的AP=26艘..(恕刪)


那11艘AP應該就是迅能計劃中的船,但是我不認為這種船可以當巡防艦,因為它沒有聲納,而如果把聲納裝上就要在裝上反潛魚雷及其他作戰系統,這就是作戰艦艇了,兼用成AP又太貴了,根本不可能。

這個簡報上標105年,106年海軍對外發佈的資料又變了,還真不了解到底何者是真的?
假設你提出的簡報是真的,哪應該是
驅逐艦9艘,巡防艦6艘,康定級保留6艘共21艘艦艇,這樣也算合理,因為新艦艇的作戰效率會比現在的艦艇要高許多,尤其是驅逐艦的區域防空飛彈與反潛能力。但是這五艘驅逐艦的全部成本比12艘巡防艦還貴,海軍是否一年後又改變主意不是很清楚。
macross_sato worte:
"海巡署目前大小艦艇達一百九十七艘,但海勤人力不足達兩百一十三人。"

"審計部指出,洋總局人員在民國104年度,平均每人每年加班時數高達556小時,其中甚至有超過1成的加班時間,是沒有加班費可領也沒有行政獎勵可報請"

問題不是該怎麼協調兩個單位, 根本應該將目前海洋總局海巡任務編制再做檢討.
一個自己的事都做不好的單位, 還有什麼能力再做多餘訓練?...(恕刪)


沒錯! 這是一個大問題,奇怪,這個政府一直在幫造船廠增加業務,卻不增加海巡署人力,這真是太奇怪了。台灣的大學每年有數百名與航海相關的畢業生,應該在此大力延攬,可是這件事我卻沒有聽說。感覺這個內政部很腦殘! 還是有甚麼奇怪原因?
張敬民 worte:
沒記錯的話聽說新的巡防艦只有4500噸,感覺不太夠別國先進點的都快6000噸了,做那麼小感覺硬塞東西一定會用問題

有人是說為了配和軍港,但我覺得寧可擴港痛一次也不要,往後做什麼或買什麼船艦都綁手綁腳的...(恕刪)


船體的設計是很有意思的,由其是軍艦設計,台灣從引進成功級以後開始使用燃氣鍋輪引擎,就等於吸了嗎啡了,相比於拉法葉的柴油引擎,燃氣鍋輪引擎的啟動與加速都比柴油引擎要快,而美國能提供的LM-2500燃氣鍋輪引擎如果使用2台剛好可以推動4500噸的船體到28-29節。但是中科院如果把四面盾的PESA裝到船上就要加重到5500噸而且還剩不到5%升級裕度。此時要用兩個燃氣鍋輪引擎就推力不足了,用三個又太多,而且造艦費用就升高許多,同樣船體的AP(迅能計劃)成本也將一併升高,所謂牽一髮動全身,所以海軍堅持要守在4500噸這個關卡上,要這麼作只有等AESA的雷達做出來才可能把噸位與成本一並拉低,因為AESA雷達的耗能與散熱與重量都可以大幅降低,但是中科院AESA雷達的第一個雛形都還沒做出來,所以海軍只好等下去,先用4500噸當標準去設計巡防艦與AP船體,希望兩年內中科院可以在AESA雷達上有所突破,因此所有的下一代艦都在等這個雷達,似乎連陀江艦也規劃要AESA雷達,就是因為它可以輕薄短小又省電。

說到這裡你就知道這無關所謂的港口深度了。
Charlie2020 worte:
船體的設計是很有意思...(恕刪)

LM2500版本不少呦
從早期派里、史普魯恩斯的21500匹馬力版本到第三代的LM2500+的40500匹
輸出大增,但油耗反而降低
二代版本也有30000匹左右,只要老美願意賣新點版本的給我們,問題就不大了

至於查理大題到的3具燃氣渦輪應該可行性很低,
這噸位不可能用單軸推進,但用雙軸,三具燃氣渦輪的動力如何分配到雙軸,難度頗高
講到海軍的AESA雷達,我就想舉一個很有名的AESA雷達Thales APAR
APAR的正式編號為9600-M,為了配合飛彈導引頭的照射工作,而採用波長較短、較精確但探測距離較小的X波段,頻率10GHz,使用四面直徑約1米的固定式圓形相陣天線來覆蓋360度,而由於單面天線的水平搜索角度為120度,故每面天線與兩側相鄰的天線各有15度方位角的重合,降低了目標在交角處漏失的機率。 APAR每面天線由856個接收/發射(T/R)組件構成,而每個T/R組件由四個天線單元構成,故整個雷達陣列總共由3424個天線單元構成。 APAR的最大搜索仰角大於70度,對周遭空域的搜索監視距離為150km,對海平面搜索的最大距離為75km;對空偵測時,可同時偵測、監控250個在150km距離外的目標,而對海平面目標偵測時,能在32km的距離上同時追蹤超過150個目標。 APAR每面天線能以分時多工方式同時照射4個目標,故理論上整套系統能同時接戰16個目標,前提是這16個目標必須平均分布於四個象限上
2016年5月,Thales荷蘭分公司稱,其開發的APAR Block 2,改用氮化鎵(GaN)半導體製造的T/R單元。不僅雷達本身擁有更好的性能,而且也能與IMAST整合桅杆系統等外銷方案進行配合。APAR Block 2是基於現有APAR現有系統架構上,透過插入新技術的硬體組件(含前端天線、後端控制與信號處理等)來改善雷達性能。 APAR Block 2採用全數位化雷達架構,數字波束成形(Digital Beam Forming,DBF),相控陣陣列天線改用氮化鎵(GaN)半導體製造的T/R組件獲得更高的功率,位於下甲板的後端也更換採用現成商用(COTS)技術的處理機櫃,提高處理性能並使得後續使用維護更經濟。APAR Block 2具備良好的探測低空超小型目標能力、目標毀傷評估能力,在遭遇沿岸地形回波干擾或敵方電子反制情況下仍能良好適應;系統採用模組化設計,易於抽換,其設計相當可靠,遭遇部分損壞時也能降級運作。APAR Block 2憑藉真正的數字波束成形技術和氮化鎵放大器,它可以針對最新的威脅情況防禦最新的威脅。具有多波束搜索、地平線搜索、半球目標跟蹤能力。

以上是使用APAR的德F-124巡防艦,因為輕薄短小所以安裝在桅杆頂端。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7DzjKzL.html
更多資料可到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apar.htm
Daniel Wen worte:
LM2500版本不少...(恕刪)


感謝提示! 如以此考量,海軍應該就是經費受限的問題了,不止是建造成本,還有操作成本的考量,我猜當初要9艘驅逐艦一年後又變成4艘應該也是因為操作成本與艦造成本雙重考慮所以改變成多建幾艘巡防艦。
另一個比APAR更先進的雷達TRS-4D雷達,生產廠商Cassidian,它可以是一個旋轉式AESA雷達,或是直接安裝四面盾都可以,天線部分僅重900公斤,該雷達的G/H波段發射機採用了氮化鎵(GaN)半導體技術的T/R組件。這是在5GHz—6GHz工作頻段的雷達系統中首次應用。TRS-4D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為250公里,能夠具備對1000個目標進行三維跟蹤的能力,傳統雷達需要3秒以上的時間來執行快速的跟蹤啟動和確認,而TRS-4D則只需要在單次掃描波束中即可完成確認功能,耗時不到1秒鐘,更重要的是TRS-4D雷達的全壽命周期成本非常低,而且該雷達連續工作3個月、無需任何維護的機率達到了99%。

各位想想一個900公斤的雷達天線就可以遠看250公里。雖然只有一面,反過來各位可以看看對岸055上的346B AESA雷達,使用5000個天線單元,需要4.5米X4.5米的大型天線也只能看400-450公里。如果用APAR的科技4.5米X4.5米可以裝上25000個模組。346B因為使用的是舊的346A雷達上的IC模組而不是最新的GaN科技,所以體積巨大。

而台灣的GaN IC科技不管是設計與生產都是世界上的前兩名,希望中科院能好好利用此優勢設計自己的AESA雷達。

我個人認為這個TRS-4D雷達才是中科院應該模仿的對象,用類似這個功能的3D雷達搭配一個450公里遠的SPS-49當警戒雷達就可以保護整個小船隊。要導引海弓三或是海天劍二都可以。
我們從最近的台北軍事與無人機展得知中科院電子所已經開發出三個AESA雷達,一個350公里的X-band 相位陣列雷達,以及一個150公里的旋轉相位陣列雷達,這兩個雷達都有可能會裝置在下一代4500噸級的巡防艦上。
我們來看一下最近六年日本下水服役的秋月級與朝日級驅逐艦上面的武裝,在來推測下一代我們的巡防艦上的武裝會有甚麼?


OPY-1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系統
平面搜索導航雷達
水面/低空搜索雷達
OQQ-24 主/被動艦首聲納
OQR-4 拖曳式聲納
整合電戰系統
OYQ-11先進戰術處理系統
MK-45 Mod4 五吋62倍徑砲*1
八聯裝MK-41 垂直發射器*4 (4個Optional)
ESSM海麻雀飛彈X64 (佔用兩個MK-41)
RUM-139反潛火箭魚雷X16 (佔用兩個MK-41)
MK-15 Block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
12.7mm遙控武器站*2(DD-120)
四聯裝90式(SSM-1B)反艦飛彈發射器*2
三聯裝324mm HOS-303魚雷發射器*2
SH-60K 反潛直升機

我認為下一代巡防艦如果只有4500噸,大概會有以下武裝

訊聯作戰系統
SPS-49(V)5平面搜索雷達
350公里遠旋轉式單面AESA 3D雷達 X-Band
平面搜索導航雷達結合GPS導航系統
中科院整合式UHF/VHF/衛星通訊系統
海軍大成與LINK-16資料鏈
SLQ-32(V)6電子作戰系統或是中科院版本
中科院電子干擾彈發射器
MK-53 Nulka主動式誘餌發射器
SQQ-89反潛作戰系統或後續型號(或整合入訊聯作戰系統)
SQS-56艦首聲納或SQS-53艦首聲納
SQR-19拖曳式聲納或輕量化主被動反潛寬頻拖曳聲納(SQS-62+SQR-20)
MH-60R反潛直升機
MQ-8B垂直起降無人飛行載具
六聯裝MK-41 垂直發射器*4 (3個Optional for 海天弓三 24枚)
海天劍二飛彈X32 (佔用一個MK-41)
RUM-139反潛火箭魚雷X16 (佔用兩個MK-41)
海劍羚反飛彈系統 X 1
MK-75 76mm艦砲 X 1
MK-44 30mm鏈砲遙控砲塔 X 2
輕型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
Charlie2020 worte:
台灣海軍現在正在一個...(恕刪)

大推樓主的正面文,想請教的是中科院似乎神盾雷達無法減輕重量縮小體積

而4500噸的艦體當然是裝不下去,若美國不出手幫忙的話該怎麼辦

台灣也需要神盾否則新艦還是採用旋轉式雷達的話不符合現在海戰了

商購的2套垂發不知中科院能仿製嗎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