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Wen wrote:燃氣渦輪的特性,高速...(恕刪) 那年代有空我都去南陽街旁邊的重慶南路翻閱軍事雜誌。白天工作就翻新m48,m60。。退伍那麼多年,當年影片中的m1終於要來。如果我沒記錯,英國當初也是二具引擎在搞。大家思考的方向都是一樣,如果橋樑受損,渡河如何高速。我們是在地。。。這才是我們的優點。
愛。回。家 wrote:那年代有空我都去南...(恕刪) 我從小學軍事家雜誌創刊開始迷上軍武其實也不用想太多共軍犯台,切斷台灣內部交通動線阻止戰力交互支援會是高優先順序橋梁還沒機會被M1壓垮,可能就先被中國破壞了也有可能局部局面不利,為避免共軍沿公路快速推進,國軍自己炸的我有同學家裡開砂石場的,以前砂石車管制不嚴的時候,沒切貨斗的砂石車載了濕的砂石過地磅總重幾乎都超過70頓的,80噸也不少見也沒聽說過哪座橋被壓垮的只要M1通過橋梁時間距拉大,不要多台M1同時壓過一個橋段,相信台灣的工程實力沒問題的台灣溪流除非豪雨颱風,大部分水位都很低,橋梁若是被毀工兵將溪床推整過,或輔以工兵橋梁或架橋車以M1的越野能力,直接開過淺水應無問題
Daniel Wen wrote:燃氣渦輪的特性,高...(恕刪) 所以我對柴油引擎在紅外光譜偵察下比較不熱這種說法其實是抱懷疑的,因為柴油引擎在高馬力輸出的時候其實油耗不一定比較少,渦輪燃燒室的溫度高不代表排放就一定有高熱點,但是如果柴油引擎輸入油耗高,散熱之後也沒有用,就是廢熱的整體均溫反而比較高。增加熱容與高導熱材料散熱是一般紅外線匿蹤的技術,這麼先進的坦克應該不至於直接排放廢熱。
TW Energy wrote:所以我對柴油引擎在...(恕刪) 燃氣渦輪由於本身進氣量很大,只需將一小部分氣流用於冷卻即可而渦輪的高溫廢氣會經過另一組冷卻排,與外界吸入的空氣混合冷卻後排出,類似阿帕契上的"黑洞"溫度可能不會比柴油引擎廢氣低多少,但也不會把排氣口外的士兵燙熟
Daniel Wen wrote:我從小學軍事家雜誌創...(恕刪) 其實我完全沒想過橋樑承重問題。也沒考慮過河流水量問題。只是量敵從寬,橋樑被破壞後,渡河的耗油量而已。在地的意思,自己家鄉那裡有橋,那裡河床平坦,我們一定比敵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