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震海計畫飛彈巡防艦資訊更新


牛奶伯 wrote:
田單小神盾沒搞是正...(恕刪)

沒有哦,小神盾當時已經知道艦體太小會有重心問題,所以要放大艦體,當時放大到5000噸,這已經遠超過派里了。而且我真的認為老美不會放任我們亂搞。

所以才有後來發現:沒有可用的造艦設計,而我們又沒有自己造艦經驗。當時要把派里設計放大對台灣造船廠來說相當困難。

還有一件事,ACS不知道怎麼算的,估算研發加上造艦高達300億。上面的軍頭,一聽到整個造艦要花300億就整個砍掉。1980年代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一艘是10億美金。

我曾經看過1990年代左右的照片。台灣中科院把一個類似艦用PESA形狀的雷達拖出來閱兵。整個很無言。。Orz

所以我認為5000噸絕對做不到是有爭議的,重點在當時台灣已經具有PESA雷達初步能力了。我真認為台灣人做事不可能那麼白痴。縮小雷達的到小區域防空,後面再改進就可以了。

TW Energy wrote:
.我曾經看過1990年代左右的照片。台灣中科院把一個類似艦用PESA形狀的雷達拖出來閱兵。整個很無言。。Orz(恕刪)

找到了XDD 不知道有多少虎爛在裡面就是。
但是這張照片其實說明中科院超早就開始玩這個。
TW Energy wrote:
所以才有後來發現:沒有可用的造艦設計,而我們又沒有自己造艦經驗。當時要把派里設計放大對台灣造船廠來說相當困難。...(恕刪)


看來你是對的, 在MDC的資料裡, 後期型田單艦, 滿排有6000噸.

MDC資料

重點你自己也說了. 當時台灣造艦技術不到位, 一下子要自搞5000噸的巡防艦設計, 出包機會非常非常大.

中國全力下餃子, 也就是維尼熊上台之後的事了. 往前推個二十年, 當時台灣空軍有超過三百架能射主動飛彈的戰機, 海軍有十四艘當時新造的巡防艦. 也算東亞一霸了. 當時國防壓力並沒有很大. 甚至因為空軍太強大, 導致總統陳水扁信心爆棚, 在兩岸政策上暴走, 而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 爾後很長一段時間, 美國都不願意賣給台灣先進武器.

台灣問題出在, 一餓就餓很久. 像是空軍F-104, 海軍的二戰驅逐艦, 潛水艇. 幾十年買不到沒得換. 一抓到機會就買一堆同時更換. 然後就又二, 三十年不換. 到時候又全部同時過期, 又要臨渴掘井. 像日, 韓人家慢慢造. 由小到大慢慢堆出自己的戰艦, 才是比較健康的作法.

當年搞田單艦, 用的都是美國人的裝備. 現在海軍野心更大. 艦體, 雷達, 飛彈都要自己上. 這個風險應該又比當年大上許多. 不知是蔡總統心臟特大, 還是說被逼上梁山, 不搞不行.

沱江艦原型艦也是有諸多問題, 海試後改良放大才再量產第二批. 理論上應該可以再造上回中科院推的1500噸輕巡防艦.(大概是石頭湯策略, 釣上海軍後再東加西加又變兩千多噸). 練完第二層武功, 再來才是震海計劃巡防艦. 巡防艦要造十幾艘的話, 應該也是三, 四艦成一級. 然後逐步放大增加功能. 最後才是神盾驅逐艦, 用以取代紀德級.

這樣一搞, 起碼要二十年以上. 然而前任馬政府完全執政, 完全擺爛. 海軍建設幾乎是原地踏步走. 現在蔡政府想要急起直追, 恐怕也是時不我予了.


牛奶伯 wrote:
看來你是對的, 在MDC..


慢慢造. 由小到大慢慢堆出自己的戰艦, 才是比較健康的作法.(恕刪)


+1....

一艘一艘、一架一架慢慢造

維持住產線與研發能量, 慢慢累積國防實力才是台灣該走的道路。
Henry_S wrote:
如果要继续使用ASR...(恕刪)
4-50km海空线点防空导弹32算很正常的,这是兼顾弹量和效能结果,再多就没用了,这点距离只能一到二次拦截机会,32够用了,64,你想学阿三p15那个坑爹舰还是什么?而且区域舰是带区域远程防空弹,这种essm等级导弹算什么区域舰。日本那边都清楚只是做防空寮舰作为中近距离点防空补充。
dfxldm wrote:
4-50km海空线...(恕刪)


國際分法,超過40公里射程飛彈就算是區域防空飛彈系統! 軍盲!
所以過去SM-1也被認定為區域防空飛彈! 派里級還可以儲彈40發!

但是區域防空現在的定義還需要能面對飽和攻擊,所以才往垂直發射發展!

為何定義載40公里,我不太確定,這極可能與70-80年代的低空進襲觀念有關,因為過去對海上目標不是用高空攻擊而是用超低空進襲艦上雷達要發現目標都在40公里內,比方說基隆艦的雷達可以在36-38公里遠發現反艦飛彈,44-45公里外發現50公尺高敵機,但是052D就要在28-30才能看見反艦飛彈,35-38公里發現低空敵機。所以區域防空飛彈至少需要能cover40公里,而海天劍可以打到50公里以上。當然可以用作區域防空!

到底要裝幾枚防空飛彈可以抗飽和攻擊? 就要看老共的威脅有多大,國軍的計算基礎怎麼定,台灣現在巡邏艦隊的組成形式,兩艘防空配兩艘反潛還是其他組合? 運補護航的組成有幾艘? 所以是32或是64枚才夠用?
比方說每次巡邏都可以派出兩艘防空艦,這兩艘要面對多少的攻擊?
牛奶伯 wrote:
當年搞田單艦, 用的都是美國人的裝備. 現在海軍野心更大. 艦體, 雷達, 飛彈都要自己上. 這個風險應該又比當年大上許多. 不知是蔡總統心臟特大, 還是說被逼上梁山, 不搞不行. ..(恕刪)

我認為,現在的中科應該已經慢慢的脫胎換骨哦。
以前的中科人才大多都是從國防大學研究所或者軍隊求才。我過去接觸到一些中科退役人士,或者正在中科的人士,雖然專業度不差,但是。。總有不足。

現在不一樣了,法人化之後我認為勢必多多少少會受到民間科技產業做事方法的衝擊。由民間取才的範圍擴大,加上與民間合作的經驗,可以直接獲取一些經驗。

最重要的是國家要持續的注入經費,慢慢造艦總比等老美好。軍方不只要研判自己的武器裝備,還要研判國際情勢是否支持你外購。否則繼續等下去真的風險太高。
TW Energy wrote:
我認為,現在的中科...(恕刪)

那你覺得哪個民間企業在哪方面好棒棒

在國際上有啥好產品嗎

並可在軍火上有舉足輕重的腳色

他們花大錢在哪方面研發上嗎
還是只是把人家東西組裝包裝上市

每人一支 iphone 或每班一個 平板
這待商絕沒問題喔

但比電就最好不要....祖國軟體人現在屌的...不小心就被看光光
-----------------------------------
你知道的隨口說說 放放屁 是呆灣人的性質耶
你們這類沒憑沒據空口白話的能力也是超厲害

上次造艦都可以扯到民間公司魔改
這工程師等級可能待商榷

------------------------------------
波音的產品對這些待傷應該就像 UFO 等級
呆灣大老闆還卡在 vue.js amgular react.....要等幾年才會清醒
但有新的利馬又無頭尾隨

波因承包商在搞專業IDE與系統整合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其实台湾很棒棒
是我一时起贪念当起五毛

所以有人赶紧吹个女婿
不然明年还是个老处女

对个人才多遗憾不是
为呆湾大家谋福利,打地基,在亚洲撑起一片天
但孤老终身对各女孩子多不平啊

不过若长期如此,是该找人谈谈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Henry_S wrote:
国际分法,超过40公...(恕刪)
军盲?笑死了,现在的区域舰要带的至少是高速弹,有效射程是海天线几以上的导弹而不是最大射程海天线的导弹.你拿essm,巴拉克8和所谓海剑2这样用速度换射程延长至海天线实际作战效能仅仅20-30公里到头的玩意吹区域防空,也太看不起区域弹了吧。我告诉你essm在所谓的40-50海天线射程速度简直低的发指,只是针对直升机这样目标,连战斗机都有极大概率摆脱其攻击。essm可以算区域防空弹?你这是拿多少年前的标准来吹一个还是严重缩水的玩意。嗯我军盲? 你才是军盲的够够的了。没事可以去查查施基利到海红旗16到16b的发展,16的50km全程高速弹模式大陆都只算勉强,直到16b的70km才真正算的上区域防空弹。当年引进时候大陆自己就说了35km有效射程的施基利仅仅是俱备了一定区域防空作战能力(在此之前大陆舰艇防空都达不到这水平)这还是近15-20年前的事。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