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國軍新購 F-16V 更換發動機相關議題與探討

stever2018 wrote:
單買引擎是有可能的,我認為IDF2設定15年的研發時間,引擎部份就是像美國進口或美國授權+關鍵零組件,自行研發就算了,材料科學台灣基礎不行,大概也就日本與德國還跟得上

1980, 初聞要自製戰鬥機, 外購派 質疑引擎雷達在那裡 ? ( 當時外購也無門 )
1981, 開始進行自製初期 橡皮機 拉各種外型.( 含雙發 J79 F-104, 打算拆舊件組新機.)
1983, IDF 外形確定, 正式成立各項計劃 : 機體 武器 引擎 雷達 電子......
1988, 首架 IDF 原型機出廠, 邊試飛邊修改. ( 現役中的F-104阿里山計劃殺肉維修, 很慘 )
1992, 量產.

由上面的時程來看, 由1981計畫至1988出廠, 7年.

現代的電腦化, 時程應可更短.

( 該不會動 F-16升級V型後的歪腦筋吧 ?? 雙發 F-100引擎 + 16V雷達火控 + 匿蹤外形 ... )

莊孝爺 wrote:
1980, 初聞要...(恕刪)
當時的基礎材料沒有目前這麼複雜,看中國搞幾十年材料學還是跟不上,例如單晶風扇片,要培養要測試,一個配方就要花多年來搞,如果找對方向,2輪3輪實驗也要10年如果找錯方向....目前可以用電腦模擬省卻很多時間找到大致方向,但是要抓到精準配方,還是要慢慢研究

莊孝爺 wrote:
1980, 初聞要自...(恕刪)


目前台灣已有台灣杉II,超級電腦20名,頂尖技術的台積電,目前美國軍工半導體正逐漸交給台積電製作~~

加上若有轉移GE129,加雙發(向量式噴嘴)、內藏式彈倉、隱形塗裝,相信要自製IDF 二代應該不是難事~

只是台灣資源有限,還是要一步一步來,先把高教機,潛艦國造案子完成~

台灣加油!

TW Energy wrote:
F110-GE-129是Block 50/52. F110-GE-132是block 60
涵道比不一樣,所以油耗肯定不一樣。我是不知道在同樣的推力下,差異多少油耗。
但是F110-GE-132的涵道比是0.68 F110-GE-129是0.76。因為發動機直徑是一樣,如果假設F110-GE-129的葉片與發動機核心空間沒有浪費,那代表推力比較大是合理的。
涵道比高,在同樣技術水準下,推力/油耗比值效率會高一點,但是最高推力也因為核心葉片變小而降了。其他的還要比較壓縮率等等。。但是我只稍微看到一些資料。
然後你再把Block 60 50 的油箱拿進來比較,油耗再拿進來,就知道這些差異在哪裡了。這東西要整體來看。


Charlie2020 wrote:
如果旁通比都不同,這兩個引擎內部根本就完全不一樣! 這就不是該一下FADEC軟體就可以升級了!


兩位不是這一行 不曉得實際狀況 只是就算是本科系的 也很難了解實際的道理

為何用涵道比 這是左岸的用法 莫非真實的身分是 哈哈 右岸還是習慣講旁通比較合適

這個比值並非固定的 請注意定義 外進氣道(旁通管)與內進氣道(核)的氣流比值

同一個發動機在不同高度與不同速度 旁通比都不一樣 因為空氣經過兩者的流量是動態

發動機在132 129的不同輸出時 旁通比不同是很正常 發動機是否相同 這個值不是關鍵

在業界的所謂"一樣" 要看零件圖(Illustrated Parts Catalogue IPC)的圖說

發動機維修手冊(Engine Maintenance Manual)對各零件是否通用才是真的一樣


拿AMD的CPU的運轉時脈來說明會比較好講 某一製程與架構的CPU實際上是一樣的

但因為設定不同運轉時脈賣的價錢不同 但實際上是一樣CPU 那就是玩家們超頻的好時機

航空發動機也是如此 某個架構發動機 生產的時候事實上都是一個樣(大量購置零件成本降低)

只是在銷售的時候用軟體把輸出調整 就產生不同的推力設定值 但拆開來每個零件都一樣

但發動機的使用者不像電腦玩家可以隨便超頻 基本上也沒能力 有個特例但也是原廠容許的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兩位不是這一行 不...(恕刪)


請教一下,為何這些引擎公司的資料上的旁通比是固定的而不是一個範圍?
幫台中大好文抬一下轎 :

1.1999年10月美國空軍通知GE公司,將142.0kN(32000lbf)推力/4300TAC的129EFE命名為F110-GE-132
2.更改大小扇壓力則旁通比不同
3. 看一下圖就知道哪一種好用






還有美國軍工半導體交給台積電做是個 天大假議題. 做那種量實在很難塞牙縫.

macross_sato wrote:
幫台中大好文抬一下...(恕刪)


問一下.現在是GE的營運快過不下去了.要靠美國國防部幫忙找生意來支持活下去了嗎
好圖狼, 我只在閒聊跟你說話歐! 沒奶沒真相, 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

Charlie2020 wrote:
請教一下,為何這些引擎公司的資料上的旁通比是固定的而不是一個範圍?


據瞭解還是有油耗跟使用時數的差異~
如果是一個範圍,那麼很多數據也是在"一個範圍"內!!
這樣的技術資料是不可靠的...

換個簡單的說法~
就像改車好了,加大進氣閥口徑,增加油氣量!!
再搭配上噴射電腦的轉速,混合比,口徑的設定...
雖然是同一顆引擎,但就會有不同的輸出曲線!!
應該是這樣理解的對吧~~~
小熊維尼~Winnie在哪裡!?
P&W 才是需要靠美軍訂單維持生存的廠商
近幾年暢銷商用客機市場幾乎都被GE和RR拿走
商用客機的數量是遠遠高於軍用機
絕對沒有GE需要靠美軍訂單才能存活的問題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