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tes0 wrote:因為中國造假的證據...(恕刪) 你自己看看你發的這種無良廢文除了你自己在那裡獨唱,回文有一個人幫腔嗎?你還是趕快用你的分身來幫自己緩頰一下吧!不然太難看了。雖然你在各種華語論壇這十幾年就沒有一天不難看……
voltes0 wrote:馬上耍無賴,作假被戳破,不只不會臉紅還能義正嚴詞的撒更大的謊,還滿中國的 喲,你還倒打一耙嘛,不虧是當台灣總統的料!voltes0 wrote:2:這是中國的詭辯而已,有了安全區,中國平民還會乖乖待在安全區外讓日軍殺??拉貝日記寫得很清楚,中國平民都已經逃入安全區,區外空無一個平民, 拉貝日記的原文:(12月)16日開車去下關,經過海軍部時,汽車簡直就是碾著屍體開過去的,這裡也有一批人被捆綁著雙手遭到了槍殺。城市的清理工作一直持續到了12月29日。在這之前,人們不得不天天從這些屍體旁邊經過。我甚至連做夢都會夢見這些屍體。12月28日,我第一次開車去棲霞山,一路上所見讓我感到震驚。 ...... 中國軍隊在撤退的時候,已經燒掉了農民的房子和村莊,桌椅和農具等物品則被扔進村子的池塘里使之得到挽救。日本軍隊則在更大範圍內將縱火行為延續了下去。他們不問青紅皂白地槍殺莊稼地裡的男女老幼,為此打出的口號是:"搜捕可惡的中國士兵。"許多水牛、騾馬被打死在農田里或馬路旁,任憑狗和烏鴉啃噬。農民們白天帶著財物逃進山里,家裡只留下老頭老太,然而就連這些人的性命也受到了威脅。在一個小時的車程中,我連一個人都沒有看見,就連較大一些的村莊也是空無一人。房子被燒光了,人被打死了,活著的人一見到汽車立即就逃得無影無踪。千佛山腳下形成了一座難民營,逃到裡面的約有1萬多人,全都是附近地區的農民。然而日本士兵在這裡也沒有絲毫收斂。他們任意拉出年輕小伙子槍斃,任意強姦少女。
我先貼王小亭著名的照片中國娃娃,等等可能有無良的東西要附和日本主子說相片造假。大家自己看看啊!铭记八一三----王小亭和他的惊世之作http://www.archives.sh.cn/shjy/scbq/201306/t20130603_38695.html七十六年前,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画面中,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坐在火车站废墟的铁轨上惶恐地号啕大哭。这张照片是著名新闻摄影家王小亭拍摄的,它在国内外新闻界和摄影界受到高度推崇,被誉为战争题材的经典之作。围绕着这张照片,颇有些值得永久记忆的故事。“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期,日军先后出动100余架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一片片房屋成为断壁残垣,无数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由于上海北站陷于战火中,上海南站就成了主要的交通枢纽,中外慈善团体连日救济遣送难民,每天数千人,车站内外挤满了逃难的人群。1937年8月28日,日军宣称中国军队聚集南市,所以将对这一地区进行轰炸。下午2时10分,由2架侦察机引导,6架轰炸机窜至南站上空。江西会馆正在遣送大批难民回原籍,其他难民也蜂拥而至,有1800余人在南站候车。日军飞机不断俯冲轰炸,投弹20余枚,当即炸死难民250余人,炸伤500余人,沪杭铁路交通枢纽毁于一旦。上海《立报》有如下记载:“站屋、天桥及水塔、车房当场被炸毁,同时在站台候车离沪难民均罹于难,死伤达六七百人。死者倒卧于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惨,无以复加。”王小亭当时任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今日新闻》电影摄影师,在中国进行战时拍摄。轰炸发生时,他正在黄浦江边的巴特菲尔德大楼上。爆炸声起,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他当即携带德国埃尔莫电影摄影机驱车前往现场。王小亭回忆道:“铁轨上、月台上到处是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是血。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着的天桥作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轨道上抱起一个幼孩,把他放在月台上后,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经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情景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英尺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但孩子的父亲回来了。”两个星期后,米高梅公司从电影胶卷中选取了这幅令人悲恸的画面,刊登在美国最有影响的《生活》杂志上。一时美国朝野震惊,各报刊纷纷转载,银幕上屡屡出现这一镜头,一个月内约有1.36亿美国人目睹了这一画面。天地有正气,人间有真情。美国人民愤怒了,纷纷抗议日军对中国非军事区域狂轰滥炸伤及无辜的暴行。美国政府还将照片用在红十字会和国家公债的海报上广为宣传。世界各大报刊对这张照片的传播,也使中国军民的抗战博得了各国人民更广泛的同情和道义支持。面对国际舆论的谴责,日本方面百般抵赖。他们咬定是一场“误炸”,诡称飞行员把火车站货栈看作军火库,把候车的难民当成调动中的中国军队。实际上,上海南站及周边远离交火地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字林西报》记者巡行上海南市街巷,证实未见一名中国士兵。当时,上海南站遣送难民早已众所周知。日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预谋的野蛮屠杀。因此,理屈词穷的日寇对王小亭恨之入骨,他们声称照片是为了反日宣传而伪造的,悬赏缉拿王小亭并派骑警和特务四处搜捕。王小亭在公共租界当局的帮助下逃亡香港,才免遭不测。日本右翼分子无视血淋淋的历史事实,企图掩饰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的浩劫,一些人至今仍然对这张照片的真实性提出种种质疑。由于这张照片是电影胶卷中的定格,必定有与其相连贯的画面,这是照片真实性的最直接证据。经多方寻觅,找到了两张与“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相关的照片----画面的背景都是火车站废墟中的天桥和铁轨。其中一张照片上有三个人,除了哭号的幼儿,还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头部受伤的男孩;另一张照片上只有一个男孩。那个大人和男孩可能是幼儿的父亲和哥哥。对三张照片中的人物及动作进行分析,可以重现当时的情形:首先是幼儿在铁轨旁啼哭,然后大人抱着男孩过来,放下男孩去抱幼儿,幼儿抱走时铁轨旁只剩男孩呆立在那里----这与王小亭的自述是完全吻合的,他最后几英尺胶片拍的就是那个站立的男孩。以下的镜头应该是,大人把幼儿安顿好,再回来抱那男孩,可惜摄影机里没有胶片了。三张照片中,幼儿哭号的画面最具震撼力,这是对侵略者残害幼小生灵的血泪控诉。1943年宋美龄在美国、加拿大进行宣传演讲,获得巨大成功,援助款和物资犹如雪片般飞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注明是捐给难童的。新泽西州东奥伦奇市一位美国妇女,给宋美龄寄了一张3美元汇票和一张剪报,剪报上正是幼儿在上海南站哭号的照片。她在信中说,她三个女儿每人凑了1美元,捐赠给照片上那苦命小孩。芝加哥一个10岁女孩用节俭和募捐来的8元钱买了一个洋娃娃,请宋美龄转交给那个在火车站哭泣的幼儿。有意思的是,在庆祝抗战胜利的日子里,宋美龄在华盛顿与王小亭相遇,还邀请他同机回国呢。上海南站废墟中的幼儿,成了千千万万受难儿童的代表。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实现自己称霸亚洲的梦想,粉碎了无数善良人的美好憧憬,这幅惨绝人寰的画面就是中华民族遭受战争灾难的缩影。王小亭在战火纷飞中冒死拍摄,抓取了这震撼灵魂的瞬间,使日军的滔天罪恶大白于世,历史将永远铭记“八一三”,永远铭记这一刻。附:王小亭简介王小亭 (1900-1981)北京人。早年曾任英美公司电影部摄影师。1925年任万国新闻通讯社摄影记者。1928年五卅惨案期间冒生命危险,拍摄日寇暴行照片。次年中原大战,赴河南前线,拍摄《西北战事真相》。1930年任《申报》新闻摄影记者,协助该报创办《图画周刊》,采用橡皮影写版印刷新闻照片,使该报销路为之大振。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化装为菲律宾籍司机,驾驶汽车,越过日军岗哨,直达吴淞前线,拍到不少战地照片,刊诸报端,引起轰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拍摄的《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首先在美国《生活》杂志发表,受到国际上高度评价。后应聘去美国工作。于台北去世。(政华摘编自《上海滩》 作者景智宇)2013-06-03
voltes0 wrote:又開始潑婦罵大街了...(恕刪) 阿不然你自己說到現在除了你自己的回文以外,有一條是給你捧場的嗎?被人電成這樣還繼續為屠殺洗地,你良心這樣黑,臉皮這樣厚,你家裡人知道嗎?不過你也很厲害呢,發無良文章造口業這麼多年了,你居然能逃過肉搜活下來,還真是蒼天無眼啊
日本NHK的紀錄片中,參加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的日本老兵強暴中國婦女的自白http://moneyaaa.com/15117/面對鏡頭,日本老兵回憶當年在南京強暴中國婦女的經歷,令人髮指。我們找個人挑出一個女孩來,好好的對她,接著就強暴她,我們強暴女孩的時候,她的父母就在外頭,向我們作揖求我們放了女孩,他們的頭在地上磕的崩崩作響,救我們,我們5人捉住那個女孩,就像……弄得她口吐白沫。結了婚的女的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但我們一抓住那些小女孩的時候她們就嚇得發抖,強暴她們她沒有什麼樂趣……74分鐘記錄了什麼?「是的,我親眼所見,那就是屠殺,是事實。那時我自己也的確刺殺了一個,和在陣地上殺敵完全不同,被殺的也許是非軍人。那是至今我沒有提到過的舊事,這麼說出來,心裡有一種輕鬆了的、歉疚的、奇特的感覺。戰爭的事,到最後誰都不談就讓它過去是不行的,畢竟是絕對不能再發生的戰爭。」日本海東岸福井縣勝山市的一個叫龍穀的小山村。91歲的鍋島作二,對著鏡頭怔怔地說著這番話,他是在描述1937年的南京城裡的情景。那個時候,他是日本陸軍第九師團的一名步兵,第九師團是攻陷南京的主力部隊,龍穀村有8個青年參加了這支部隊。在這部74分鐘的記錄片中,接受現場訪問的人物包括瞭如今蝸居山村的日本老兵;蔣介石的貼身祕書、104歲的何誌浩;曾在蔣介石手下歷任軍隊要職的郝柏村;離南京城15公里的淳化鎮中當年親歷南京浩劫的村民等等。拍攝者走訪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歐洲、美國和日本,引用了全球各地最新公開的有關中日戰爭的歷史資料,包括中國國民政府的領導者蔣介石的日記;日軍上海、南京戰的軍事指揮官松井石根當時與東京陸軍總部來往的電文;時任日本陸軍作戰部長的下村定的回憶錄;日本第九師團老兵1937年的日記;駐留南京的德國外交官向希特勒發回的30封報告書;美國傳教士在南京城拍攝的膠片等等,幾乎做到每個細節必有出處,將日本人的認真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些細緻到有些繁瑣的鏡頭和資料中,呈現的不僅僅有1937年的中國和日本如何一步步邁入全面戰爭,還有南京大屠殺的始末和慘痛。拍攝者用相對冷靜的視角將那場慘烈戰爭中的細節向觀眾娓娓道來,70年前日本軍隊在南京城所犯下的罪惡被拍攝者記錄在今天的鏡頭裡。陳列在臺北國民黨黨史館中的蔣介石日記是拍攝者最重要的一個素材來源。2006年3月份,蔣介石日記宣佈對外公開後,引起了日本記者的極大興趣。NHK的攝製組將中日戰爭時期蔣介石的日記內容影印件拍了回去,並按照自己的邏輯在片中進行了詳細的解讀:「7月8日,日本侵略者在盧溝橋向我挑釁。我們的軍隊還沒準備好,難道屈服?現在正是應該下決心抗戰的時候。」蔣介石每天日記的開始都書寫著「雪恥」兩字,他在盧溝橋事件發生前的一年與共產黨停戰,意圖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蔣介石把這場戰爭定位為奪回被日本佔領的國土的雪恥之機。「與其屈服、被滅亡,我寧願選擇戰死。」(蔣介石日記。翻譯自日文,文字與原中文表達可能會有所不同。)「(抗戰)目的是為了更多的國家對日本採取經濟製裁。」(此內容在片中出現兩次。)「中國的北部不管發生多少戰爭,世界也不會知道中國。如果在國際大都市上海發生戰爭,就會引起世界的關心,喚起國際輿論。」當時的上海有歐美各國及日本擁有權益的租界,其中生活著3萬日本人。當時在上海擔任保護本國僑民的日軍約有5000人。蔣介石將遠遠超過此人數的精銳部隊派駐到上海。在這種情形下,日本陸軍也增派了超過10萬人的軍隊。戰火就此蔓延。蔣介石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作戰,期冀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援。在戰爭爆發一年前的日記裡,他就這樣寫著:「亞洲的問題,要歐洲、世界各國共同解決。處置侵略者日本。」通過對日記的解讀,製作者把戰爭擴大化的原因除了歸結為在華日軍在沒有得到政府許可的情況下自作主張外,也強化了蔣介石的權謀、以蔣介石為領導的中國軍民的抗戰決心、德國的兩面性、蘇美的傾向等因素對戰爭擴大化的影響。在片子的結尾處,夕陽照耀下的龍穀村,靜謐而溫和,這個在中日戰爭中一直為第九師團輸送兵員的小山村裡有一個祭祀這個村子的戰亡者的鎮魂堂,從日俄戰爭以來,所有出村戰死的村民都被供奉在裡邊,一共有17個,其中,戰死於中國大陸的有3人。