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灣使否該參考(複製)戰術型戰斧, 將陸上機動發射的反艦與陸攻導彈合併研發?


Charlie2020 wrote:
又是無的放矢! 台...(恕刪)


個人到滿想知道目前台灣的技術到哪兒了。
mixky123 wrote:
個人到滿想知道目前...(恕刪)


巡弋飛彈基本上就是一架無人機加上下列關鍵技術,造一架這種無人機,根本就是小兒科的技術。

導引系統
保持飛行的推進器
打擊目標的彈頭

導引系統又分中途導引與末端目標搜獲與鎖定
中途導引必須具備 GPS,慣性導航系統與地形辨識比對導航,中科院已經發展完成以上三種系統,只是慣性導航儀的製作成本超高,現在可以向老美買現成的軍用模組,成本立刻降地到原先的10-15%,中科院自製的地形比對系統在過去多年科技展中都有展出,這種科技,現在算不上高科技,請自己去看,我不費唇舌。
末端目標搜獲與鎖定是雷達與紅外線並用,這兩個系統,中科院在造天劍飛彈時就很熟念了,掠海的飛彈更有過濾海面反射的功能。這些技術在過去多年試射中早驗證其成熟度,不需吹噓。

飛彈的推進器 分成起飛的助推火箭與保持飛行的噴射引擎,這個引擎已經有多個版本產出,因為同一顆引擎有大推力用在雄二E,與小推力的熊二上,這顆引擎也在過去試射過20-30次,其功能與性能都經過驗證,現在還要出發電機用的版本。助推火箭學問不高,台灣做火箭的技術應該沒人會懷疑,更不用說一個這麼簡單的助推火箭。

打擊目標的彈頭這一項更是沒有甚麼高科技,我也就不多說了。

誰懷疑,請提反證,大家來討論!

Charlie2020 wrote:
巡弋飛彈基本上就是...(恕刪)


如果這麼簡單早開發出來了
這兩種在技術上是不同的東西
功用不同,用的東西差多了

體積差很多,可以放入無人機的設備要小型化才能放入巡弋飛彈,而且這兩者的功用不同,需要的設備不同
電力供應差很多,無人機屬於可以陸續供電的,巡弋飛彈基本上靠內部電池
對地圖要求不同,無人機是偵察和發現後短程打擊的,巡弋飛彈用來長距離精準命中,兩者地圖的要求那是差遠了,巡弋飛彈要先有地圖、轉化成電子地圖,還得比對目標能力(不然炸錯了就慘了)

還一堆
有這麼簡單早開發完了
更別說台灣開發的無人機有很多問題的,軍方要求還很多做不到
美國軍工厲害就在於整體都有外,整合能力很強(美國那是很多私人企業的,能整合那是很難的),預算投入夠多,且過去一百多年有太多太多的實驗累積數據,那是大國才玩得起,也只有美國夠全面,連俄羅斯都差一截
中國現在目標是跟美國一樣要全方位,但大體落後幾十年,算有資格全方位發展,給很多很多時間後,有機會追上美國而已,而且只是有機會,不是一定可以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如果這麼簡單早開發...


巡弋飛彈基本上靠內部電池....(恕刪)



"巡弋飛彈基本上靠內部電池"

查清楚再來說

戰斧不但有發電機, 供電能力還頗強..


economic wrote:

巡弋飛彈用來長距離精準命中,兩者地圖的要求那是差遠了,巡弋飛彈要先有地圖、轉化成電子地圖,還得比對目標能力(不然炸錯了就慘了)....(恕刪)


台灣需要的是GPS與慣性導航

否則連海都飛不過去


oculata wrote:
'巡弋飛彈基本上靠...(恕刪)


一種是重複使用的,一種是消耗品,能一樣喔
我說電池指的是短期內部電力相對大比例靠內部電池


oculata wrote:
台灣需要的是GPS與慣性導航
否則連海都飛不過去


還慣性,暈
要發展巡弋飛彈那是平日要有大量的地圖資料累積
GPS衛星台灣是有那個能力喔

巡弋飛彈不是類似無人機
比較適合的應該時小型帶彈頭自動駕駛飛機
無人機那是靠人遙控駕駛的,巡弋飛彈那是靠自己內部系統飛往設定的攻擊目標的
慣性導航很少用來說巡弋飛彈,巡弋飛彈是很低空隨地形飛行的
所以這個才需要平日大量地圖資料的累積,轉換成電子地圖,然後依據飛彈的偵察系統比對修正自己飛行的狀態
接近目標時還得判別目標,也得做判別不出時該怎樣處理

巡弋飛彈和無人機不算太類似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一種是重複使用的,一種是消耗品,能一樣喔
我說電池指的是短期內部電力相對大比例靠內部電池...(恕刪)


你要這樣凹那就隨你, 這年頭內建電池的裝備何其多
沒人會跟你討論巡弋飛彈有沒有電池...

economic wrote:
無人機的設備要小型化才能放入巡弋飛彈,而且這兩者的功用不同,需要的設備不同
電力供應差很多,無人機屬於可以陸續供電的,巡弋飛彈基本上靠內部電池..(恕刪)


你寫"巡弋飛彈基本上靠內部電池"

這會誤導讓人以為巡弋飛彈沒有供電能力
但事實就是戰斧有發電機

至於你所說"短期內部電力相對大比例靠內部電池"

"短期、相對大比例"基本上就是外行人瞎猜
沒人相信你我能知道如此精細的資訊

況且這完全無關主題,不須在此多做臆測..

economic wrote:
GPS衛星台灣是有那個能力喔...(恕刪)


這問題實在太拉低本文水準...
豪哥大 wrote:
我看你是武俠小說看...(恕刪)

你是被我打臉打昏頭, 開始胡言亂語嗎?

樓主提議發展一種攻陸/攻海通用飛彈, 我認為不必多費心, 照現在各司其職就好。 我另外提議發展雄三E及射程1,200公里的TK-2B2.0版。

這是兩回事, 你也能扯到一起, 真是昏頭了!
giga giga wrote:
你是被我打臉打昏頭,...(恕刪)

你高興就好,基本上我認為這都是在既有基礎上修修改改
飛彈的本身性能沒有突破,譬如匿蹤外型就始終沒有
另外客倌,發射載具您準備添購多少?

oculata wrote:
你要這樣凹那就隨你...(恕刪)


大大借問一下. 請問像巡弋飛彈飛彈的定義是基於什麼? 所以它不是用固態燃嗎? 可看它好像体積都不大這種等級的東西用的都是什麼型式的發電機呀??

豪哥大 wrote:
譬如匿蹤外型就始終沒有


不覺得你沒事找抽嗎? 美國現在用於戰場的戰斧 有幾枚有匿蹤外型?
前年丟到敘利亞那60枚有沒有? 然後又被打下幾枚?

打下巡弋飛彈並不難 用防空砲或短程紅線飛彈即可..
只是先決條件你要先看得到它 有足夠反應時間
請問對光學/紅外線武器 匿蹤設計有多大意義?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